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二课时 耳与听觉
阜南县朱寨中心学校 陈彦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教师当好“配角”就行了,此外,对学生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听觉形成的过程。
2、难点:内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学习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演示、指导。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耳的结构
三、探究耳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四、合作探究:听觉的形成
五、耳的卫生与保健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PPT展示清晨的山林,小鸟在欢快的鸣叫。
问: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用什么听到的鸟叫?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耳与听觉。
那么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要想了解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我们就需要先了解耳的结构。
PPT展示“耳的结构图”,学生指认出每一组成结构的名称。
耳的各部分结构有哪些功能呢?如果我们想听清远处的声音而又听不清楚时,我们通常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努力听清远处的声音?
这说明耳廓有什么作用?
游戏:同桌互叫对方的名字,叫两次,一次不用手指堵外耳道,一次堵住外耳道,感觉两次听到的名字的声音的大小(两次都用同样的声音强度叫对方的名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外耳道的功能是什么?
请学生阅读课本84-85页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说出耳其他部分结构的功能。
我们了解了耳的结构和功能,那么听觉是如何形成的呢?
PPT播放“听觉的形成过程”,分组讨论、探究听觉的形成,各个小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组间完善。
师指导。
加深对听觉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根据PPT提示用耳的各部分结构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路线,并到展示。
各小组代表把展示的成果在黑板上写出来。对于其成果予以肯定。
活动:如果你是五官科医生
PPT播放“耳的卫生”视频
PPT播放“千手观音”舞蹈视频,介绍这21名聋哑人,通过介绍,呼吁关爱、帮助残疾人,感恩生活。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这一节课,并在一首优美的歌曲中---《感恩的心》结束这一堂课。
完成《课堂精炼》相应内容
学生饶有兴趣地欣赏
鸟叫
用耳朵
转入对耳的结构的自主探究学习
认真观察图12-12
照图指认耳的结构
用手掌托在耳廓的后边
收集声波
学生按教师要求进行游戏,感觉两次声音的大小
传送声波
学生听读,勾划出重要内容
分组讨论,说出耳其他部分的功能
分组讨论、探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进行活动,尝试提出保护耳和听觉的建议
学生观看
观看视频,感受舞蹈者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师生共同总结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转入对耳的结构的学习
通过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耳廓的作用
通过此游戏来探究外耳道的功能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并引出耳的卫生与保健,把本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能力
通过对“千手观音”舞蹈者的介绍,呼吁关爱、帮助残疾人,关注健康,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板书设计:
耳与听觉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二、听觉的形成
三、耳的卫生与保健
教学反思:
第2节 感受器和感受器官
第二课时 耳与听觉
李亚南
颍上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