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 古诗三首 教案(3课时+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 古诗三首 教案(3课时+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0 20: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课 古诗三首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认会写“耘、昼、桑、晓”4个字。理解“昼”“耘田”“弄”“晓”“水满陂”“浸寒漪”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体会三首古诗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有感情地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体会古诗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3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媒体导入(多媒体播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我要带大家去春游!大家想去吗?如果想去,就请闭上眼晴,做好出发的准备,因为我们这次乘坐的是无形无声的学生专用客机。
(1)多媒体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同时出示一组山水田园风光图片。(先让学生看图说话,简单描述一下图片的内容,最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2)欣赏后学生谈感受。(板书课题)
2.理解题意。
(1)指出诗题中多音字的读法:“兴”应读第四声。四时:四季;杂兴:各种兴致(随性而写,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为官多年,58岁因病辞归,此后10年隐居石湖,写成《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12首。这些诗反映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和生活以及民生的疾苦,内容极为丰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三十一首。
二、初读诗句,自主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字:昼(zhòu) 耘(yún)
新词:昼夜 耘田 绩麻
2.指名读诗,指出诗中“供”应读第四声。出示两种读音的字义,让学生选择应读第几声。(供gōng供给,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用。ɡònɡ①向神佛或死者奉献祭品;②指奉献的祭品;③参加或从事某种活动;④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
3.比一比,谁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三、再读诗句,整体感知。
1.对照文中注释,边读边说说诗意。并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思讲给同桌听。
课件出示: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间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⑥未解:不懂。⑦供:从事,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2.全班交流。
四、朗读诗句,感悟诗情。
1.边读诗边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回答,并相机板书。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①古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诗意: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归来后把麻搓成线;村里的青年男女都在各自为家庭承担责任。)
②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③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示多媒体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诗意:孩子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也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喜欢。因为他们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赏析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节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预习《稚子弄冰》和《村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板书:稚子弄冰 生齐读)。
二、初读诗句,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
2.理解诗意。
弄:玩。银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磐:一种用玉或石头制成的打击乐器。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朗读,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认识生字:稚(zhì) 磬(qìng),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为话题,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1)全班交流。
(2)结合自己的感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要读出小孩子弄冰的可爱以及冰碎后的失望。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练习把古诗词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并进行深入思考:
(全诗大意:小孩子从金属盘里取出一块冰,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锣来敲。声音像玉磐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4.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适时地朗诵古诗中的句子,读出自己体会到的诗韵。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背诵《稚子弄冰》。
3.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例如:《小池》《宿新市徐公店》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一组呈现乡村晚景的PPT。
先让学生看图说话,简单描述一下图片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疑问与理解,最后教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村晚)
2.带着问题来读读古诗吧!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自己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
2.生字读音。陂(bēi)漪(yī)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议读音。
4.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讨。
三、诵读古诗。
1.让学生说出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古诗。
2.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教师解惑并范读古诗。
3.以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帮助学生感悟理解诗意。
(全诗大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四、品读古诗。
1.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自由诵读古诗。想象一下古诗描绘的画面。
2.交流自己的想象。
五、作业。
1.背诵《稚子弄冰》《村晚》。
2.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一篇短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村庄男女:耘田 绩麻 各当家 忙
童  孙:学种瓜 乐
劳动人民:勤劳 赞美
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理解词句和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教学设计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如《村晚》诗中的“衔”字,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落日西沉,夹在两座山峦之间的美妙情景。第三、四句诗中抓住对“横、无腔、信口”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牧童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生活,这不仅是在教给学生学习诗人锤炼词语的态度和方法,也是在引导学生锻炼思维的准确性,激发想象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