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导学案模板
课题名称
生物的变异现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小学六年级下册
设计者
所属学校
目标导学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重点
什么事变异现象
难点
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自 学 质 疑 学 案
问题记录
学 案 内 容
一、导入课题
学生总结归纳小组意见。
教师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2、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3、小结。
三、拓展及应用。
四、课堂检测
五、总结
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眼睛的形状是双眼皮,而两个孩子中,一个孩子是双眼皮,另一个孩子是单眼皮。质疑: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形状,这种现象叫遗传,另一个孩子的形状与双亲不同,是发生了变异?)
同学们喜欢金鱼么?你们家有养金鱼吗?金鱼是怎么来的呢?(想一想,议一议)(播放课件)
这些图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认识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生物能遗传父母的特征,但又不会和父母长的一模一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同学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的差异。
4、小结: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成为“变异” 。
1、观察图片,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
3、出示西红柿图片,观看微课,并给西红柿的变异归类。
师: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成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1、出示三叶草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2、说一说,这种变异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3、区分下列图片中的变异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4、我听过这样一句谚语“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这就是对变异现象的生动描述,你还能找出类似的谚语或俗语吗?
咱们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变异的知识,不知道你们掌握了多少,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吧!(出示课件)
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世界上栽培的植物和饲养的动物的优良品种中有许多都源自我国,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基因时代”,人们应用遗传变异原理正在培育更多的新品种,为人类带了更大的进步。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变异的应用。
附表:
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特征可以添加1—2个调查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