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解析版)
1.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A. B.
C. D.
2.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3.某班同学在活动课上排演历史剧《文成公主入藏》下面是剧中的一段旁白,正确的一句是
A.隋朝初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
B.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
C.武则天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D.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玉米、花生、马铃薯、向日葵等
4.唐朝时,某位少数民族首领在给唐朝皇帝书信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这位首领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
A.回纥 B.靺鞨 C.吐蕃 D.南诏
5.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
A. B.
C. D.
6.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
A.商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7.“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
B.
C.
D.
8.“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新罗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他是
A.王维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10.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名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唐朝初年,唐太宗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以上材料都涉及我国古代哪项制度?
(2)材料一反映了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什么?实现此理想的途径是什么?
(3)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唐太宗为这项政策作出了什么贡献?
(4)材料所涉及到的制度在当时有什么积极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 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等著《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二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2)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材料二: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三: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一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的结果和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五代是指什么?其历史根源是什么?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年间以来,朝廷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
﹣﹣摘自《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女性与男性一起参与对弈、拔河、击球、打猎、斗鸡、抛球、看戏,乞巧、斗花草、观竞渡(龙舟比赛),与文人墨客唱和,与文人墨客赋诗唱和,游春时甚至以红裙挂为“裙幄”,席地而坐赏花宴饮。公孙大娘的剑器,雄健绝伦,一舞动四方;王大娘的頂竿,技术高超,其妙入神,令人叹为观止,她们和男性共同创造了盛唐文明。
﹣﹣李城《盛唐社会风貌》
材料三: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吻。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两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
﹣﹣改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
(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请分别概括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社会风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形成这样的社会风貌的原因有哪些?
15.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该诗描绘了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当时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你认为诗人诗中描绘的情况真实吗?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吗?为什么?
16.隋唐时期一度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争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
——《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唐太宗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对外则大力平定外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材料三: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根据材料一,简述隋文帝杨坚的主要历史功绩。
(2)材料二中的“理想局面”是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理想局面”?
(3)材料三中的“开元”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号?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A 铁农具是春秋时期的工具;B 水排是东汉时期发明的,C 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故选D。
2.B
【解析】
依据题文中的 “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特别是“商店”、 “出售”、“卖之”的词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词语说明商业的繁荣,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答案选B。
3.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初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故A不符合题意。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玉米、花生、马铃薯、向日葵等原产自美洲,明清时期才传入中国,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4.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和吐蕃的相关知识,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这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今天的藏族在唐朝时期称之为吐蕃,题干中的首领即是指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所以答案是C。
5.C
【解析】
依据杜甫的诗歌“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可知描述的是一种灌溉工具。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在大轮子上绑上一个个小竹筒,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图C是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筒车,C项符合题意;图A是西汉时期,南方人民发明的“秧马”,用于插秧,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A项不合题意;图B是曲辕犁,是用于农作物耕种的工具。B项不合题意;图D是汉代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6.D
【解析】
依据题干“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北方邢窑盛产白瓷,南方越窑产青瓷,所以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唐朝,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7.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禾苗待我灌醉可知,此农具是一种灌溉工具,唐代发明的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8.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体现在民族不断交融,中外不断交流,选项①②③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选项A符合题意;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发生在元朝,与唐朝无关,④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9.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被后人尊为“诗圣”,B符合题意。王维被称为诗佛,A不符合题意。李白被称为诗仙,C不符合题意。白居易被称为诗魔,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0.B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位唐朝公主嫁给吐蕃赞普,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保持了和平环境,使人民生活安康,故B符合题意;ACD诗句不能反映唐朝民族关系,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1.(1)科举制度
(2)反映了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是做官。途径是走科举取士的道路
(3)目的是扩大统治基础,巩固其封建统治;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4)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解析】
(1)材料一“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是指平民百姓也可以凭借科举考试做官,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是说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因此两者都涉及科举制度。
(2)材料一“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是指平民百姓也可以凭借科举考试做官,可见反映了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是做官,而途径是走科举取士的道路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是说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可见统治者的目的是扩大统治基础,巩固其封建统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4)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外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12.(1)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
(2)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往频繁。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是;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考查七年级下册唐朝的兴盛的知识点。(2)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当时的国家统一,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国家统治者的实行的政策开明,对外交流频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3.(1)安史之乱;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
(2)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唐末藩镇割据的影响。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根据“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可知,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
(2)根据材料二“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结合所学可知,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指的是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14.(1)材料一看到唐朝时期音乐、饮食、服饰融合了胡人的风格;材料二看出妇女常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材料三看出唐朝主动吸收外来文化并传播唐文化;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在唐朝做官,外国人在唐朝定居。
(2)反映了唐朝民族交融、兼收并蓄、社会风气开放的盛唐社会风貌。
(3)①政治稳定,制度先进,人民生活安定;②经济发达,国力强盛;③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解析】
(1)由材料一“开元年间以来,朝廷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可知,体现了唐朝时期音乐、饮食、服饰融合了胡人的风格;由材料二“女性与男性一起参与对弈、拔河、击球、打猎、斗鸡、抛球、看戏、乞巧、斗花草、观竞渡(龙舟比赛),与文人墨客赋诗唱和,游春时甚至以红裙挂为“裙幄”,席地而坐赏花宴饮。公孙大娘的剑器,雄健绝伦,一舞动四方;王大娘的顶竿,技术高超,其妙入神,令人叹为观止。她们和男性共同创造了盛唐文明”可知,体现了妇女常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由材料三“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可知体现了唐朝主动吸收外来文化并传播唐文化;由材料四“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城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可知,反映了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在唐朝做官,外国人在唐朝定居。
(2)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可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社会风气等角度分析,如反映了唐朝民族交融、兼收并蓄、社会风气开放的盛唐社会风貌。
(3)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气象万千,博大开放,自信包容,可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形成这样的社会景象的原因有:政治稳定,制度先进,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15.(1)唐玄宗、开元盛世。措施:重用贤能,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a、真实、愿意。因为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b、不真实、不愿意。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压迫广大贫苦农民的基础上的!诗中描绘的只是少部分地主阶级的情况,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生活可能仍然是贫困的,只是相对隋朝来说可能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知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历史。结合课本所学,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认为诗歌描述真实;愿意居住在那个时期。诗歌描绘的唐朝的开元盛世。结合课本所学,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那时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民生活安定、幸福;诗中描绘的情况不真实,不愿意生活在那个时期。因为诗歌虽然表述唐朝的繁荣,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但是唐朝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压迫广大贫苦农民的基础上的,诗中描绘的只是少部分地主阶级的情况,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生活可能仍然是贫困的,只是相对隋朝来说可能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16.(1)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
(2)贞观之治;唐太宗懂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度等。
(3)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箱等。
【解析】
(1)据材料一“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争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可知,隋文帝杨坚的主要历史功绩是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
(2)据材料二“唐太宗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对外则大力平定外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可知,“理想局面”是指贞观之治,出现这一“理想局面”的原因有唐太宗懂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度等。
(3)据材料三“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他采取的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箱等措施推动唐朝进入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