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一、作者作品简介
刘义庆,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原书8卷,今本作3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篇,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二、主题思想
《咏雪》勾画了一幅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通过谢家儿女咏雪的事情,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写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特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三、艺术特色
裁剪得体,详略得当,语言精练。
《咏雪》开篇短短十五个字,便涵盖了时间、地点、人物、时间。
《陈太丘与友期行》集中记叙陈元方和来客的对话,先交代事件起因,然后记叙对话的内容,最后以“元方入门不顾”,干净利落地结文。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便跃然纸上。
四、知识梳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用在句末,表示询问
(1) 古今异义
1.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期望
1.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1. 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1. 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今义:引用、带领、领导
1. 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1.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古义:动词,玩耍;今义:杂技,戏曲,戏剧
1. 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委托,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1. 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1) 一词多义
1. 去
太丘舍去 离开
去日苦多 过去的
1. 引
下车引之 拉,牵拉
引吭高歌 放开
1. 舍
太丘舍去 丢下
舍己为人 牺牲
1. 信
则是无信 诚实,守信
信口开河 随意、随便
(1)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可译为“……是……”)
1. 倒装句
1 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句宾语“何”前置)
1 撒盐空中差可拟((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1. 省略句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省略介词“于”,即“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1 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语,即“(家父)待君久不至,(家父)已去”)
1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门”前省略了介词“于”)
1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主语,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人)乃至”)
1. 感叹句
非人哉!(哉,表感叹的语气助词,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
(1) 小积累
咏雪的名句
1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1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宋·吕本中《踏莎行》)
五、练习题
(1) 填空题
1.《咏雪》中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对父亲的朋友是这样批判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 选择题
1. 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解析:C项“尊君”与“家君”表述颠倒,“尊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而“家君”则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B.过中不至 尊君在不
C.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D.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解析:A均为“和”;B未,没有/同“否”;C表顺承/表转折;D代词,元方/王凝之是名字。
3.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称,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解析:B儿女:泛指小辈,这里指侄儿侄女。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咏雪》一文主要表现的是谢安性格和蔼可亲,深得人们的喜爱。
B.《咏雪》侧重于表现谢道韫出身名门,身份高贵。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是批判那些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
D.两则故事都侧重于表现一些知名人物年少聪慧,才华出众。
(1) 简答题
1.《咏雪》中两个孩子回答谢太傅的回答,以雪为喻的另两个句子分别是未若柳絮因风起;撒盐空中差可拟。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说出理由。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的喻体吗?
例:“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例:“撒盐空中差可拟”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撒盐空中差可拟”更好。
鹅毛、蒲公英种子等。
2.《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
3.元方是个拥有怎样性格的小孩?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
元方以客“无信”“无礼”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例:元方不失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无礼之态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例:元方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
4.用现代汉语描述“柳絮因风起”的情态。
阳光灿烂的春日,柳色青青。突然一阵微风吹来,几朵柳絮随风缓缓飞起。风渐渐大了起来,飞舞的柳絮也开始多了起来。它们忽而上下飞舞,忽而左右飘飞,像互相追逐的精灵,又像飘扬的雪花,煞是好看。
5.《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将自食苦果。做人要讲礼貌,否则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6.《咏雪》一文的比喻句很妙,如“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等。请你也运用恰当的修辞写一段雪景。
例:雪洒向人间,洒向漆黑的角落。说雪花如花飘落,不如说它像仙女下凡,它优美地从天空的银幕飞出。每一次着地,都是对大地的热情拥抱与亲吻。或许它不想打扰睡梦中的人们,因此它总是轻轻地降落,无声无息地来到人间。
(1) 阅读理解
壹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瞋(同“嗔”,发怒意思)
(2)数(诘责,数落)
(3)阙(缺少)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4.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参考翻译: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 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 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贰
