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1 11:3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添枝加叶,学习扩写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扩写》课堂实录
一、重温经典,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图上画的是谁吗?

生:女娲!

师:对,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长久崇拜的创世神。七年级我们学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有没有同学能复述这个故事?

生:《女娲造人》讲的是天地开辟之后,世间有了万物,唯独没有人类。女娲感到孤独寂寞,就用黄泥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并给他们取名叫人。她造出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师:真好!你的复述简洁又完整。让我们重温了那个美丽的远古神话。《女娲造人》的故事最早记录在《风俗通》中,让我们来读一读故事的原文:

屏显: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制婚姻。

生齐读。

师:女娲造人的故事在古籍中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课文却用1000多个字来讲述,可以说,《女娲造人》很好的扩写了《风俗通》中的简略记载,讲出了一个生动丰富的好故事。

二、对比归纳,掌握方法

师:从《女娲造人》中,我们发现扩写是怎样一种写作方式呢?

生:就是把短文变成长文。

生:就是添枝加叶。

师:说得好!

生:扩写就是把原来简短的故事,扩展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师:读课本中的知识短文,找出相关说明。

齐读:

生:扩写就是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

师:根据课文中提出的概念,说一说和《风俗通》选段比较起来,《女娲造人》中增添了哪些内容呢?

(生浏览《女娲造人》,思考、勾画。)

生:课文第2—4自然段介绍了女娲造人的原因,这是《风俗通》中没有的内容。

师:很好!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

生:在第2自然段中,我找到了“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师:用一个词来概括,关键原因是什么?

生:孤独。

师,很好。前文有没有提到“孤独”呢?

生:有!第1自然段中“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荒凉寂寞就是孤独。

师:很好!你找得很准确。大家思考:在这个故事中,有没有必要交代女娲造人的原因呢?

生:我认为完全有必要。因为交代了女娲造人的原因,故事才可以前后连贯,内容更充实,而且解开了读者的疑问。

师:真棒!除了事件的起因,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还有哪些内容?

生:还有事情的经过和结果。课文中详细写了女娲抟土造人的具体经过,最后还写了结果,“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属于故事的情节。由此我们发现,扩写中可以补充什么内容?

生:扩写要交代故事的情节,使之更完整。

师:很好!

(板书:补充交代情节)

生:我发现第4自然段还写了很多女娲的心理活动。“她忽然灵机一动”冒号后面的内容都是她心里想的。

生:这一段里面还有动作描写。我找到了“蹲”、“笑”、“假装生气”这些词。后面还有女娲造人的动作描写“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

生:这些应该也是神态描写。

师:又快又准!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6自然段也加入了很多想象。

师:在这些描写中,你看见了一个怎样的女娲形象?

生:我从这些描写中看到了女娲的善良和美丽。

师:这样故事的主人公形象就更鲜明了。是什么描写带来的效果?

生: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

生:想象和联想。

(板书:描写生动细节)

师:《风俗通》中的记述是如此简略,而《女娲造人》中则丰富了许多,除了补充交代情节和描写大量生动地细节外,故事中还加入了环境描,如“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 等,这些环境描写很好的烘托了故事的气氛,造成了神秘的感觉。

(板书:辅以环境烘托)

师:女娲造人中增添的内容,有没有和《风俗通》不一致的地方呢?

生:《风俗通》中有这样一句话:“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突出了人有富贵者和贫贱凡庸者的区别,但是,课文里没有把人分成这样两种等级。

师:课文里好像确实没有这样说。

生:我觉得作者还是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第11自然段有“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这一句写出了“黄土人”的高贵。

师:说得真好,那么贫贱凡庸者呢?

生:第15自然段“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这一句里“一般无二”说明看起来表面上一样,但实质上不同。

师:同学们,你看他看书多么细致啊,真的值得我们学习。继续寻找。

生:我找到了“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这一句里的“果然”,“简单省事”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简单省事说明来得容易,也就说明不珍贵。

师:大家看,咬文嚼字让我们读出了多少信息啊!我们都要向这几位同学学习。

师:那我们细细地咀嚼品味一下,《风俗通》里的贫贱富贵和文本里的有区别吗?

