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中考真题模拟精选分类汇编(答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中考真题模拟精选分类汇编(答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0 18:2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骆驼祥子》中考真题模拟精选分类汇编(答案解析版)
简答题
【2019建兰中学中考模拟】
仔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__A__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__A__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__A__:“车呢?” (节选自《骆驼祥子》)
①选段中人物A是谁? ②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③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答案解析:
虎妞。祥子为多赚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了一场。这辆车的命运:后来因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筹钱埋葬虎妞而把车卖掉了。

【2019萧山区中考命题比赛试卷1】
(2)有人说:弱者和强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只在信念是否坚定。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A.骆驼祥子 B.简爱 C.保尔

答案解析:
示例A: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初到城里,支持他的信念是凭借自己的勤劳好强,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在现实的一再打击下,他丧失了生活的信念,沦为了社会的渣滓。可见没有信念是多么的可怕,没有了信念就等于自己打败了自己,强者也变成了弱者。(结合名著内容2分,语句理解1分。)(3分)
【2019江苏省徐州市】
(三)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10分)
选段一: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地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拉到了地点,他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假若胆壮不就是大意,他在放胆跑的时候可并不大意。不快跑若是对不起人,快跑而碰伤了车便对不起自己。车是他的命,他知道怎样的小心。小心与大胆放在一处,他便越来越能自信,他深信自己与车都是铁做的。
选段二:看这个天,多么睛爽干燥,正像北方人那样爽直痛快。人遇到喜事,连天气也好了,他似乎没见过这样可爱的冬睛。为更实际地表示自己的快乐,他买了个冻结实了的柿子,一口下去,满嘴都是冰凌!扎牙根的凉,从口中慢慢凉到胸部,使他全身一颤。几口把它吃完,舌头有些麻木,心中舒服。他扯开大步,去找她。心中已看见了那个杂院,那间小屋,与他心爱的人;只差着一对翅膀把他一下送到那里。只要见了地,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
(选自《骆驼样子),江苏人民出版社)
11.选文中“她”是   ,“喜事”指   。
12.从选文内容来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3.联系整部作品,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她”走向毁灭的原因。


答案解析:
11.小福子曹先生答应帮助祥子,并且给他和小福子安置住的地方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名著内容。该题应联系名著《骆驼祥子》中相关情节作答。祥子拉了曹先生夫妇,曹先生答应帮助他,并且给他和小福子安置住处。因此,他急着去告诉小福子,但是并没有找到小福子,小福子被卖给了军官。
12.憨厚能干、自信乐观、追求爱情。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抓住“拉到了地点,他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为更实际地表示自己的快乐,他买了个冻结实了的柿子”“他扯开大步,去找她”这些句子概括样子的特点。
13.①黑暗社会的摧残。小福子善良美丽,却被父亲卖了-后来又被二强子卖给军官;②孝道文化的逼迫。为了供养两个弟弟,只好出卖自己;③爱情的破灭。样子喜欢她,要与她在一起,本已给了她希望,却又被卖掉,这给她很大的打击。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名著内容。解答该题要抓住小说对小福子的描写、她与父亲弟弟的关系、与样子的关系来分析她走向毁灭的原因。

综合性学习
【2019南京六合二模】
6.班级开展《骆驼祥子》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比较阅读交流活动,请你一道来准备材料。
(5分)
主要人物 梦想 身边的人物 人物对他成长的影响
保尔 “为社会主义而奋斗”、“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①▲ (1分) 开始与保尔结成了深厚的友情,让保尔走出贫困无能的阴影,后来,阶层、贫富差距让他们无法在一起,保尔又开始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祥子 拥有“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 ②▲ (1分) ③▲ (3分)

答案解析:
6.(5分)
①(1分)冬妮娅
②(1分)可填孙侦探、虎妞、小福子、夏太太等
③(3分)示例:孙侦探——祥子第一次买车后,被孙侦探抓走并丢了车;当他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准备再次买辆车时,钱又被孙侦探敲诈走了。孙侦探的出现让祥子一次次的努力化为泡影,逐步在摧毁祥子的内心。(既要写情节,也要点出影响)

