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1 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1 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0 10:23:4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4.1各种各样的岩石

一、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新课标将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科学探究被提到了核心位置。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要有目的,通常直接观察要与实验观察相结合。他们的目的都是获得一些现象,从而建立起规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科学观察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孩子们虽然经历了一些科学观察,但对科学观察的多种方法,科学描述以及和科学探究的关系还缺乏一定的认识。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下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第一部分:观察、描述岩石,让学生从经验入手,通过感官观察,选择恰当的语言对岩石特点进行描述;第二部分给岩石分类,是第一部分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们研究各种岩石的共性特征,给岩石分类要学会根据岩石的某个特点确定分类标准。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硬度和手感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就可能不同。
2.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岩石进行观察。
能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
能以岩石有无气孔、光滑度等特点为分类标准为岩石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2)深切感受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是美丽的。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岩石进行观察,并用恰当的词语描述。
2、难点:按照岩石的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各有编号的岩石,放大镜,非岩石块,记录纸,钩码
五、教学设计
(一)课前小活动
活动一:交流采集岩石的过程,展示同学们的岩石,引入新课“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教授新课
1、辨认岩石建立概念。观察三种样本(瓷砖、玻璃球、水泥块),同学们辨认是否为岩石。发现:这三种样本都不是岩石,因为是其他材料,而这些材料都是人工制作的,而岩石是天然形成的。
2、岩石来源。(资料阅读)岩石大部分是地球内部熔岩冷却形成,一部分是泥沙,碎屑物,生物遗骸等经过流水搬运等外力作用最终沉积而成,还有其他原因形成。
3、观察描述我们的岩石特点。
(1)欣赏大自然的岩石美景,引导同学们观察描述老师准备的岩石特点。
(2)讨论观察方法。老师将学生想到的方法都记录在黑板上,包括用哪种观察方法观察岩石的哪些特点。预想:看(可借助放大镜)岩石的颜色、形状、大小、有无花纹、透明度、亮暗程度,其中分析哪些可以作为岩石的特点,哪些不可以,为什么(形状大小不可以作为岩石的特点);手摸光滑程度,捏软硬程度;闻有无气味;敲击(用钩码敲),听声音是否清脆等等观察方法。
(3)熟悉实验要求,说说要注意的地方,接下来进行观察描述,做好实验记录。
(4)小组汇报,猜猜同学描述的是几号岩石。
(5)总结:不同的岩石有各种各样的特点。
4、给岩石分类
(1)观察小组岩石有没相同的特点呢?(都比较硬)所以如果按硬度分,小组内全部岩石都可以归为一类,可见大自然的岩石大部分都是比较坚硬的。
(2)根据岩石的其他特点,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你准备按什么特点(分类标准)分呢?小组讨论。
(3)小组观察记录。把分类结果写在记录表2中。
(4)总结: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就可能不同。有的岩石可以归入不同的类别中,比如既光滑又好看,既粗糙又坚硬等等。
(5)应用。根据岩石特点探寻生活中的用途。
5、制作岩石特征卡
(三)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4.1各种各样的岩石
一、观察岩石特点: 二、分类标准
看:颜色、花纹、有无气孔... 按颜色分
手摸:粗糙程度,软硬... 按软硬分
闻:有无气味 按光滑度分
敲:声音是否清脆 ......
......
教学反思
《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内容,一是让学生开个岩石展览会,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二是让学生根据岩石的特点给岩石分类。
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课前小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采集岩石的任务,让学生通过采集美丽的岩石而产生对学习岩石的热爱。学生体验了采集岩石的过程,丰富了自身的经验,并在课堂上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从中也清楚了这节课主要的学习方向。二、变式构建知识概念。通过学生观察非岩石样本辨认出岩石的本质特点,理清岩石概念。三、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观察。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对各种岩石进行观察,做好有目的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而且在观察前,还出示相应的观察要求,防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如何给岩石分类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加深如何对分类标准的选取,之后根据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并记录,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
不足之处:一、生生互评不够突出。学生在小组实验后的汇报环节中,小组的汇报评价老师占据成分比较大,其实可以通过其他小组成员的点评来总结汇报的优点和不足。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劲头,也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地对汇报结果进行评价。在生生互评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问题与不足,同时,还要告诉他们如何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人的长处与优点,并用恰当而巧妙的语言让他人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建议。二、小组汇报时间不够充分。由于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第二个分类实验的汇报时间不够充足,学生也只分了两三类。如果把“给岩石分类”的活动放到第二课时,让学生在本节课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的基本特征,这样也许会让学生更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