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雷雨》第一课时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雷雨》第一课时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0 17:45:40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雷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演绎着不同的人性。于是就有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纵横交织。无数的文艺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旷世之作,后来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它就是《雷雨》。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2.了解曹禺及其作品《雷雨》的写作背景。
3.分析节选《雷雨》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个性化语言和人物性格。
5.把握作品的思想主题。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主题。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三、文化常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此处实指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语言。
按不同的标准,戏剧分类如下: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四、作者介绍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五、写作背景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六、关于《雷雨》
1、剧本以20世纪30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2、《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
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
3、《雷雨》剧本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55岁。
周繁漪--其妻,35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28。
周冲--繁漪生子,年17。
鲁贵--周宅仆人,年48。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47。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27。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18,周家使女。
4、请大家查阅资料,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
七、新知讲解
阅读舞台说明,获取戏剧信息:
时间: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地点:周公馆的客厅里
体现了剧本的舞台性: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一)
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而且感染了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2、 《雷雨》(节选)结构
请大家认真阅读剧本节选部分,分小组讨论:作者写了几场戏?内容分别是什么?
第一小组:
第一场戏: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
第二场戏: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
是围绕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的旧怨与新恨展开矛盾冲突的。通过历史的爱情纠葛揭露了一个封建地主少爷丑恶的灵魂,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最精彩的“戏”在前半场,周朴园与鲁侍萍从相遇到相认前的矛盾冲突波澜迭起。
(二)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戏剧语言分析。
第二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层内容。
标画出有关人物的动作、心理等暗示性语言。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1、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上有哪几次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
分析人物潜台词。
第二小组成果展示:
你,你贵姓?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感到意外,疑惑
(忽然立起)你是谁?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有些不知所措
哦,侍萍!(低声)是你?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恼怒,害怕
分析: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你——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鲁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三十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地语不成声。
2、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
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
八、合作探究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分析: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
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九、课堂练习
1、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D????) A.中国的现代戏剧主要指二十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我们常说的戏剧鉴赏主要指中国现代、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的鉴赏。 B.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又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雷雨》属于悲剧。 C.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D.下列剧本、体裁、作者分别是:《日出》——现代剧——曹禺;《王昭君》——历史剧——郭沫若;《上海屋檐下》——现代剧——夏衍。
2、下列常识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曹禺原名万家宝,他的处女作《雷雨》是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写成的。
B、他陆续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闻名中外的优秀剧作,解放后还写了历史剧《胆剑篇》、《王昭君》和《屈原》。
C、《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
D、四幕话剧《雷雨》中的周冲,是一个受过“五四”以来新思潮影响的,和鲁大海一样的革命青年。
十、拓展提高
《雷雨》中用了许多巧合,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女儿四凤做佣人的这一家正是侍萍三十年前做佣人的那一家。
B、侍萍当年曾爱过周家公子周朴园,四凤又爱上了周家的一又一代公子周冲。
C、鲁大海带领工人斗争的酱家恰好是他的生身父亲。
D、四凤所爱的周家公子正是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
十一、课堂总结
戏剧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
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矛盾焦点是他们之间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十二、板书设计
雷雨(节选)
曹禺
第一场戏: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
第二场戏: 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
课件35张PPT。语文统编版
高一年级
必修下
《雷雨》1
新知导入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演绎着不同的人性。于是就有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纵横交织。无数的文艺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旷世之作,后来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它就是《雷雨》。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2.了解曹禺及其作品《雷雨》的写作背景。
3.分析节选《雷雨》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个性化语言和人物性格。
5.把握作品的思想主题。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主题。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文化常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文化常识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此处实指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语言。文化常识按不同的标准,戏剧分类如下: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作者介绍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作者介绍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者介绍于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写作背景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关于《雷雨》 剧本以20世纪30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关于《雷雨》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
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55岁。
周繁漪--其妻,35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28。
周冲--繁漪生子,年17。
鲁贵--周宅仆人,年48。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47。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27。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18,周家使女。《雷雨》剧本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关于《雷雨》周朴园
周 萍
繁 漪
周 冲侍 萍
鲁大海
鲁四凤
鲁 贵人物关系表请大家查阅资料,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时间: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地点:周公馆的客厅里
 体现了戏剧的什么特点?阅读舞台说明,获取戏剧信息:新知讲解剧本的舞台性:
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新知讲解(一)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
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
为完整地塑造人物,而且感染了读者和观众,也
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雷雨》(节选)结构
请大家认真阅读剧本节选部分,分小组讨论:
作者写了几场戏?内容分别是什么?新知讲解 第一小组:
第一场戏: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
第二场戏:
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新知讲解 是围绕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的旧怨与新恨展开矛盾冲突的。通过历史的爱情纠葛揭露了一个封建地主少爷丑恶的灵魂,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最精彩的“戏”在前半场,周朴园与鲁侍萍从相遇到相认前的矛盾冲突波澜迭起。新知讲解 (二)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戏剧语言分析。
第二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层内容。
标画出有关人物的动作、心理等暗示性语言。
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关窗姓鲁无锡口音!熟知旧事?姓鲁修墓她没有死?!四凤的妈熟知旧衬衣?!侍萍,是你?鲁侍萍新知讲解周朴园新知讲解1、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上有
哪几次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
分析人物潜台词。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有些不知所措——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恼怒,害怕新知讲解第




示新知讲解 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你——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鲁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三十年前发生的
“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
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地语不成声。新知讲解 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2、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合作探究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
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合作探究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
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课堂练习1、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的现代戏剧主要指二十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我们常说的戏剧鉴赏主要指中国现代、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的鉴赏。 B.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又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雷雨》属于悲剧。 C.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D.下列剧本、体裁、作者分别是:《日出》——现代剧——曹禺;《王昭君》——历史剧——郭沫若;《上海屋檐下》——现代剧——夏衍。 D课堂练习2、下列常识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曹禺原名万家宝,他的处女作《雷雨》是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写成的。
B、他陆续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闻名中外的优秀剧作,解放后还写了历史剧《胆剑篇》、《王昭君》和《屈原》。
C、《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
D、四幕话剧《雷雨》中的周冲,是一个受过“五四”以来新思潮影响的,和鲁大海一样的革命青年。
A拓展提高3、《雷雨》中用了许多巧合,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儿四凤做佣人的这一家正是侍萍三十年前做佣人的那一家。
B、侍萍当年曾爱过周家公子周朴园,四凤又爱上了周家的一又一代公子周冲。
C、鲁大海带领工人斗争的酱家恰好是他的生身父亲。
D、四凤所爱的周家公子正是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B课堂总结 戏剧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
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矛盾焦点是他们之间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板书设计 雷雨(节选)
曹禺
第一场戏: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
第二场戏: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
作业布置1.阅读《雷雨》全剧,体会戏剧的语言魅力。
2.学会抓住细节等赏析艺术作品,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
3.完成相关习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