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0 15:2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十五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
下西洋
文莱
今索马里摩加迪沙

今马六甲一带
今印度科泽科德
今越南
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木骨都束
占城
天方
南京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
红海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概况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时间
人数
次数
规模
到达地区
1405~1433年
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
先后7次
每次出海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踪迹之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共享太平之福”
——明成祖
郑和下西洋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
01
宣扬国威
02
03
加强同海外联系,
发展海外贸易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总结)












































































讨论: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食物、淡水缺乏;海上恶劣的自然环境(风暴、海啸等);沿路各国语言、风俗习惯不同;海盗等

材料: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一)

结论: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经济条件)

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二)

结论: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技术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三)
个人简历
姓名 曾用名
民族 宗教信仰
职业
个人经历

结论:郑和知识丰富;优秀军事指挥才能;卓越外交才能;冒险精神;坚强的毅力等等(个人因素)。

郑和
回族
伊斯兰教
内宫太监 航海家 冒险家 外交家…
马和、三宝、又作三保
郑和生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家庭里有智略,知兵习战,曾随明军征战,屡立战功,明成祖赐郑姓,史称“郑和”。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都表示热烈欢迎;许多外国使臣搭载郑和宝船回访中国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中国访问。其中,渤泥国、苏禄国的国王来中国访问时病逝,就安葬在中国。
装载物品: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等
用途:1、慷概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友好关系;2、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意义1: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榜葛剌进麒麟图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二:除圆满完成外交使命之外,郑和还成功地开辟了新的航线,他发现经过印度古里(今科泽科德)和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可以避开风暴区,直接到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国家。
意义2:开创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讨论: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宝船
粮船
马船
水船
坐船
战船
郑和船队的飞燕编队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
次数 7 4 1
人数 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旗舰长24.5米,宽6米 长34米,宽8米
拥有设备 航海图
罗盘针 罗盘针 罗盘针
到达范围 美洲 印度
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航海之比较表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共200余艘
27800 人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数最多
船数最多
船只最大
设备最先进
范围最大
比较结果
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要出色,甚至同时代的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也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 英国李约瑟博士
三宝山
三宝亭
三宝井
三宝庙
强而不欺,威而不霸,是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











































































郑和之后 再无郑和

戚继光抗倭

1、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明朝中期,“倭患”严重。

戚继光抗倭背景
材料二:
鸳鸯阵
材料一: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

戚继光抗倭措施
整顿军队 严格训练 操练新政法
1561年,倭寇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
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带领军民消灭福建、广东两地倭寇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连环画《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结果
讨讨论:这首军歌表现了戚继光怎样的决心和抱负?
论:这首军歌表现了戚继光怎样的决心和抱负?

《凯歌》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表达了戚家军同仇敌忾,不除倭患誓不罢休的决心,也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
讨论:这首军歌表现了戚继光怎样的决心和抱负?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背景: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仅略活动
结果: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妈祖阁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交往

冲突
国力强盛

国力日衰 危机到来



总结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指出

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5月24日,习近平在视察海军机关时强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