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思考: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属于中外交流吗?
吐蕃
一、遣唐使 —— “心神向往 渡海入唐 ”
相关史实 晁衡(阿倍仲麻吕)
我国的西安市和日本的奈良市,各建有一座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 ,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①法式:法度;法则。
②珍国:指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
目的
理解影响的内涵
遣≠遗
思考:
1.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
2.遣唐使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会面遣唐使】
【遣唐使葬身大海】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达十几次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弘法大师行状绘图】
一、遣唐使 —— “心神向往 渡海入唐 ”
课堂探究:
假如你是日本遣唐使,那么请给大家汇报一下,你可以从唐朝学到什么带回日本?
【唐人茶道】
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45年孝德天皇模仿唐朝制度,定年号为“大化”,由此开始“唐化”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约花了300多年时间,日本人的衣食住行、政治制度几乎与唐朝无异。
二、鉴真东渡——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日本长屋亲王的这首诗被收录到了《全唐诗》,书中题注:明皇时,长屋尝造千袈裟,绣偈jì于衣缘,来施中华。真公因泛海至彼国传法焉。
想一想:明皇是哪位皇帝?“真公泛海至彼国”是指哪一事件?
一句韵语千年交流
唐玄宗、鉴真东渡日本
二、鉴真东渡——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
时间:
次数:
目的: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玄宗时期
先后六次尝试东渡
六次东渡
1
6
5
3
4
2
742年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754年终于到达日本。时年66岁。763年,逝世,安葬在唐招提寺。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二、鉴真东渡——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
鉴真东渡的贡献
带大量去书籍文物
带去大量的药方
帮助辨别药物
设计唐招提寺
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鉴真东渡——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
1300多年前,长屋亲王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召唤鉴真东渡弘法;今天日本又将此诗印在救援物资上面,支援湖北抗击防疫。这八个字的背后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深厚的人文渊源。
三、玄奘西行—— “ 千难万险、求取真经 ”
时间:
目的:
贡献:
唐太宗时期
前往天竺求取真经
印度
新疆、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促进中国佛教发展,成书《大唐西域记》。
宋人所绘《玄奘西游像》
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袱。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通过以上史料结合课本回答,我们从玄奘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好学不倦、百折不挠……
三、玄奘西行—— “ 千难万险、求取真经 ”
伊朗
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朝鲜半岛
思考探究:依据材料,分析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国力强盛
开放政策
文化先进 有吸引力
海陆并重 交通发达
以史为鉴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努力发展经济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本课构成
日本
天竺
唐朝: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兼容并蓄、泽被西东;经济繁盛、文化辉煌。
一、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贡献:把唐朝先进文明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唐玄宗时期,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等。
2.意义: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唐风洋溢奈良城”
三、玄奘西行
1.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玄奘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天竺(印度)。
2.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新疆、中亚以及印度半岛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四、思考: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
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唐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原因: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
知识点梳理: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