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动物儿歌》第二课时 课件(20张PPT)+教案+学习评价设计+教学反思+学习单

文档属性

名称 5《动物儿歌》第二课时 课件(20张PPT)+教案+学习评价设计+教学反思+学习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0 17:50:08

文档简介

《动物儿歌》测评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我会编。
蜜罐蚁 窝内 吐食粮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hao peng you shou la shou lian xian
三、好朋友,手拉手。(连线)
蜻蜓
结网
蚂蚁
搬家
蜘蛛
松土
蚯蚓
展翅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课时教学设计
基本 信息 课题课时 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第二课时 授课类型 讲授课
学校名称 教学班级
时间地点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
学 习 内 容 分 析 本课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主要描写小动物的动作特点,体现了大自然的快乐。本课共有12个带“虫”字旁的生字,教师要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课文插图,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有观察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学 情 现 状 分 析 大多数学生对文中提到的六种小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这有利于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识字能力。
重 点 难 点 预 设 巩固上节课学的生字新词,拓展认读“蜈蚣”“螳螂”“蟋蟀”“蟑螂”等词语。 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 3.用不同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 习 目 标 设 定 感知儿歌的韵律美,发现“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规律并运用句式,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特点。

教学策略设计
媒 体 资 源 平板电脑、互动反馈系统、多媒体课件
方 式 方 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教 学 结 构 流 程 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下课后,老师让同学们课前习,收集到了很多有趣的小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分享。 利用平板播放课前习视频,其他同学点评并补充。 (二)识字学词 师:看完了小朋友的分享,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过的字词,看看谁能闯关成功。 课件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 虫 蜻蜓 蜘蛛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师:你们还记得吗?他们都是——(生接)形声字 师: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看谁会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读准下面的词语呢? ppt出示:螳螂 蟑螂 等词语 3.按点1 题干设计:请选择正确的读音: 蟑螂 ①zhāng láng( ) zāng lán ( ) (2)蜈蚣 ①wú gōng( ) ②hú gōng ( ) (三)整体感知,巧读韵文 1.师:同学们已经成功闯过识字游戏,说明同学们的识字能力又提升了一个高度,现在我们来看图,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老师会范读儿歌,请同学们点字认真听,再说说儿歌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记住了哪些词语哪些句子。 2.指名读,每人读一句话,再男女生交互读。 3.小组内互读,最后全班齐读。 4.师:现在老师要来给同学们变戏法,第一个戏法,看你会变不会变。 (填空)(1)_____半空展翅飞。(总结:是谁) (2)蝴蝶_______捉迷藏。(总结:在哪里) (3)蜘蛛房前________。(总结:干什么) 5.师:三个戏法变完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黑板,诶你会发现这首儿歌的规律是?(出示词语贴,蜻蜓,半空,展翅飞) 生:分别是谁,在哪里,干什么。 师:正因为有这样的韵律,所以整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好听。 6. 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朗读与背诵。如:什么空中展翅飞?蜻蜓空中展翅飞。全班朗读韵文并背诵。老师可以教同学配上动作。 7.分小组进行趣味朗读,班内展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师: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的视频作业和大部分同学有一点点不一样,我们来看看究竟有哪里有一样,请竖起小耳朵认真听,你发现了吗? 2.播放视频:学生课前习作业,引导孩子们仔细听是哪种动物?它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①蜜罐蚁 窝内 吐食粮 ______ ______ _______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1. 趣味读儿歌,小组互评。
2.同桌问答,教师点评。
3.拓展延伸,班内展示互评。
【评价反馈】
1.评价方法应多样化。
.
教学过程设计
【激趣引入】
1. 播放学生作品
2.分享交流感想
【设计意图】
通过习前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识字学词】
1. 课件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
2.运用互动反馈系统,及时反馈学生学习字词情况
3.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1. 复习字词,让学生及时反馈识字情况。
【整体感知,巧读韵文】
1. 观察课文插图,师范读儿歌,生认真听。
2.指名读,各种形式读
3.通过变戏法游戏,引导学生发现诗歌规律。
4.一问一答的方法,同桌互读。
5. 分小组进行趣味朗读,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
1. 通过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2.使学生灵活掌握诗歌规律。
【拓展延伸】
1. 播放视频:学生课前习作业,引导孩子们仔细听是哪种动物?它有什么特点?
2.自编儿歌
【设计意图】
1.通过自编儿歌,掌握诗歌规律,识字认字
2.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与识字能力。
3.感受诗歌韵律美,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之情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课堂利用了互动反馈系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2.课前习使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了解小动物。
3.趣味朗读,互读互评,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和遥控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问题与建议】
1.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应该更广泛。
2.观察课文图画环节,可以让学生动手去找动物,自主思考。
3.加强合作探究环节,使课堂“学生能做的学生做”。
【主要问题反思】
1. 课堂评价机制待完善。
2.教师教学语言有待提升,学会赞美学生。
3. 趣味儿歌朗读时,氛围渲染不够到位。
4. 学生展示环节没有发挥到预想效果
【改进的方向与措施】
1.在教学设计环节,抓好主线,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开展
2.向优秀教师讨教经验,优化教学语言
3.课堂中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
4.注重课堂氛围的渲染,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
【课例研究的主要结论】
本课例以习本课堂为基础,转变课堂功能,融合导学式与互动反馈教学方法,线上下、课内外、家校间的资源通道,建立起新概念新方法,探索课堂革命的新方式。


