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1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7分)
1.=4:( )=( )÷14
( )∶5=12÷( )==0.8
2. 一杯糖水中,糖与水的比是2:13,那么糖占糖水的( ),水和糖水的比是( )∶( )。
3.比的前项是0.4,比值是,则比的后项是( )。
4.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1.5,那么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5.李明和张华到文具店买铅笔,李明买了6支共4.2元,张华买了9支共6.3元。
(1)李明和张华购买铅笔的支数比是( )∶( ),比值是( )。
(2)李明和张华所付的钱数比是( )∶( ),比值是( )。
(3)李明购买的支数与两人购买铅笔总支数的比是( )∶( ),比值是( )。
6.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内项的积是( )。若一个外项是,则另一个外项是( )。
7.宁宁的爸爸和妈妈两人的工资比是7:5,爸爸每个月的工资比妈妈多960元,爸爸的月工资是( )元,妈妈的月工资是( )元。
8.A、B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2 cm和4 cm,它们的边长比是( ),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9.小明和小雨参加1000米长跑,他们的速度比是5:3,他们的时间比是( )。
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 一张明信片长6厘米,宽4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2,比值是厘米。( )
2.草地上有30只山羊,比绵羊多10只,山羊和绵羊只数的比是3:1。( )
3.小明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0。( )
4.如果=8:9,那么8b=45。( )
5.在比例里,若两个内项相等,那么两个外项也一定相等。(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中,( )。
A. 都不能为0 B. 前项可以为0 C. 后项可以为0
2.4:5的前项加上8,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 )。
A. 扩大为原来的3倍
B. 加上8
C. 扩大为原来的8倍
3.如果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3:4:5,则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4.如果x=y,那么y:x等于( )。
A. 5:4 B. 9:4 C. 4:5
5.下面不能组成比例的一组是( )。
A. 4:0.3和8:0.6
B. 1:0.4和0.1:4
C.9:和18:17
四、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1.化简下面的比。
: :0.6 30厘米:2米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0.6公顷:300平方米 0.8:6 3.6:1
3.解比例。
= :x=: 1.5:x=0.4:44
五、解决问题。(每题4分,共12分)
1.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720棵,桃树与梨树的棵数比是5:4,桃树与梨树各有多少棵?
2.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4:1,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3.小丽身高1.5米,在上午某时测得小丽的影子长0.8米,同一时间测得教学楼影子长9.6米,教学楼实际高度是多少米?
六、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题3分,2题5分,共8分)
1. 解比例。
=9:3
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0厘米,其中两条边的比是1:2,它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七、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25分)
1.(变式题)一批货物,按1:4:5分配给甲、乙、丙三个车队来运。运完时,乙队共运货物12吨。甲、丙两队各运货物多少吨?
2.(变式题)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40平方厘米,两个长方形有一小部分重叠在一起,三部分的面积比是5:1:3,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变式题)用36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地,要求长与宽的比是5:4,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甲数与丙数的比值是,乙数与丙数的比值是多少?甲、乙、丙三数之比是多少?
5.(变式题)蛋糕店在做蛋糕前需把牛奶和蜂蜜按8:1合成混合液,每做1 kg蛋糕需混合液0.2 kg。
(1)蛋糕店要做18 kg蛋糕需牛奶和蜂蜜各多少千克?
(2)现有牛奶4.8 kg,需要多少蜂蜜与其配制?要做30 kg面包,这些混合液够用吗?
答案
一、1.7 8 4 15 8 2. 13 15 3.1 4.2:3
5.(1)2 3 (2)2 3 (3)2 5
6.1
7.3360 2400 [点拨])7-5=2,960÷2=480(元),480×7=3360(元),480×5=2400(元)。
8.1:2 1:2 1:4
9.3:5 [点拨])时间比为:=3:5。
二、1.× 2.× 3.× 4.√ 5.×
三、1.B [点拨])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可以为0。
2.A [点拨])4+8=12,12是4的3倍,比的前项扩大为原来的3倍。
3.A [点拨])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要看它最大的角的度数。3+4+5=12,180°×=75°。
4.A 5.B
四、1.:=5:36 :0.6=20:27 30厘米:2米=3:20
2.20 2
3. = x=: 1.5:x=0.4:44
解:3x=36 解:x=× 解:0.4x=1.5×44
x=12 x= x=165
五、1.5+4=9 720×=400(棵) 720×=320(棵)
答:桃树有400棵,梨树有320棵。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所以,三个内角的度数比为4:1:1。
4+1+1=6,180°×=120°,180°×=30°。
答: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120°、30°、30°。
3.解:设教学楼实际高x米。
= x=18
答:教学楼实际高18米。
六、1. =9:3
解:36:x=9:3
9x=36×3
x=12
[点拨])不同形式的比的写法,很容易造成错判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2.40÷(1+2+2)×2=16(厘米)
40÷(1+2+2)×1=8(厘米)
答:它的底边长为8厘米,两条腰长都为16厘米。
七、1.解:设甲队运货物x吨。
x:12=1:4 x=3
设丙队运货物y吨。
12:y=4:5 y=15
答:甲队运货物3吨,丙队运货物15吨。
2.因为三部分的面积比是5:1:3,所以大长方形为5+1=6,小长方形为3+1=4,6+4=10,240×=144(平方厘米)
240×=96(平方厘米)
答:大长方形的面积为144平方厘米,小长方形的面积为96平方厘米。
3.36÷2=18(米) 5+4=9 18×=10(米)
18×=8(米) 10×8=80(平方米)
答:这块菜地的面积是80平方米。
4.甲:乙=2:3=6:9 甲:丙=3:7=6:14
所以乙:丙=9:14= 甲:乙:丙=6:9:14。
答:乙数与丙数的比值是,甲、乙、丙三数之比是6:9:14。
5.(1)18×0.2=3.6(kg) 3.6×=3.2(kg)
3.6-3.2=0.4(kg)
答:需牛奶3.2 kg,蜂蜜0.4 kg。
(2)4.8÷8×1=0.6(kg) 4.8+0.6=5.4(kg)
30×0.2=6(kg) 6 kg>5.4 kg
答:4.8 kg牛奶需要0.6 kg蜂蜜与其配制,要做30 kg面包,这些混合液不够用。
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