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0 20:1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刘颖芳
教学目标:
1、描述眼球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2、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视觉形成的过程及近视的成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1+1”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播放《幸福拍手歌》,请会唱的同学跟着唱,会做动作的同学跟着做。你能说出身体的那些部位参与了这项活动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今天我们就从眼睛开始学起。
二、自学解疑:
1、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什么获取的?有何特点?
2、看79页眼球结构图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3、你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4、调节( )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5、物体只有落到(),才能清晰地看到物体。
6、什么是近视眼?如何纠正?
7、为了避免近视,我们应该如何做?
带问题看课本自学5分钟,后师友组交流。
三、互助探究:
(一)眼和视觉
1、眼球结构

利用图片、模型帮学生认识理解。
视觉的形成

利用图片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
(二)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形成的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教材、多媒体中近视眼成像的示意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近视眼为什么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矫正?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并且不能恢复原状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
2、预防近视的措施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的相关资料,尝试说明预防近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四、练习提升:
1.有人喜欢对别人“翻白眼”,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白”是( )结构。
2.光线进入眼球内部的通道的是 ( )。 3.蓝眼睛和黑眼睛的区别在( )色素不同。 4.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5、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6、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7、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课书,一会儿看黑板,一会儿又注视老师,可这些物象都能落到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A 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