【2019湖北省天门市】
(三)名著阅读(7分)
①“……我在这儿已经服役了八年,现在我所追求的不过是到别处去服役。难道我连这点愿望也达不到?难道这事不可行?是呀,是呀,要达到目的并非难事,只要我肯动脑筋,找到达到目的之手段。”
②我从床上坐起来,以便开动脑筋。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在肩上围了块披巾,随后便全力以赴地进一步思考起来。
③“我需要什么呢?在新的环境、新的面孔、新的房子中一份新的工作。我只要这个,因为好高骛远是徒劳无益的。人们怎样才能找到一份新工作呢?我猜想他们求助于朋友。但我没有朋友。很多没有朋友的人只好自己动手去找工作,自己救自己,他们采用什么办法呢?”
④我说不上来,找不到答案。随后我责令自己的头脑找到一个回答,而且要快。我动着脑筋,越动越快。我感到我的脑袋和太阳穴在拨动着。但将近一个小时,我的脑子乱七八糟,一切努力毫无结果。我因为徒劳无功而心乱如麻,便立起身来,在房间里转了转,拉开窗帘,望见一两颗星星,在寒夜中颤抖,我再次爬到床上。
⑤准是有一位善良的仙女,趁我不在时把我需要的主意放到了我枕头上,因为我躺下时,这主意悄悄地、自然而然地闪入我脑际。
13.⑴第⑤段文字中“我”想到的“这主意”是 。(2分)
⑵请结合选文简析简·爱的性格特点。(2分)


⑶请仿照示例,从下面A、B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作品及相关人物谈自己的感悟。(3分;字数在80字左右)
经典语录 出处及感悟
示例:不过,要是你无法避免,那你的职责就是忍受。如果你命里注定需要忍受,那么说自己不能忍受就是软弱,就是犯傻。 示例:此句出自《简·爱》。海伦觉得自己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她甘愿忍受斯卡查德对她的厌恶、轻视与责打。的确,生命中有些磨难是自己必须承受的,我们唯有理性看待,坚强面对,才能迎来晴天。
A句: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B句: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答案解析:
13.⑴在报纸上登求职广告。(2分,意对即可)
⑵示例:选文中简·爱不满足老呆在一个地方,她开始想办法去找一份新工作。从对她的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有如下性格特点:①坚强,独立自主,不安于现状,积极进取;②有生活目标,敢于追求幸福,不向命运低头;③善于思考,遇到事情肯动脑筋想办法。(2分,答出两点即可)
⑶示例一:选择A句。此句出自《红岩》。这是江姐就义前对战友说的话,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种精神使我们对人生价值有了新的思考和理解,它促使我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英勇顽强的人。
示例二:选择B句。此句出自《骆驼祥子》。金钱有时候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它也能把好人变成坏人,金钱使人沉沦。不过,对于旧社会的祥子,“走入地狱”,是他没法改变的命运。
(3分;出处1分,联系作品内容或具体人物谈感悟2分)

【2019山东省青岛市】
(二)名著阅读(5 分)
某位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的过程中做了文段批注和整本书的读书卡片,请仔细阅读,完成 9-10 题。
9.下面是这位同学做的文段批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原文 批注















10.下面是这位同学做的整本书的读书卡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读书卡片 作 品:《骆驼祥子》 作 者:老舍,原名舒庆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https:?/??/?www.baidu.com?/?s?wd=%E4%BA%BA%E6%B0%91%E8%89%BA%E6%9C%AF%E5%AE%B6&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主要情节: A.祥子经过多年积攒,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可是不久却被匪兵连人带车劫走。 B.祥子从匪兵处逃走,继续攒钱买车,车还没买上,钱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C.祥子与虎妞结婚后,用她的私房钱买下一辆车,虎妞因难产死去,祥子又只得卖掉车子料理丧事。 D.命运的三起三落打消了祥子买车的念头,他重新投奔刘四爷,老老实实赁车挣钱。

