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_章(单元)节 课时
课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者
魏爽
课标分析
知识技能:
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数学思考:
初步形成数感。
发展和合情推理能力。
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用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复习复习时安排了三道小题,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信息做好铺垫,使学生可以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轻松体会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 的。第二层次——新课新课教学分3步进行:1.在手脑并用中体会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2.在数形结合中归纳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3.在检查讨论中完善分数 除以整数的方法。第三层次——练习教学中,先进行仿练,再进行开放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在经历了前一章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掌握情况不一致,按照学生的掌握。情况,应进行分层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设计意图说明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教材做一做
2、典中点经典习题
五、课堂总结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c∶d(b,d均不为0),那么ad=bc。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
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具体内容见习题课件。
七、教学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