《心脏的结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是七年级生物教材(下册)的内容。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内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导入时要从生活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多种(如实物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问问题、解决问题。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心肌壁的厚薄与功能相适应;心脏瓣膜的开闭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讨论、总结、表达的能力;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新鲜猪心,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心肌壁的厚薄与功能相适应;心脏瓣膜的开闭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模式辅助多媒体教学
4.课前准备:桃花的模型;受精作用的演示图;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管道是血管,那么运输的动力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跳动的心脏(联系本章的前两节课内容进行导入)
新课
第一部分: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1.出示有关心脏的谜语,从谜语中可以得知有关心脏位置和大小的信息(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左右两肺之间,大小和我们的拳头大小差不多)
2.摸摸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看看图片,判断心脏的位置
第二部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结构
观察心脏的模型,并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心脏里有几个腔?彼此是否相通?(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通。左右两侧的腔是互不相通的)
2.心脏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摸一摸它们的薄厚?(心脏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3.从心脏壁的薄厚来看,心房和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和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心室。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
4.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有什么作用?(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5.心房与心室都与哪些血管相通?(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心脏肌肉发达、收缩有力,像泵一样将血液泵至全身。)
顺口溜(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房连静脉室连动,静房室动不倒流)
(二)心脏的功能
板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任务比较繁重,重点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所设计的概念和名词也较多,而且四个腔室之间也非常容易混淆,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除了采用模型教学的方法除外,让学生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串明确学习的目标,让学生能过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适当的总结,更让学生对知识有更为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