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理解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
2. 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3. 知道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4. 认识到宋代经济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重点难点】
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农业的发展
1.时间:从 至 。
2.原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
(1)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 和劳动力。(主要原因)?[1]?
(2)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3.区域开拓: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的开发。
4.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作物 发展表现
粮食作物 水稻 种植面积: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新品种:越南传入的 ,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推广:南方的水稻在北方得到较大推广
★结果:宋朝时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粮仓: 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或“苏常熟,天下足”?[2]?
经济作物 茶叶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增加
棉花 ①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限于广东和福建
② :植棉地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知识点二 手工业的兴盛
1.特点 两宋时期,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成就突出。
2.表现
行业 发展概况
纺织业 丝织业 北宋时期,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地区发达。
棉纺织业 ① 兴起
② 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③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制瓷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① 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②北宋兴起的江西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3]?③南宋时, 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① 造船业水平领先世界;② 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海船上配备了
★知识点三 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城市的兴起
(1)兴起地点: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
(2)代表:最大的是 和 ,人口多达百万。
(3)繁荣的表现:①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②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 和 。③乡镇出现了新的商业区—— ; 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④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
2.纸币的出现
(1)原因:① 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②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2)出现
①时间: ②地点: ③名称: ④地位:
(3)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4]?
3.海外贸易的发展
(1)在世界上的地位: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
(3)海外贸易的范围: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 和
(4)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5]?
(5)海外贸易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经济重心的南移
(1)开始:从 开始(安史之乱开始)
(2)完成: 最后完成
(3)表现:那时 ,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探究思考】
1.结合上册学过的知识,梳理中国经济重心的变化过程。(“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不一样)
①秦汉时期: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
③唐朝中后期:
④南宋时期:
2.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北方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人民携带财产纷纷逃难,南方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目的地。
材料二 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三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思考: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考查要点】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宋代手工业进步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经济重心的南移
2.汉代时“(江南)无冻饿之人,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3.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入宋以后,南方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科举制度改革 B.政治中心南移 C.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经济重心南移
二、宋代商业
4.右边三幅图片能直接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
繁荣(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D.文化繁荣
三、宋代的海外贸易
5.(2019·吉林长春五校联考月考)“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高宗在上述材料中说的“市舶”是( )
A.我国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政权在边境设置的互市市场
B.宋朝政府开设的专供外商居住的场所
C.东京城中的娱乐场所
D.宋朝时政府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四、两宋经济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
材料三 宋代南方不仅手工业非常繁荣,而且商业相当发达,带动了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1)材料一描绘了江南怎样的社会状况?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北宋怎样的社会局面?
(3)宋代南方有哪些典型的手工业?
(4)在宋朝的海外贸易中形成的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
(5)综合分析,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课后练习】
1.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了以下哪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
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C.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D.辽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中国纺织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后期 D.元朝
4.张林今年暑假想去中国著名的瓷都旅游,他去的省份应是( )
A.北京 B.湖南 C.广东 D.江西
5.《东京梦华录》中如此描绘东京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了北宋( )
A.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 B.江南地区经济繁荣 C.东京人口增长 D.手工业非常繁荣
6.“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唐朝 B.南朝 C.北宋 D.南宋
7.(2018·湖北恩施)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 )
①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③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2018·湖南怀化)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
A.无徽不成商 B.扬一益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湖广熟,天下足
9.(2018·山东菏泽)《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B.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 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10.(2018·江苏南京)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
11.(2018·山东烟台)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12.(2018·湖北孝感)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重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13.两宋时期,是我国继隋唐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经济继续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图一《耕获图》反映了南方农业的发达,当时南方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重要的粮仓在哪里?
(2)图二是泉州出土的宋代商船,宋代政府为发展海外贸易采取了哪些措施?世界上建造最早船坞建立在哪里?穿越时空,作为南宋时期的一名船员,你又可以跟随船队达到哪些地方?
(3)图三是精美的宋代瓷器。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哪些制瓷窑口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哪一地方在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哪一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4.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右图所示。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的图一所示钱币,最早使用是在哪个朝代?这种货币叫什么名字?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图二的纸币出现在哪一个朝代?
(2)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3)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经验,你觉得对我们现在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的有哪些?
第9课导学案答案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唐朝中晚期 两宋时期 先进生产技术 占城稻 水稻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后期
知识点二:四川、江浙 南宋后期 海南岛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 景德镇 江南地区 广州、泉州、明州 北宋 指南针
知识点三:开封 杭州 早市 夜市 草市 市镇 商贸的繁荣 北宋前期 四川 交子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广州 泉州 阿拉伯半岛 非洲东海岸 市舶司 唐朝中期 南宋时 中央的财政收入
【探究思考】
1.①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②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③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2.①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②南方相对安定③政府重视、扶持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②周边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兴起与强大,使宋朝和中亚地区的陆路往来中断,必须通过海路与外国发展贸易关系③高度发达的航海技术,如指南针的运用和熟练地掌握利用海洋风向的规律等④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增加收入
【考查要点】
1-5:DADCD
6.(1)农业发达,物资富足,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变得富庶。(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3)手工业有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等。(4)大商港有广州、泉州等。(5)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政府的鼓励支持。
【课后练习】
1-5:DCCDA 6-10:DACDC 11-12:CC
13.(1)占城稻。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
(2)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东京郊外。东到日本、朝鲜、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江西景德镇。江南地区。
(4)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4.(1)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
(2)市舶司。原因:统治者重视和鼓励;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达(或指南针的应用,造船技术的提高);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
(3)要保持社会安定,坚持开放,发展经济,重视科技等。(言之有理即可)
^1 在江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北方人口的南迁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也说明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 “苏湖熟,天下足”。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苏指苏州,今江苏苏州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湖州一带,太湖以南。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民精耕细作,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这句话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那里的窑场始烧于五代。昌南镇有优质的制瓷原料,交通也很便利。北宋时,从全国各地来了不少工匠,使这里的制瓷业迅速兴起。宋真宗时,这里进贡的瓷器都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到南宋时景德镇的制瓷业有了很大发展,有瓷窑三百座。工匠注意吸取各地名窑的长处,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和工艺水平,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出产的各类瓷器,大量远销各地。
^4 交子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纸币。南宋时期的纸币叫“会子”。
^5 市舶机构:唐朝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使。宋代于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杭州等地设市舶司,掌管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