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题 (鄂教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测试题 (鄂教版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07 19: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测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五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一 书写题(4分)
将杜甫的《江村》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二 积累运用(22分)
1.将下列短语补充完整。
五( )六色 心( )不定 魂不守( ) 玲珑( )透
具体而( ) 回( )无穷 瘦骨( )峋 心( )肉跳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常用字。
蹬一路飞( )的自行车,任微风( )起秀美的黑发;沿一路柳丝轻( )的长堤,我们( )洒地逃出( )闹都市;顺便将一串低声( )唱的流行歌曲,遗失在宽阔的市街。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
太阳为我们打着金色的追光,青春在春天里发出迷人的芳馨。( )的慵倦不属于我们,( )的记忆不属于我们,( )的生活不属于我们,( )的面具不属于我们。
4.在下段的开头填写一个可以作为全段总说句的句子。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5.用“|”将下面一段文字划为两层。
那真是一段漫长的等待。好像比一年还长。那几天里我整天心神不定、魂不守舍。那些只有春节才会得到的,所有好吃好玩的东西,比如新衣服新鞋子、灯笼、风筝,还有花生糖果粽子年糕汤圆包子……与我枕边这个将会发出万丈光芒的烟花相比,统统地无滋无味,叫我提不起一点兴趣。
6.揣摩下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模仿写一段话。
嗤的一声,从地面上飞起一串金色的火焰。像下雨,又像喷泉,还像是风中摇摆的稻穗,在眼前飞舞蹿腾,把周围黑暗的夜空照得雪亮。
7.阅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答题。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诗的颔联写山村风光。写景顺序是由( )渐( ),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②简要说说这首诗所体现出的感情。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答题。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①文段中的“雏形”与“具体而微”分别是针对 和 而言的。
②本段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
③从材料安排上看,本段属于全文的 部分。
④显示本段写作顺序的一些关键词语有: 。
三 自主阅读(20分)
(一)社戏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9.这个片断的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10.第一段中连用“跳”“拔”“点”“磕”“退”等一些动词,作用是:
11.第二段写景调动了多种感官,从色彩、 和 等方面写出了所见所闻所感。
12.这个片断的辞格运用很有特色。试举一例说明。
13.这个片断中有三处点到“豆麦”,这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二)走一步,再走一步(节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4.说说第一段话的表达作用。
15.文中遥相呼应的两句话是:
16.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阅读“这似乎能办到”一段,从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17.请你用10个字左右概括选文叙述的事件。
18.说说选文为我们点示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四、拓展延伸(24分)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就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是青春是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母亲望着巳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他一下子怔住了。
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9.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1)
(2)
(3)
20.第⑧段写到“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那么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是:
21.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是:
22.倒数第二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内心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23.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本文设置了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它们分别是:
(二)奔跑的豌豆
青春的嫩豌豆能奔跑吗?它跑起来可快了,就像那些赤足在田野上奔跑的孩子。
在我看来,豌豆是田野上最美的植物。六月,是许多庄稼生长的大好时节,蚕豆、玉米、麦子、油菜,开花的开花,拔节的拔节,庄稼地里一派喧哗,就好像放学时的孩子们。在我老家,有一片草滩,滩外是河流,滩内则是一片开阔的田野,因为年年要发大水,所以田野里不能耕种,就荒着,也有人随手撒一些麦种,如果哪年碰运气水不大,麦子就会丰收。那些麦子人也不管,靠天收,谁知道今年水不大呢,花上力气不值,到头来还是让水淹了。所以各种杂草比赛似的疯长一气,长成一片草滩。
那片草滩是鸟雀的天堂,牛羊的天堂,也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天堂。春天到来的时候,水还没涨起来,我们就在草滩上寻找豌豆。这里的豌豆长得特别好,并没有谁当真种它,只是夹在麦种里不小心播下去。春天里,几场雨一下,豌豆藤就开始长起来。它长得可真快啊,不像长,倒像跑一样,像小毛头孩子在麦地里举着白蝴蝶一样的小花一路跑,跑疯啦,昨天还在麦地中央,一个晚上它就跑到牛背坡那块了。牵着藤一路奔跑的途中,它要攀上麦子,在麦秆上长叶开花,然后把它青春豆就挂在麦秆上摇晃,像摇晃着一串小铃铛,成熟的豌豆荚不就是一只只小铃铛么?
