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阚青
【教材分析】
《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热与我们的生活》单元的第一课时。热或者可以说热能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盛热水的杯子会变热,做饭时锅盖会变热,锅把会变热,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但它们是怎样变热的?本课引领学生认识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不同材料传热的本领不一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树立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本节课教材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首先提出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杯子是怎样变热的?热是怎样传到手上的?同时提示了探究活动所需要准备的典型材料,为学生课堂探究热传导的有关活动提供了材料上的保证。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热是如何在固体中传递的。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设计探究热传导的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对“热是怎样传到手上的"问题的猜想,让学生根据猜想自行制定实验方案。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三是汇报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活动二:探究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首先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想,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材料传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材料放在热水中感知材料的传热性能。最后,在实验的启示下,能通过资料卡的描述认识到“材料不同,传热的本领也不同”。第三部分自由活动。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到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中容易传热的部位和不容易传热的部位。使学生体会到不同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第四部分拓展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所学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制作或设计既精美又实用的不烫手的杯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引领学生认识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不同材料传热的本领是不一样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树立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学生分析】
对于热传递的现象,四年级学生并非一无所知,学生的这种认识,还不是科学教学所要求的科学知识、科学概念。他们的这种认识是零碎的,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有的还存在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猜测热在固体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继而让学生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热传导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针对热现象提出问题。
2.能提出探究热传递的途径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导另一个物体,并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在固体中传递。
【器材准备】
蜡、圆形铁片、铁盘、火柴、铁架台、盛有热水玻璃杯、塑料杯、纸杯、金属杯、酒精灯、塑料棒、铜丝、铁丝、竹筷、热传导的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1.[PPT 1 出示]出示课题:杯子变热了
2.[PPT 2 出示] [PPT 3 出示]出示活动准备。
(教师出示一杯装有热水的杯子,让学生摸一摸杯子的外壁。)
[PPT 4 出示]师: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到:杯子为什么是热的?热是怎样传到手上的?等等)
师:大家想不想研究这些问题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杯子变热了(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PPT 5 出示]活动一: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1)讨论探究方案。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一下,利用这些材料,你们小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探究方案。)
(2)[PPT 6 出示]学讨论后交流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生:我们小组设计了给铜棒加热,观察热的传递是怎样传递的。我们打算利用热传导实验装置,用凡士林把火柴棒粘到铜棒上,然后给铜棒一头加热,观察火柴棒会怎么样。
师:给铜棒加热时,可以使用酒精灯。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PPT 7、8 出示] (教师出示酒精灯,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师:你们认为做这个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凡士林不要太多,每次要匀一点。
生:使用酒精灯时要按要求点燃酒精灯。
……
(3)进行探究实验。
师:请各小组按照既定方案,各显神通,验证猜想,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以免烫伤。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
[PPT 9-14 出示]学生交流汇报。
[PPT 15 出示]师生小结:热是沿着物体传递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传导。
[PPT 16 出示]活动二:不同物体传热的能力一样吗?
(1)[PPT 16 出示]师:物体传热的本领是一样的吗?如何验证?(提示学生材料应具有可比性,长短、粗细尽量一样。)
(2)学生交流,讨论方案。
(3)[PPT 17 出示]汇报设计方案。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生:我打算这样来设计实验:在一个杯内倒入热水,然后把长短、粗细一样的木条、铁丝、铜丝、塑料棒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摸摸谁最先热了。
师:你认为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生:倒热水时,要注意安全,以免烫伤。
生:做实验用的材料要长短、粗细一样,否则没有可比性。
师:同学们设计的实验很好!下面请各小组按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
(4)学生小组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交流。
(6)[PPT 18 出示]师生小结:不同材料传递热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如铁、铜、铝等金属;不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良导体,如木头、塑料等。
[PPT 19出示]活动三:探究物体的传热快慢在生活中的应用。
(播放视频资料: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如锅、勺等。)
学生交流这些用品的材料,并根据固体中热传递的特点,讨论、阐述其中的道理。
三、拓展活动
[PPT20出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需要传热慢?你想不想亲自来调查一下?课下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并写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我们再来展示交流,好吗?(将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后。)
四、板书设计:
杯子变热了
温度高 传向 温度低 热传导
传热快 金属 热的不良导体
传热慢 非金属 热的不良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