甲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
钟毓、钟会少有令①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 ①令:美好的
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停顿两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②差可拟 相比
3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少
3 魏文帝闻之 听说
3.下列各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中“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与乙文中“魏文帝闻之”中的“之”的意思不一样。
B.乙文中“卿面何以汗”和“汗出如浆”中的“汗”字意思和用法一样。
C.甲文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话语虽短,却涵盖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D.乙文第一句“钟毓、钟会少有令誉”交代了魏文帝想召见他们的原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起。
(2)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
魏文帝告诉他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本门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却说得很得体、巧妙。从甲文作者“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一补充交代中看出兄女(谢道韫)的言语更巧妙。乙文钟会的言语显得更加聪明、机警。
乙文翻译: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兄弟俩奉命进见。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我颤颤惶惶,汗出如水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颤颤栗栗,汗水不敢出。”
叁
甲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文
周彬不治财产,服膺儒学。其妻让之曰:“汝家兄弟能力稼穑,囊箱丰盈,汝之不调,无思悔。毕向何如?”答曰:“卿尝与吾市油数金,是亦力穑营己。” 及闻先主镇金陵,囊文以往谒,锡赉颇厚。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谓妇曰:“吾与诸伯叔何如优胜?”妻答曰:“男子之事,非女子所能知”。(节选自《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陈太丘与友 期行 期:约定 B.相委而去 委:托付
C.其妻让之曰 让:责备 D.卿尝与吾市油数金 市:买
解析:B委:丢下,丢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日中不知,则是无信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C.汝之不调,无思悔 无丝竹之乱耳
D. 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
解析:A项第一个“乃”,副词,才;第二个“乃”,副词,竟,竟然。B项第一个“则”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就;第二个“则”,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却。C项“之”都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第一个“以”介词,把;第二个“以”,介词,因为。
3.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2)囊文以往谒,锡赉颇厚
(周彬)用口袋装着文章前往拜见,(先主给他的)赏赐非常丰厚。
4. 陈元方和周彬的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字。
①人要守信明礼,②读书有用(读书不一定不如种田)。
乙文翻译:
周彬不治家产,服从学校。他的妻子让他说:“你们家兄弟能耕,行李车厢丰富,你的不协调,不想后悔。说完向怎么样?”先主镇金陵,李彬囊文去拜见,赏赐很丰厚。回家,以所赐金帛陈列在厅堂前,对妇女说:“我现在和伯叔如何优胜?”妻子说:“男人的事情,不是女子所能理解。”己译:周彬不喜欢干农活,却从心底里爱好儒家学说。他的妻子对他说:“你们家兄弟都能很卖力地耕种庄稼,所以家里都很富有,你的不着调,不思悔改。以后怎么办?”用口袋装着文章前往拜见,先主给他的赏赐非常丰厚。回家,以所赐金帛陈列在厅堂前,对妇女说:“我现在和伯叔如何优胜?”妻子说:“男人的事情,不是女子所能理解。”
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①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去之。又尝③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管宁、华歆:管宁,管仲的后人,汉末魏初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②捉:捡、拾。③尝:曾经。④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共同、一起
(2)又尝同席读书 曾经
(3)相委而去 舍弃
(4)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4.乙文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①地里有金子,两人做法不同;②门外经过仪仗队,两人做法不同。
5.结合【甲】、【乙】两文,关联“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
(1)以礼相待???⑵志同道合 ?(3)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乙文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捡起来,(但是看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子离开。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伍
甲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1. 解释下面加点词。
(1)王敦护其兄 袒护、庇护
(2)时何充为敦主簿 当时
2.用现代含有翻译下面的句子。
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
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跟你所说的不一样。
3.乙文中画线句子中哪个词要重读?说说你的判断,并简要陈述理由。
咸。“咸”是“都”的意思,说庐江人全都称赞他,强调王含的口碑好。
4.甲文中的元方与乙文的何充在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乙文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何充的这种性格?
相似之处是“方正”(品行正直)。王敦夸赞王含时,何充虽然是王敦的下属,却敢于当面指出事实并非如此。旁边的人都很为何充感到紧张不安,何充自己却神情自若。
乙文翻译:
王含担任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污受贿名声极差。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故意在与很多人坐在一起谈话时称赞他的哥哥:“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十分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当时何充担任王敦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坐在座位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跟你所说的不一样。”王敦没话可说。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感到担心。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陆
甲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甚聪慧 很,十分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家的鸟。
3.请你结合“兄子”“兄女”“杨氏之子”的回答,分析他们语言的精妙。
“兄子”“兄女”将雪花比作“盐”和“柳絮”,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大雪纷飞给人的不同感受。“杨氏之子”则用类比的方法,委婉地反驳了孔君平,显得幽默又不失礼节。
乙文翻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