(共20张PPT)
5 动物儿歌
(第2课时)
课前习单分享
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录小视频或者画图,介绍它的特点,再说说为什么喜欢?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蜘蛛 蝌蚪
qīnɡ tínɡ
mǎ yǐ
hú dié
qiū yǐn
kē dǒu
zhī zhū
①hú gōng ( )

②wú gōng( )
请同学们拿出遥控器按点:
①zhāng láng( )


②zāng lán ( )
(1)蟑螂
(2)蜈蚣
蜈蚣 螳螂 蟋蟀 蚱蜢
蟑螂 蝗虫 苍蝇 蚊子
wú gōng táng láng xī shuài zhà měng
zhāng láng huǎng chóng cāng ying wén zi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______半 空 ________,
______花 间 ________。
______土 里 ________,
______地 上 ________。
______池 中 ________,
______房 前 ________。
蜻 蜓
展 翅 飞
蝴 蝶
捉 迷 藏
蚯 蚓
造 宫 殿
蚂 蚁
运 食 粮
蝌 蚪
游 得 欢
蜘 蛛
结 网 忙
蜻 蜓 展 翅 飞,
蝴 蝶 捉 迷 藏。
蚯 蚓 造 宫 殿,
蚂 蚁 运 食 粮。
蝌 蚪 游 得 欢,
蜘 蛛 结 网 忙。

半 空
花 间
土 里
地 上
池 中
房 前
______半 空 ________,
______花 间 ________。
______土 里 ________,
______地 上 ________。
______池 中 ________,
______房 前 ________。
蜻 蜓
展 翅 飞
蝴 蝶
捉 迷 藏
蚯 蚓
造 宫 殿
蚂 蚁
运 食 粮
蝌 蚪
游 得 欢
蜘 蛛
结 网 忙
请仔细观看视频作业,里面介绍了什么小动物?有什么特点?
蜜罐蚁
①蜜罐蚁 窝内 吐食粮
② 蜜蜂

1.选择你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在写话本上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要说出小动物的特点,尝试运用扩词的方法。

2.选择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自编动物儿歌。
读一读,记一记。

蜻蜓展翅 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
蜘蛛结网 蜜蜂采蜜
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快乐地生活着,快去找找吧!模仿课文“谁在哪里干什么”,也试着编一编,写一写。
【含有昆虫的词语】
飞蛾扑火 蜻蜓点水 蛛丝马迹
金蝉脱壳 蚕食鲸吞 招蜂引蝶
螳臂当车 囊萤映雪 破茧成蝶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蚂蚁(yī yǐ) 蜻蜓(tínɡ tín)
蜘蛛(zhū zū) 捉迷藏(cánɡ zànɡ)
.
.
.
.




2.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捉迷藏
展翅飞
结网忙
造宫殿
运食粮
游得欢
3.拓展阅读。
关于动物的儿歌:
蚂蚁搬虫虫
小蚂蚁,搬虫虫,一个搬,搬不动,
两个搬,掀条缝,三个搬,动一动,
四个五个六七个,大家一起搬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