其实豌豆青嫩的时间很短很短,只有几天,几天后它就变黄了,黄了就老了,藤蔓再也跑不动了,这时候我们就要赶紧把它摘下来,带回家,母亲会用线把它们串起来放进粥锅里,粥煮好了,一串青豌豆也熟了,这时候你把豌豆剥开来,弥漫的香气直往你鼻孔里钻,同时弥漫的还有草滩上的阳光,微微的南风和潮湿的水汽。
吃完青豌豆以后,草滩对我们再没有吸引力,我们就等待明年春天,等待着豌豆藤又在麦地里开始奔跑的那一天,谁第一个发现它,总会大喊一声:豌豆又开始跑藤啦——可不,它就是在跑,沿着一条藤跑得马不停蹄,那些左一朵又一朵的小白花该是它们歪歪扭扭的小脚印吧?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些在草滩上奔跑的孩子不也就像是青豌豆么?很多孩子一直没有跑出故乡那片草滩,只有我跑得最远,一直跑到上海滩来了,不过我跑得再远,根还在故乡,藤蔓把我和故乡永远牵连在一起。 (选自2003年7月17日《中国文化报》)
24.说说这篇文章流露出作者哪些感情。
25.第三段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6.文章开头说“嫩豌豆奔跑”像“奔跑的孩子”,结尾又说“奔跑的孩子不也就像是青豌豆”,这样说前后矛盾吗?
27.揣摩画线句的语言特色,写几句话加以赏析。
五 作文题(50分)
28.以下二题选一。
题一:读了本单元有关“幸福”的《诗两首》,你一定对“幸福”有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请你以《感受幸福的滋味》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题二:读了《第一次真好》这篇短文,你有没有联想起你的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请以《忘不了,我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第一单元
1.颜 神 舍 剔 微 味 嶙 惊 2.旋 撩 拂 潇 喧 哼 3.懒散 发霉 畸变 虚假 4.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5.在“那几天里”之前划开 6.根据答题实况评改。注意一定要有比喻的连用 7.①近 远 ②体现了朋友间那种融洽的感情及诗人对田园的喜爱之情 8.①红色肉球 渐渐长大的小鸟 ②写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及感受 ③详写 ④几年前 有一天 等到它们渐渐长大 以后
(以上共22分,其中1、6、8题各4分;其余每题各2分)
9.月夜行船 10.传神地表现出少年朋友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动作的干净利落 11.气味 声音 12.如把“远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静物便写活了,从而表现了船行之快,烘托出“我”的急迫心情 13.即暗示了时令是初夏,还为后面的偷豆情节埋下了伏笔 (以上共12分,每题各2分)
14.这里的环境描写及“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词,刻画了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态,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15.“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和“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 16.没有克服。如“小心翼翼”、“探”等词可见 17.“我”在父亲的帮助下脱险 18.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以上共10分,每题各2分)
19.(1)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母亲担心它不会长成一棵大树 (2)孩子做这件事可能没有结果,也没有意义 (3)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母亲为孩子的将来忧虑 20.母亲看到孩子天天半夜偷偷给那树喂童子尿 21.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突出孩子的自强(志坚) 22.答题要点:抒发自己感激之情,或对母爱的赞美;语言得体,感情真切 23.一条线是写孩子成全一棵树苗的经过 一条线是写母亲成全了一个孩子的经过(必须写出“成全”或者类似的说法)
(19、23题各3分;其余每题各2分,共12分)
24.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等。(说出两点即可) 25.描写了一幅豌豆奔跑的画面。 26.前者指嫩豌豆长得快,就像跑一样,藤蔓就黄了老了,青豌豆也成熟了;后者指孩子像豌豆,在这里生,在这里成长,没有离开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意对即可) 27.(示例)前半句以儿童说话的口吻,表现最先发现豌豆藤奔跑的喜悦;后半句将朵朵小花比作“歪歪扭扭的小脚印”,体现出儿童奇特的想像力。(每题各3分,共12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