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3视频)(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3视频)( 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0 23:14:19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部编教材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出发前的准备:1.“西洋”指哪里?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郑和下“西洋”?2.下“西洋”应具备哪些条件?当时条件具备吗?一、郑和下西洋1. 何为“西洋”文莱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2. 为何“下西洋”目的: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 示中国富强。②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3. 下西洋需要哪些条件?条件一: 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条件二: 造船技术高超。条件三: 指南针的应用。 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皇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舟师运载大量礼物回赠他们,是为了宣扬我们中国的道德文化,与他们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福建长乐《天妃灵应之记》碑 洪武十四年,全国征收麦、米、豆、谷26105251石。到洪武二十六年,增至32789800余石。12年间,增加600万石,与元代岁入税粮12114708石,加赠了近两倍。当时全国各地仓储相当充裕,(永乐中)“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藏蓄积甚丰。”修四十四丈(151.8米)广十八丈者六十二(宽61.6米) 4.概况时间:次数:60—200艘船
上万名随行人员船队规模:到达范围:最远到达:1405—1433年7次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5.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刘家港今中南半岛今东南亚今马六
甲海峡今南亚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6.地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7.意义: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明王朝的国力。消极影响:二、戚继光抗倭1、何为“倭”?什么是“倭寇”?日本古称“倭”,7世纪改称日本;“倭寇”一词最早见于《明太祖实录》,当时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称为“倭寇”。2、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3、倭患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损害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了我国的主权。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军事家,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队被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戚继光
1528—1588
材料研读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憾,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编》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同仇敌忾,不除倭患誓不罢休的决心。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上下团结,作战能力强。
台州九战九捷
福建广东4.概况:浙江平倭
台州九战九捷进入福建、广东剿倭
(与俞大猷合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斗争的胜利?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英勇,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了。戚继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愿望;
5.如何评价戚继光?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高僧鉴真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的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987年4月《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想一想: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澳门?zxxk1、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受明成祖派遣出使西洋的
B 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D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浙江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这里纪念的英雄的历史功绩是  
A.收复台湾 B.抗击倭寇
C.抗击沙俄 D.出使西域cB 3.下列为中外友好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
 ①鉴真 ②张骞 ③郑和 ④戚继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民族英雄的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岳飞 D.卫青DB新中国成立之初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申明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0世纪70年代重返联合国中日建交改革开放新时期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互联互通、互利互惠、共赢独立自主 和平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