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课题 大气压强 单元 第九章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大气压强”选自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三节,是在学习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也为后面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及气体浮力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本课所讲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能使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此增强学生对“学物理、爱物理、用物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动脑、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己经具备了有关大气压强的一些前概念,对大气压强也有一个相对模楜的理解,这是学生这节课学习的基础。另外,学生已经对力的相关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掌握压强的概念以及计算固体、液体压强的方法,能够利用转换法解決问题,这些知识和实验方法将作为载体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习 目标 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2、通过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初步认识实验的重要性;通过探究实验,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改进实验方案,分析归纳得出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的研究过程,初步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3、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尊重事实的学习态度,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重点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难点 大气压值的测量
教具与 学具 ppt、黑板、两心壶、两心壶模型、火罐、棉花、火柴、镊子、烧杯、杯子、红墨水、塑料片、玻璃管、马德堡半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魔术:一个茶壶,却可以 倒出两种不同颜色的水 学生感到好奇,提出猜测。 引起学生认知冲 突,产生好奇,激 发探究欲望,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讲授新课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图片展示并提问:这是我们常用的火罐,它是如何使用的呢? 演示火罐的使用方法并提问:是什么力使火罐可以扣在气球上? 演示覆杯实验并提问:将塑料片封住灌满水的杯子,倒置使开口朝下,塑料片不掉落。是什么力拖住了这满满一杯水? 观察并回答拔罐器,同时简述拔罐器的使用方法。 原因:火罐外有空气,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观察现象,讨论,达成共识:大气压是存在的。 从生活入手,用生活实例切入主题,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头脑中对大气压强的感知,初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再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同时也为后面托里拆利实验的设计埋下伏笔。
二、大气压强的特点提问:把杯子向四周转,塑料会不会掉,说明什么? 体验大气压强的力量: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提供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用具。 学生亲自体会覆杯实验 观察并思考,学生上台体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总结大气压强的特点 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确实存在的体验和感受。
三、大气压的测量 提问: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不仅存在而且很大,有多大?如何测量?提问:大气压强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有什么实验方法能帮助我们进行测量吗? 通过覆杯实验提出问题:能否设计一个实验,利用液体压强测出大气压强?演示:15cm长的试管倒入水后,开口向下,放入水杯中松开堵住开口的手,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提问:谁托住了水柱?能认为现在水柱的压强等同于大气压强吗?演示:提供30cm、50cm、70cm、1m长的试管,重复一遍,分析原因,看水会不会下降。播放视频:水可以托起10m的水柱。提问评估:器材受限,有无改进方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测量大气压数值的实验,看实验录像托里拆利实验,并分析实验原理: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应该和大气压相等,把液柱产生的压强算出来。p =ρgh根据液柱的高度、水银的密度,可计算大气压强值:1.013×105 Pa。 学生思考 转换法 分组讨论并回答(用长试管装水,直到纸片刚好掉下来,测水柱的长度;用试管倒过来放在水槽里,看水柱上升的高度。)学生观察并分析 发现问题,分析回答 观察实验,思考方案改进方式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可以加大液体密度来实现减小液柱高度的目的。观察、倾听,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会利用此方法计算大气压强的数值。 启发式教学,引发学生思考。 应用转换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问题链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下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力。 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实验设计的依据。 进行实验器材的评估和改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转换法的理解,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四、交流反馈揭示引课中的魔术奥秘,看魔术(两心壶)的内部的实验构造,分析工作原理。 总结: 观察思考,尝试解释原理 总结,回顾 首尾呼应,应用刚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接轨科技大课堂,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眼界,增强知识运用性的目的。
课堂小结 1.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是与大气压强有关的呢?你能做出解释吗? 将思考延伸 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延伸到生活中去,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的存在2.大气压强的特点: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大气压强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原理:p0 = p水银=ρ水银gh
布置作业 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P43,第1、2、3、4题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