 
答案解析:
【答案】9.C(祥子为了攒钱,并不是贪婪,爱占小便宜,只是好好计算怎么攒钱,不应该给以这样的负面评价)
10.D(祥子堕落了,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阅读理解
【2019南京栖霞一模】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18题。(22分)
“走”与“走”
——小说内部的逻辑与反逻辑
毕飞宇
我没有能力谈大的问题,今天只想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一点小事,那就是走路。大家都会走路,可以说,走路是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一个动态。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最常见的动态在小说的内部是如何被描述的,它是如何被用来塑造人物并呈现小说逻辑的。
我们先来谈林冲。用金圣叹的说法,“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但林冲在本质上是一个怕事的人,作为一个出色的技术干部,他后来的一切都是被社会环境所逼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个“逼上梁山”。我所关心的问题是,从一个技术干部变成一个土匪骨干,他一路是怎么“走”的?施耐庵又是如何去描写他的这个“走”的?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施耐庵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出了一位一流小说家强大的逻辑能力。这个逻辑能力就是生活的必然性。如果说,在林冲的落草之路上有一样东西是偶然的,那么,我们马上就可以宣布,林冲这个人被写坏了。
林冲的噩运从他太太一出场实际上就已经降临了,这个噩运就是社会性,就是权贵,就是利益集团——高太尉、高衙内、富安、陆虞候。应当说,在经历了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等一系列的欺压之后,林冲的人生已彻底崩溃,这个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我要指出的是,即使林冲的人生崩溃了,这个怕事的男人依然没有落草的打算。他唯一的愿望是什么?是做一个好囚犯,积极改造,重新回到主流社会。可林冲怎么就“走”上梁山了呢?两样东西出现了,一个是风,一个是雪。
我们先来说雪。从逻辑上说,雪的作用有两个:第一,正因为有雪,林冲才会烤火,林冲才会生火,林冲在离开房间之前才会仔细地处理火。施耐庵在这个地方的描写是细致入微的,这样细致的描写给我们证明了两件事:A,林冲早就接受了他的噩运,他是一个好犯人,一直在积极地、配合地改造他自己;B,这同时也证明了另一件事情,草料场的大火和林冲一点关系都没有,有人想陷害林冲,严格地说,不是陷害他,是一定要他死。第二,正因为有雪,雪把房子压塌了,林冲才无处藏身,林冲才能离开草料场。某种意义上说,雪在刁难林冲,雪也在挽救林冲,没有雪,林冲的故事将戛然而止。这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再来谈风。风的作用要更大一些。第一,如果没有风,草料场的大火也许就有救,只要大火被扑灭了,林冲也许就还有生路。但是,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第二,如果没有风,林冲在山神庙里关门的动作就不一样了。对林冲来说,如何关门才是重中之重。我们先来看小说里头是如何描写林冲关门的:
入得庙门,(林冲)再把门掩上,旁边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林冲其实已经将门掩上了,但是,不行,风太大了,关不严实。怎么办?正好旁边有一块大石头,林冲的力气又大,几乎都不用思索,林冲就把那块大石头搬过来了,靠在了门后。不要小看了这一“靠”,这一靠,小说精彩了,一块大石头突然将小说引向了高潮。为什么?因为陆虞候、富安是不可以和林冲见面的,如果见了,陆虞候他们就不会说那样的话,林冲就不可能了解到真相。换句话说,小说顿时就会失去它的张力,更会失去它的爆发力。是什么阻挡他们见面的呢?毫无疑问,是门。门为什么打不开呢?门后有一块大石头。门后面为什么要有一块大石头呢?因为有风。你看看,其实是风把陆虞候与林冲隔离开来了。
