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与新疆地区》教学设计
(复习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东北地区的位置与分布》与第八章《认识区域:新疆地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两章知识点做一个综合同类对比,突出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差异,使得学生更深入了解与分析区域地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和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与新疆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征。
2、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主要运用微课与地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方式,使学生从中获取重要知识点与理解分析材料。
2、学生能够辩证地发展地认识问题,并能够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东北与新疆,知道祖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观。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总结归纳东北与新疆的地理环境特征。
2、理解东北地区与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还有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二)教学难点:1、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播放东北与新疆的景观视频。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东北地区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新疆地区这几年的发展也是盛况空前。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复习一下东北与新疆。
师:明确复习目标。提出问题:我们在认识一个区域,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
生:需要三个步骤:在认识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然后能够综合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言。
(二)新课教学
师:观看微课视频《东北地区与新疆》,并且完成学案,填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生:做完并且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看完微课,那老师与大家共同对比一下东北与新疆的异同点。
生:东北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等等与新疆地区都有很大的不同。
联系社会时事热点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我们就要联系社会时事热点来看看。材料一: 新华社消息,2017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就辽宁曾存在的经济数据造假事件表示“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刹住。”
材料二: 2014年以来,辽宁经济数据很难看。地区生产总值是负增长,财政收入一段时期两位数下滑,固定资产投资60%-70%的下跌。2015年辽宁财政收入增幅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2016年辽宁省是全国唯一经济出现负增长的省份。
生: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字词,联系社会生活与实践,回答问题。
师:东北地区辽宁省经济数据出现下滑的根本原因,有过度依赖资源发展经济,而矿产资源日益枯竭;以重工业为主,经济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矿区沦陷;创新不足,人才流失等多方面原因。
角色扮演
生:角色扮演。如果我是辽宁省人大代表,面对家乡的经济衰退,我有什么建议建言? 学生各抒己见。
师:刚才有同学说到发展旅游业。其实我们茂名市也有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那就是露天矿地质公园。现在同学们可以看一下以前的露天矿是什么样的?
生:脏乱差,各种建筑垃圾。
师:现在再看一下PPT,我们现在的露天矿变成什么样子了?非常漂亮而且非常实用与观光的地质公园。
真正辽宁省人大代表王一兵的建议建言
师:(1)发挥辽宁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工业和优势工业。
(2)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3)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吸引新兴企业。
(4)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重视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生:既然知道辽宁省(东北地区)的症结所在。那我们要有一个举一反三:讨你论一:新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讨论二:应如何治理新疆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要共同讨论并得出解决方案。
探究中考题
师:既然本节课是复习课,那肯定最终面对的是中考。所以老师罗列出近几年来关于新疆和东北地区的中考真题。让同学们来练练兵!
生:学生根据PPT显示,做中考真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复习课,我们复习了东北地区与新疆地区的区域地理位置,总
结了两者的地理环境特征与差异。并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两区域发展的区位条
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最后落实于中考真题,总结出解题的
经验与教训。
(四)课后作业
继续完成课前发放的学案。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自认为上得比较成功,学生配合默契,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人无完人,课无完课。这一节课,我有不少的亮点,也有不少的缺点。
首先,我的微课没有用好。我的微课大概是两分钟不到,涉及的知识点不
多,应该是梳理更多的知识点。然后我的思维导图比较复杂,是高中的思维导图模式,要弄得简单一点才行。区域地理的教学当中,要多利用案例分析法,多用对比教学法。还有我的提问方法也不太好,比如地形对河流有什么样的影响啊?应该要更主动反问学生。最后,教学当中必须要注意提炼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这才是我这一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