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0 11:3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和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了解和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二月抗争、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国民经济出现转机、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掌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以及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作出巨大贡献的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
2.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3.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原因、经验教训的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及正确把握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学习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学法指导
历史事实分析法、问题学习法、分析研讨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结束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在国内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首先我们共同复习几个问题:
1.建设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那么,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展开的?在建设过程中,我国人民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对当时的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党又是如何领导人民渡过难关的?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基本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见课前预习部分。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2.中共八大上为什么要制定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基于对国内矛盾的正确分析)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4.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教师指出: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6.根据教材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有什么表现?——(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锅饭”,属于“共产”风。)
7.根据“动脑筋”: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8.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对国情分析不够细致,缺乏建设经验,存在急于求成的情绪,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
9.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教师指出:为此,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缩短基建战线,保证重点工程;在农村坚决纠正“共产”风;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等。这些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在这个时期的探索过程中,在群众和干部中都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
二、“文化大革命”
1.让学生看《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等图片和课文内容,讨论回答:“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1)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民主法制被破坏的表现如何?(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蔑为“走资派”,遭到批斗和迫害,造成一批冤案。其中,最大的冤案是刘少奇被诬陷、批斗、监禁直至屈死。)
4.面对这种局面,有没有人起来抗争?他们是谁? ——(有。主要是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抵制和抗争,如叶剑英、徐向前、谭震林、陈毅等。)
教师过渡(设问并回答):既然党内大多数老干部反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为什么没能及时制止住呢?——(那时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党内生活完全背离了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原则,一时之间很难纠正那些错误做法。)
三、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利用毛泽东对他的信任,以党中央副主席兼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打着拥护毛泽东的旗号,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残酷迫害正直的干部和群众,安插亲信、培植死党,逐渐形成一个反革命集团。)
2.他为什么发动反革命政变?(林彪不满足于“副统帅”的权力,妄图进一步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他的阴谋被毛泽东看穿,再也混不下去了。)
3.其结局怎样?——(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企图乘坐飞机叛逃苏联,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4.“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下滑的局面是怎样扭转的?——(周恩来、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工作。他们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工作,使得形势有所好转。)
5.后来全国为什么再度陷入混乱?——(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结成反革命集团,被称作“四人帮”。他们相互利用,目的在于篡党夺权,把矛头指向周恩来、邓小平。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四人帮”加紧夺权活动,全国陷入混乱。)
6.“四五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其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革命运动,所以遭到“四人帮”的镇压。其意义在于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
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人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教师讲解:八大后的十年(1956~1966)经济建设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主要有两个方面(石油工业、新兴工业),在这些成就背后有大批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先进人物,如: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谁知道他们的英雄事迹?(可让学生根据课本所学简单介绍,并以此鼓励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1.“建设成就”可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
(1)二钢——武汉钢铁厂、包头钢铁厂
(2)二铁——包兰铁路、兰新铁路
(3)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油——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5)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可归纳为:
(1)领导正确:“一五”计划符合当时国情和发展趋势,有效地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项目,带动经济建设全面展开,还取得了苏联的援助。
(2)干群积极: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忘我劳动,无私奉公,做出了卓越贡献。
3.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此时出现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根据下列提示“对号入座”:
大庆铁人       王进喜
两弹元勋 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课堂小结——(学生谈一谈本课的收获及体会。)

通过学习,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由表及里、去芜存菁,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客观地归纳“文革”原因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