现在,这块大石头不再是石头,它是麦克风,它向林冲现场直播了陆虞候和富安的惊天阴谋。这块大石头不只是将庙外的世界和庙内的世界阻挡开来了,同时,这块大石头也将庙外的世界和庙内的世界联系起来了。它让林冲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处境,他其实是死无葬身之地的。我们来看一看这里头的逻辑关系:林冲杀人——为什么杀人?林冲知道了真相,暴怒——为什么暴怒?陆虞候、富安肆无忌惮地实话实说——为什么实话实说?陆虞候、富安没能与林冲见面——为什么不能见面?门打不开——为什么打不开?门后有块大石头——为什么需要大石头?风太大。这里的逻辑无限地缜密,密不透风。
草料场被烧了,林冲知道真相了,林冲也把陆虞候和富安都杀了。事到如此,除了自我了断,林冲其实只剩下上梁山这一条道可以走了。如果是我来写,我会在林冲酣畅淋漓地杀了陆虞候、富安、差拨之后,立马描写林冲的行走动态,立马安排林冲去寻找革命队伍。这样写是很好的,这样写小说会更紧凑,小说的气韵也会更加生动。但是,施耐庵没这么写,他是这么写的——
(林冲)将尖刀插了,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头去。
这一段写得好极了,动感十足,豪气冲天,却又不失冷静,是林冲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冷静。这段文字好就好在对林冲步行动态的具体交代: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去。我想说,这句话很容易被我们的眼睛滑落过去,一个不会读小说的人是体会不到这句话的妙处的。
林冲为什么要向东走?道理很简单,草料场在城东。向东走,这个动作清楚地告诉我们,即使到了如此这般的地步,林冲依然没有打算上山。“向东”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疑似的方向,林冲其实没有方向,他只是选择了流亡,他能做的只是规避追捕。到了这里我们这些读者彻底知道了,林冲这个人哪,他和造反一点关系都没有,他的身上没有半点革命性。这才叫“逼上梁山”。
我们说,现实主义作品往往都离不开它的批判性,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来审视一下所谓的“批判性”的话,施耐庵在林冲这个人物的身上几乎完成了“批判性”的最大化,——天底下还有比林冲更不想造反的人么?没有了,就是林冲这样的一个怂①人,大宋王朝也容不下他,他只能造反,只能“走”到梁山上去,大宋王朝都坏到什么地步了。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林冲越怂,社会越坏。林冲的怂就是批判性。
说到这里我想做一个小结,我们都喜欢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我想说的是,思想性这个东西时常靠不住。思想性的传递需要作家的思想,其实更需要作家的艺术才能。没有艺术才能,一切都是空话。在美学上,说空话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席勒化”,把思想性落实到艺术性上,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莎士比亚化”,这个在座的都知道。联系到林冲这个人物来说,如果施耐庵只是拍案而起、满腔热忱地“安排”林冲“走”上梁山,我们说,这就叫“席勒化”,“席勒化”有一个标志,那就是这样的作家都可以去组织部。相反,由白虎堂、野猪林、牢城营、草料场、雪、风、石头、逃亡的失败、再到柴进指路,林冲一步一步地、按照小说的内部逻辑、自己“走”到梁山上去了。这才叫“莎士比亚化”。在“莎士比亚化”的进程当中,作家有时候都说不上话。
但写作就是这样,作家的能力越小,他的权力就越大,反过来,他的能力越强,他的权力就越小。
(节选自《小说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2月版,有删减)
[注释]①怂:软弱无能。
13. 作者在选文中表达的观点是:
(2分)
14. 选文是毕飞宇在南京大学上小说课的讲稿。请你简析作者使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例子讲课有哪些好处。(4分)

