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识字2 传统节日 课件 ( (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识字2 传统节日 课件 ( (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0 10:0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传统节日
识字 2
tǒng
chuán
1.自学生字,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2.思考:本课讲了哪几种传统节日?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礼花放,红灯挂,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人们要在门上贴寓意吉祥的春联,见面相互拜年,道贺祝福。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还有什么活动?
蒸年糕
bài
拜年
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
饺子
jiǎo
吃饺子,一是“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之意;二是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三是饺子有馅,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寄托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人流如潮
xiàng
吃元宵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每年4月5日前后,是我国农历24节气之一,气候转暖,万物欣欣向荣,使人感到格外清新明洁,因而称清明,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扫墓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
扫墓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都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
踏青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艾草
ài
táng
zhōu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mì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赛龙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zòng
粽子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人们在端午节吃____、喝_____、赛____。
粽子
雄黄酒
龙舟
悬挂钟馗像
你还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
挂艾蒿和艾草(艾叶菖蒲)
钟馗
kuí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驱魔祛鬼。
艾草
菖蒲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qǐqiǎo
láng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随着时间演变,七夕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节日,她们都会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这也是“乞巧”名称的来源。
牛郎和织女是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的。汉魏间,民间即有此故事。故事中牛郎是人间的看牛郎,织女则是天帝之女。织女与牛郎婚配?,生一男一女,最后王母将其捉回,在两人之间划一道天河,二人只能靠鹊桥每年七夕相会。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bǐng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____、____
吃月饼
赏月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重阳节的月、日恰逢双九, 两阳相重, 古曰重阳。
shǎng jú
jìng
农历九月初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按中国古人的习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以示对亲朋好友的怀念。
登高
赏菊
喝菊花酒
吃重阳糕
插茱萸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zhuǎn
tuán
rè nào
首尾呼应
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带给人们的是什么?
团圆
喜庆
吉祥
希望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

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贴春联贴窗花放鞭炮放烟花吃饺子蒸年糕蒸馒头拜年
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放鞭炮吃元宵
祭扫
踏青
插柳
吃青团
赛龙舟
挂艾草
吃粽子
喝雄黄酒
赏月
吃月饼
登高
赏菊
插茱萸
喝菊花酒
吃重阳糕
按时间顺序排一排:
1.清明节 重阳节 端午节 春节 中秋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晨 傍晚 正午 深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播种 结果 开花 长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晨 正午 傍晚 深夜
播种 长叶 开花 结果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火把节
龙船节
赛马节
开斋节
彝族
苗族
藏族
回族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傣族
泼水节
我国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有哪些吗?
花山节
传统 贴花 元宵 大街小巷
祭扫 龙舟 艾草 满堂
乞巧 牛郎 月饼 尊敬
赏菊 转眼 团圆 热闹
复习生字词:



多音字
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sǎo(扫地)
sào(扫帚)
zhuàn(转椅)
zhuǎn(转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