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9 22:1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点亮小灯泡
课时安排
1
第 1 课时
授课类型
新课
学情
分析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加深对电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教材
分析
电流过小灯泡是看不见的,学生对电流通过程不是很清晰的,认识很朦胧,也很好奇,因此教材就紧挨着安排了这一课,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电流通过灯泡,才能点亮,有个较为清晰.直观的认识。动手点亮小灯泡过程,是一个非常好的电路的直观认识过程,帮助他们形成关于电流的描述性概念,理解灯亮现象的本质;用更多的连接方法让小灯泡发光,是对灯亮现象的深入理解;安全教育,是学生从科学走向生活的重要一步。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
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
策略
准备: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激趣引入 →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让小灯泡发光→安全教育
教学
过程
设计
环节标题
一、引入
教师活动
同学们,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呀?那用什么可以将小灯泡点亮呢?生活中我们用到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
预设学生
行为
回答:1.小灯泡。2.有电通过,小灯泡就会发光。
设计意图
认识小灯泡,关注小灯泡
环节标题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小灯泡并认真观察,然后互相交流,把你观察到的小灯泡的结构告诉你的小组成员。
请把你们观察到的小灯泡的结构告诉老师。
预设学生 行为
能够准确的说出小灯泡的构造
设计意图
交流学习,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环节标题
三、让小灯泡发光
教师活动
请各小组的成员利用实验桌上面的材料尝试点亮小灯泡。
同时想一想,电流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用手来比划指出电流流过的路径。
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展示你们的实验成果,说一说你们的连接方法。
请一个小组代表来告诉大家,电流在小灯泡中流过的路径。
预设学生 行为
1.连接并点亮小灯泡。2.思考并能够说出电流流过的路径是电流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
设计意图
连接小灯泡,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标题
四、正确连接小灯泡的方法
教师活动
课本上给出了4种连接方法,那种能点亮小灯泡?哪一种不能?
每一种都尝试连接,并找出能点亮小灯泡的有几种?
为什么小灯泡不亮?(断路和短路)
区别断路和短路。
不同点1:短路是指正负极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回路,有电流通过 ;断路是指正负极之间的线路断开,没有电流通过。
不同点2:短路将致使系统烧毁,而断路只是造成系统的暂时无法使用
安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预设学生行为
动手连接小灯泡,找出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
设计意图
认识短路和短路,并懂得安全用电知识。
课堂练习设计
回家之后,看看家里还有那些常用的用电器,哪些可以用电池做电源。下一节课跟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
板书
设计
点亮小灯泡
电源:电池、发电机
构造:玻璃泡、金属架、灯丝、连接点
发光条件:有电流通过灯丝
安全用电知识:家庭用电是220v,用能用家里和学校教室的电源做实验。
教学
反思
本节课能够按照课标要求,从认识小灯泡的结构,到电流在小灯泡流过的路径,以及正确连接点亮小灯泡的方法,进一步区分短路和断路并学习安全用电知识。不足的地方是,在点亮小灯泡过程中个别学生害怕被电而不敢动手操作,而老师没有能够逐个的做好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