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纸的发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纸的发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0 21:2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纸的发明
目标导向??习得方法??培养能力?
【教材内容分析】???
《纸的发明》是第三单元“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下的一篇说明文。主要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瞻前联后,“围绕一个意思写”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就曾出现过,要求是在习作中“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而本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与第三单元“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也有关联,是第三单元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本学段课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纸的发明》一课,可以运用抓住关键词来提取信息,归纳主要内容。?
关键词如何找?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图表里有一个例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个句子里包含了人物、事情两要素,那么就可以判断其余表格里填写的就是这两要素。结合时间横轴,在文中找出来的表示时间、人物、事情等关键词就可以找出来了,这就是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三要素找出来后就可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段意整合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而课后练习第二题则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继续运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在文中圈圈画画,这是方法的迁移运用和提升。?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上学期已初步了解“围绕一个意思写”,这学期“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从“试着”到“写清楚”,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更具体。同时,概括段意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找关键词的方法对他们而言比较模糊,必须要具体到找什么关键词,如:时间、人物、事情,这样指向性才强,对他们来说也比较简单。?
【设计理念】???
紧扣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引导,以读促思,在思考中感悟。以说促写,读、写、说结合,落实“以学生语言发展为本”这一目标。同时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学定教,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生本课堂,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得意得言,得法得能。同时,适度拓展学生阅读空间,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分享交流,为学生语言发展寻求阅读量上的支撑。?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解”,会写“术、伟”等12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30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
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难点】?
提取信息,并用连贯的话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纸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准字音,积累多音字“累”、“鲜”,了解“洲”的字理,及其与“州”的区别。?
2.通过默读、交流,抓住时间变化、人物、事件等关键词概括段意,理清课文叙述脉络,了解纸的发明及传播过程。?
3.运用找关键词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的迁移。?
【学习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谈话导入,传统文化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别是古代四大发明,你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纸的发明》。?
3.板书课题,读课题后,预测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从古代四大发明谈起,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垫。同时让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预测,意在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
交流资料,初步了解纸的传统文化?
1.全班交流纸的资料。?
2.师出示有关纸的资料(思维导图呈现):请看,纸的家族成员可真庞大,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记录了人类的文明,对整个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所以,世人是这样评价的:(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设计意图:课前搜集关于纸的资料,培养学生对信息搜集、处理的能力。同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关于纸的资料,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扩散。】?
第二板块:初读,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出示词语,检查字音。?
(1)自由读。?
(2)这些生字中,哪个生字最容易读错?(学生反馈)??
(3)齐读词语。?
3.多音字“累”、“鲜”。?
(1)在这些生字中,有两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
(2)学生反馈,并进行巩固练习。?
①秋天到了,橘子树上果实累累(???)妈妈虽然积累(???)了很多摘果子的经验,但一天下来,妈妈还是很累(???),我真心疼。?
②据说,朝鲜(???)这个国家的鱼味道特别鲜(???)美,是真的吗??
4.“洲”的字理。?
(1)在这里,也有一个字非常有趣。你看,猜猜这是哪个字??
(2)这是“洲”从甲骨文演变到隶书的过程,弯弯的就是水道,上面的圈圈就是陆地,刚开始“州”表示水中的陆地,后来被古代作为专用的行政地方名,如广州、扬州,因此,又创造了“周”表示水中的陆地,如亚洲、珠江三角洲。????
5.?师小结:从多音字“累、鲜”和“洲”字的演变过程,我们也体会到了我国古代语言传统文化的独特迷人和博大精深了吧。同样,我们的造纸术也是如此。?
【设计意图:多音字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应是在不同的句子中,学生能够清楚辨析这个多音字的读音。这个环节里,教师设计了练习,在同一句话里,学生能够运用刚才所学进行辨别运用。而通过“洲”的演变过程,学生感受到我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也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
第三板块:发现方法,运用方法??
一、抓住关键词,填写图表(图表如下)?
默读全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
1.明确题目要求。?
(1)一审,明确题目要求。???
①出示题目,学生自由读
②学生反馈,明确要求。?
(2)二审,理解图表?
①学生自由读横轴上的词语:
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
②学生谈发现?
③学生再读:造纸术传遍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④谈发现:这句话与第五自然段的关系。?
⑤小结方法:这句话就是这段话的段意,作者抓住了时间、人物和事件等关键信息,造纸术传遍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高度概括了段意。?
2.自己学习。?
默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在文中圈画出关于纸的发明过程的关键语句,并填在图表里。?
小组交流、汇报。?
4.全班评议。?
5.小结:概括段意要提取关键信息——找关键词,例如:时间、人物、事件。?
【设计意图: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课后习题不是简单提出一个学习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而方法的指导一定要清晰明了。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引导学生找关键词要抓住时间、人物、事情,学生就能迅速在文中找出来,并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写下来,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概括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这些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到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
二、理清文章脉络,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1.明确任务:最近,从化博物馆希望我们能推荐一批小讲解员,要求是能清楚讲出纸的发明过程。?
2.同桌交流、汇报。?
3.全班评议,选出“小讲解员”。?
【设计意图:统编本教材着力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凸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而“小小讲解员”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词句、运用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第四板块:学法迁移,一篇带多篇??
学法迁移,一篇带多篇,深化科技传统文化?
学生阅读《举世闻名的“印刷术”》,并完成图表。?
汇报。?
3.师总结。?
4.留下悬念:为什么蔡伦改进的纸能够被流传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这节课里,最大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学法的指导——找关键词的方法,然后通过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二、推荐阅读,拓展科技传统文化?《中国科技史图画书——四大发明》?
【设计意图:推荐相关的书目,让学生不受时间限制地阅读,既是一次次阅读,又是一次次心灵的“盛宴”。长期加强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书籍的世界,并在阅读中健康成长。】
?【作业设计】??
?和父母分享造纸术的发明过程,并评一评。?
2.?阅读与四大文明有关的书籍,并用图表展示。?
【设计意图:本课作业设计力求体现层次性、生活性和整合性。学生把课堂所学分享给父母,这不单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巩固,还让爸爸妈妈评议,正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体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地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读书习惯有很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