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复习:《雁门太守行》知识点与中考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中考复习:《雁门太守行》知识点与中考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0 18:3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中考复习—《雁门太守行》知识点及阅读题(含答案)
原诗呈现: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理解:
敌军似乌云压近,城池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在夕阳的掩映下,边塞的泥土有如燕脂凝成,紫色更
显得浓艳。救援的军队半卷着红旗,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识和厚爱,手拿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名句赏析:
1.“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颂。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1)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也写出了守城将士披甲迎战的紧张场面。运用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2)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4)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3.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
??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出战斗的激烈。“角声满天”,号角的声音震天,“燕脂”就是胭脂,这里指战士的鲜血,“凝夜紫”在夜晚的朦胧中凝成了紫色,这些词语的运用突出了战斗的激烈。
4.赏析“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
写天气寒冷,将士面对重重困难,毫不气馁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半卷红旗”红旗不能充分展开,描写急行军的样子;“霜重鼓寒”天气寒冷,环境恶劣。
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引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又表现了诗人渴望建立功业的爱国思想。全篇的点睛之笔。

成语理解:
成语:黑云压城城欲摧
理解: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好像把城压塌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造成的紧张局面。

主题解读: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表现将士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2.主题思想:
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全诗采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立功业的爱国思想。

写法运用:
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表现手法:示例一:首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善于用典: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内容:这是一首用乐府旧体写的边塞战争题材的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实战演习:
一.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 ?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2 分)
10.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 (2分)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二.2017云南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塞上”又做“塞土”。
12.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答:????????? ?
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
答:????? ???
三.2015 凉山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2.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
答:???????????????????
参考答案:
一.
9.听觉和视觉?
10.C 【解析】C.诗中“不起”指的是鼓因霜重“声不起”,而战士们依然是斗志昂扬。
二.
12.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
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
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三.?
1.尾联运用典故,写出了将士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本诗有着鲜明的色彩: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时值深秋,黑云压城,战士们穿着铠甲在夕阳的映照下,在鼓舞人号角声中,浴血奋战,大块殷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使塞±的紫色显得更浓烈,让人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从而渲染出悲壮惨烈的战争的场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