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真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真菌》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0 21:0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各种食用、药用真菌的形态。
2、说出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能制作临时装片,正确使用显微镜。
2、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关注真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蘑菇养殖的实际操作问题,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真菌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很大的一个大家庭;意识到“发霉食物不能吃、毒蘑菇不能采”,提高自我保护和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生活中常见的真菌、培养发霉的馒头、制作蘑菇孢子印
教师准备:不太常见的食用真菌和药用真菌、培养长霉的橘子、酵母菌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放大镜、显微镜、碘液、新鲜香菇、蘑菇养殖袋、一次性手套、保鲜袋、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一踏进教室,就看到了同学们精心准备的各种各样的真菌,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老师这里也有几种真菌,大家认识吗?展示白玉菇、蟹味菇、灵芝等几种不太常见的真菌。
展示几种药用真菌的图片。
你知道为什么会把形态各异的它们归属为真菌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利用手中的显微镜和课本,一探见真知!
板书课题:真菌的主要特征
介绍自家带的或自己培养的真菌。
认识生活中的其他真菌。
让学生从直觉感官上初步认识各种真菌的形态、颜色、作用等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导入课堂主题。
分组实验,探究三类真菌的细胞结构
(一)观察酵母菌的结构:
组织同桌俩(师徒)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参考课本第88页,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画图,然后4人进行组内交流。
参考观察点:
1、酵母菌的形态。
2、酵母菌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3、细胞内被染成深色的物质是?
其他发现?
(二)观察霉菌的结构:
组织小组内继续分工合作,参考课本第88页,完成以下观察任务:
1)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橘子皮上的青霉菌和馒头上的曲霉菌,整体感受其直立菌丝和孢子。
2)选择其中的一中霉菌,挑取少许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并画图,进行组内交流。
温馨提示:用解剖针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参考观察点:
1、霉菌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2、霉菌有菌丝结构吗?菌丝的形态?作用?
3、霉菌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什么结构?其排列的形态?颜色?
其他发现?
(三)观察蘑菇的结构: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89页第一段,利用蘑菇的实物或课件呈现的结构示意图,师、徒两人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介绍。
参考观察点:蘑菇的外部形态、结构等。
分组实验,制作酵母菌的临时装片,观察、画图、组内交流。
分组实验,制作霉菌的临时装片,观察、画图、组内交流。
师友合作,互相介绍蘑菇,加深认识。
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探究真菌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从而由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观察实验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全班交流,
共同提高
交流一:三类真菌的细胞结构
(一)酵母菌的结构:
组织各小组代表展示画图,并交流发现的问题;其他组评价、补充。
引导学生比较:酵母菌细胞与细菌细胞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二)霉菌的结构:
组织各小组代表展示画图,并交流发现的问题,其他组评价、补充。
引导学生归纳:霉菌只有菌丝结构吗? 霉菌的细胞内有哪些结构?
(三)蘑菇的细胞结构:
组织师友二人结合蘑菇实物或蘑菇结构示意图,介绍蘑菇的相关知识,其他组评价、补充。
引导学生推测:蘑菇有细胞结构吗?它的细胞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探究二:真菌的营养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资料:
【资料】青霉、曲霉通常生活在食品和水果中;采蘑菇的时候,菌丝体上通常携带着富含营养物质的土壤。
1、资料说明了真菌的生活需要什么?
2、根据真菌的结构,推测真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归纳:对比酵母菌、霉菌、植物细胞三大结构示意图,思考:真菌的营养方式为?
探究三:真菌的生殖方式
组织学生边做实验边观察,归纳:真菌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
1、将发霉的馒头放入塑料袋中,并轻轻拍打几下,仔细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现象?推测塑料袋内壁上的物质是什么?
2、观察彩纸上留下的粉末状的白色物质,推测这是什么物质?它来自蘑菇的什么结构中?
提示:酵母菌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两种情况,但真菌主要靠孢子生殖。
各小组充分利用评价台账自评计分,并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展示交流、评价补充和分析思考,归纳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进一步在班级交流互动中找到自信,发现规律。
通过组间他评,培养学生评价质疑能力;通过组内自评,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通过分析资料,并对比酵母菌、霉菌和植物细胞的三大结构,归纳真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观察孢子印等实践活动探究真菌的生殖方式,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深入思考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归纳总结,情感提升
引导学生将细菌和真菌主要特征的不同点填在表中,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细菌的
主要特征
真菌的
主要特征
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引导学生总结:为什么把酵母菌、霉菌和蘑菇归属为真菌?
认真思考、归纳总结,认知:真菌的种类虽然多种多样,但在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上却是大致相同的。
利用表格比较细菌与真菌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和归纳能力。
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所学,思考和分析:
1、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最容易采到蘑菇?假如让你种植食用蘑菇,要提高产量,你认为要满足哪些条件?
2、夏天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这些霉菌是怎样形成的?应如何储存粮食和存放衣物?
组内讨论,归纳问题。
通过应用练习,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发霉食物不能吃、毒蘑菇不能采”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健康意识。
课外拓展,
学以致用
布置课外作业,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将蘑菇养殖袋带回家继续养殖,观察并记录蘑菇的生长状况。
打通课堂内外,让学生在课外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