15. 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的含义。(3分)
他的能力越强,他的权力就越小。


16. 下面的【资料链接一】是根据老舍小说《骆驼祥子》改编的话剧结局部分,你认为这样的改编是“莎士比亚化”,还是“席勒化”?请联系上文观点和原著结局,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资料链接一】
[屋外有喊福子的声音:“福子!有人找你!”福子犹疑地朝窗外望了望,低下头。
祥 子:福姑娘,去吧,有人找你呢!
小福子:唉!……祥子你打算怎么样呢?以后的日子……
祥 子:这个家我也不要了,人埋了,东西卖了,我就走!
小福子:你到哪去?
祥 子:我去找小顺子。
小福子:那我……(欲言又止)
祥 子:有一天我要是混好了……我准来看你。
小福子:也好,那我就等着你。(她走到门口,又回头望望,眼里含着希望的泪光)
[祥子把桌上的油灯捻得更亮。
[远处叫卖号外的声音:“看看汀泗桥大战的新闻……号外!看号外。……”
[窗外风狂雨暴!——幕落
(全剧终)
(节选自话剧《骆驼祥子》第五幕,梅阡改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


17.请阅读下面【资料链接二】,从马二先生的个性角度分析他为什么会有画线句中这些行为举止,体会小说内部严密的逻辑性。(4分)
【资料链接二】
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1)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傍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旁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出来过了雷峰,远远望见高高下下,许多房子,盖着琉璃瓦,曲曲折折,无数的朱红栏杆;马二先生走到跟前,看见一个极高的山门,一个直匾,金字,上写着“敕赐净慈禅寺”。山门傍边一个小门,马二先生走了进去,一个大宽展的院落,地下都是水磨的砖,才进二道山门,两边廊上都是几十层极高的阶级。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都穿的是锦绣衣服,风吹起来,身上的香一阵阵的扑人鼻子。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巾,一幅乌黑的脸,腆着个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靴,(2)横着身子乱跑,只管在人窝子里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18. 下列选项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雪和风的作用分析,作者在选文中没有提到的一项是( )(3分)
A.表现林冲逆来顺受的性格,大雪后他的一系列举动表明他早就接受了噩运。
B.证明草料场大火跟林冲无关,是陆虞候、富安、差拨奉命要置林冲于死地。
C.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风雪才使得林冲免于被烧死,并获知真相,手刃仇人。
D.把情节引向高潮,林冲手刃仇人后,便出庙门东去,冒着风雪连夜上梁山。

答案解析:
13. 小说的创作要讲逻辑/小说的创作要讲生活的必然性/小说思想性的传递需要作家的艺术才能。
14. ①这个例子耳熟能详,便于听课的学生理解;②风雪山神庙一段是《水浒传》最精彩的情节之一,小说内部逻辑严密,能更好地证明作者的观点。(答出一点得2分)
15.示例:作家的艺术才能越大,他操纵人物行为和命运的权利就越小/人物往往会按照小说的内部逻辑走向自己的命运。(“能力”“权利”解释各1分,逻辑关系1分)
16.示例:我认为话剧改编是“席勒化”(1分)。原著中小福子的家庭和遭遇逼得她看不到希望最终自杀(1分),祥子梦想一次次破灭,小福子自杀断绝了他最后的希望,让祥子最终走向堕落(1分),按小说内部逻辑小说只能是悲剧结局,这才是“莎士比亚化”(1分);而改编后的结局,让祥子和小福子对未来都怀有希望,不符合小说内部的逻辑,所以是“席勒化”(1分)。(判断1分,结合原著祥子和小福子的的结局各1分,分析原著“莎士比亚化”和改编“席勒化”的原因各1分,表达1分)
17. (1)马二先生看到前朝皇帝写的字迹,就拿着纸扇当笏板,模仿朝廷大臣参见帝的动作(1分),可见他内心热衷功名(1分)。
(2)马二先生在人群中走路的时候非礼勿看,不敢看那些女香客,结果就只能在人群里乱跑乱撞(1分),可见他受封建礼教毒害,迂腐不堪。 (解释行为1分,联系人物个性1分,意近即可)
18. D



















































A.“他”刚到城里不久,对生活充满梦想。

大概的说吧,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也好,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应当,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他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头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多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


B.就算一千天、一万天,他也要坚持,买车的决心多么坚定!

C.吝啬,贪婪,爱占小便宜!如此挖空心思省钱,攒钱。


D.突出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只要肯吃苦,就能买上新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