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被压扁的沙子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被压扁的沙子 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0 19:4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被压扁的沙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一、目标导航 有的放矢
1、把握文章说明的事理,深刻体会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
紧密相连的,进而培养热爱科学、热爱探索的精神;
2、抓关键词句,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
系;
3、赏析本文说明方法及作用,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严密性。
4、把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分析异同。

重点、难点:学习目标2、3。

二、掌握字词 扫清障碍
二、掌握字词 扫清障碍
2、结合文意理解词语:
(本义+语境义)
(1)劫难:

(2)致密:

(3)追溯:

(4)撞击:
灾难,灾祸。
细致而精密。
逆流而上,向江河的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运动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猛然碰上。
“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三、排除疑惑 理解题目
第七段: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被压扁的沙子就是“斯石英”,它是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的状态下形成的。
“被压扁的沙子”
第七段: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说关
明键
文句
例如《苏州园林》开头部分“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句子在总体上说明了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的特点。
如《大自然的语言》第十段段首句“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这一句总的说明了本段说明内容。
比如《大自然的语言》的第六自然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提示我们,上文说明物候现象,下文将要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例如问题“被压扁的沙子”指什么呢?我们就是通过在第七段中找到带有问题中关键词“被压扁的沙子”的相关语句,整理出的答案。
细读文章《被压扁的沙子》,勾画关键语句,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整理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1、文章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从说明对象
看,本文属于什么说明文?

2、文章提到关于恐龙灭绝的哪两种对立的
理论?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四、把握内容 梳理思路
1、文章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什么说明文。
四、把握内容 梳理思路
2段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最后一段
“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内容是:恐龙灭绝的原因。
根据说明对象,说明文分类
2、文章提到关于恐龙灭绝的哪两种对立的理论?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四、把握内容 梳理思路
《被压扁的沙子》以斯石英为证据来说明恐龙应该灭绝于撞击。
重点研读7---17段,分析作者怎样以斯石英为证据来说明自己的看法的,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四、把握内容 梳理思路
以 斯 石 英 为 据 结论
角度 形成、性质、分布等
科学实验说明
有力事实说明
严密推理说明
第11段“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他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然而他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四、把握内容 梳理思路
第14段“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7—10段:科学实验说明;
12—13段:有力事实说明;
15—17段:严密推理说明。
四、把握内容 梳理思路
巨大陨石撞击地球后,产生了斯石英;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场地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
在6500万年前形成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它只能来自撞击——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
造山
成活
恐动
龙 ,
灭而
绝应
的该
原是
因撞
不击
是 。

以 斯 石 英 为 据 结论
角度 形成、性质、分布等
科学实验说明 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会变为普通沙子——自然界中不可能自然的产生斯石英。
有力事实说明
严密推理说明
四、把握内容 梳理思路
“劫难” “致密” “追溯” “撞击”
运用这四个词语组成一段话,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追溯到6500万年前,岩层中形成了原子之间结合极为致密的斯石英。根据斯石英的产生、分布、性质等的特点,推断造成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大劫难”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发现问题: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两种对立理论。
所以本文是按照从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对(恐龙灭绝的原因)进行说明的一篇事理说明文。
四、把握内容 梳理思路
原题目
改后
第一局
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五、研读细品 精讲点拨
1、提示恐龙灭绝的“撞击说”的产生,与斯石英的发现、研究密不可分;
2、形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原文
改后
第二局
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
如果在高温下把斯石英加热,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
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
五、研读细品 精讲点拨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五、研读细品 精讲点拨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斯石英要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进而说明斯石英原子结合极为致密。
?
? 2、“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 这句话,用到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斯石英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常用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例子,真实、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的特点,使说
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科学、准确、具体、有力地说明事物的大小、长短、多少等
特点,使说明更具体、准确,更有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3、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
刻的印象。
4、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5、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6、列图表:直观明了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7、摹状貌: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生动形象。
8、下定义:准确简明(严密精确)地说明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其有了科学的认识。
9、作诠释: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0、引资料
(1)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引用名人名言:用……名言,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引用诗句:引用……的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又增强了
文章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原文
改后
第三局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一些人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五、研读细品 精讲点拨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表估计、推测 大约、可能、差不多、也许……
表程度 相当、更、最、很大程度上……
表时间限制 当时、迄今、目前、将来……
表范围 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 经常、常常、偶尔……
表信息来源 科学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发现、据说……
表概数 左右、十几个……
语言
特点 分类 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常用词语


准确

严密

科学






原文
改后
第四局
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
如果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的状态……
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
五、研读细品 精讲点拨
原文括号中的文字“即非常纯的沙子”就是对二氧化硅的进一步补充、解释,让我们了解“二氧化硅”是沙子的学名,也强调了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五、研读细品 精讲点拨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作用:以金刚石可以经过高温变为普通的碳,来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
作者幽默的一笔,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六、两文比较 课堂总结
不同点:
第一篇用“恐龙无处不有”有力说明“板块构造理论”;
第二篇用“被压扁的沙子”有力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
撞击”。
《恐龙无处不有》
《被压扁的沙子》
相同点:
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去说明另一个科学领域的道理。

事理说明文
逻辑顺序
多种说明方法
语言准确
内容与恐龙灭绝相关
六、两文比较 课堂总结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自然段: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七、积累拓展 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台风的功与过》,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