生:好像文章里的意思没有那么明显了。

师:对,文章有意淡化了贫富差距,作者认为原文内容是显然的阶级分化,所以在改编时舍弃了这部分内容。由此可见,我们在扩写时可以——
生:改编。

师:但是要注意,改编不是胡编乱造也不是戏说歪说,改编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要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这一点一定注意。

(板书:忠于原文)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扩写的方法吧。

我们可以在忠于原文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屏显】
记叙性文章扩写:
1、补充交代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2、描写生动细节:动作、心理、神态……
3、辅以环境烘托:自然、社会
必须要忠于原文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

三、当堂练习,学以致用
师:现在让我们用本堂课学到的方法,来扩写一个故事。齐读:
生: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师:对照板书讨论一下,可以怎样扩写这个故事?

生:可以补充介绍重耳逃难的原因和他逃难路上的饥肠辘辘的情况。

生:我觉得要重点描写一下人物讨饭和发怒的动作神态,

生:可以加上特殊的环境描写,比如特别炎热或者特别寒冷。

师:很好,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我觉得还要写上这个事情的结果,以便点明这个故事的中心。
师:很好,那么大家觉得是不是每一处都要展开细致描写呢?重点要展开描写的是哪一个人物哪一个场景呢?

生:我觉得应该围绕重耳由非常愤怒到磕头致谢的转变展开详写,这里最能体现这个故事的意义。

师:看来大家对刚才学习的方法都已经掌握了,接下来就请动笔试一试吧。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学生完善作品后,同桌交换欣赏对方作品,提出优点和不足。

四、布置作业

师:课后请大家使用课上学到的方法,来扩写《桃花源记》这个故事
下课!同学们再见!

附:学生习作
桃花源记
他是一位以捕鱼为生的渔夫。东晋年间,战事频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为生活所迫,今日他不得不来到离家数十里处打鱼。
沿着潺潺溪水划行,正午的娇阳洒落在溪面上,忽然间,一股桃花的芳香流入鼻腔,抬眼望去,正是一片桃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朵朵皆娇美。不仅如此,溪的两岸,竟全是桃树,全然没有旁的树木,遍地皆是芳草,鲜嫩而美丽,凋谢的花瓣飘落在地上,铺出一层柔软的薄毯。如此美景,从未见过,他不由欣喜一叹,却又惊异,此地怎么会有如此美的风景呢?怀着好奇,为了生计,他继续前行,想走到那桃林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此处有一座有个小洞口的山,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还十分狭窄,渐渐变大,数十步后,终于变得开阔敞亮了。舒一口气,清新的空气带着青草的芳香,放眼遥望,他不禁睁大了眼,已是迈开步子飞奔上前,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居所啊!土地平坦而开阔,稻米蔬菜种得满满当当,一排排整齐的屋舍散布其间,炊烟袅袅,淡淡的饭香,肥沃的土地呈黑色,美丽的池沼,欢乐游动的小鱼,茂盛的桑树,繁密的竹林,田间的小路纵横交错,通往家家户户,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听到,人们来来往往,与碰头的人相视而笑,质朴的脸通红,汗滴从额前滑落,沾湿了衣襟,这些男男女女所穿的衣服都与外面的人一般无二。老人们悠闲沐浴在日光中,孩童们嬉戏玩闹,不时向长辈发生邀请,愿他们能加入玩闹的行例。
这儿可真是一个好地方啊!他想。
“你是从哪来的?”村里的人看见了他,惊异于他不是此处人,上前询问。
“我来自于武陵郡,名唤阿于,无意中闯入了这里,还望勿要怪罪。”
“既是远客到来,快上我家去坐坐吧!”这人将阿于引回家去,摆酒杀鸡,热情款待。村中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自己的祖先因不堪忍受秦朝的残暴的统治,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多年来自给自足,悠闲自在,便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如今也是什么朝了。他们竟不知秦朝早已灭亡,不知曾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阿于便见自己从说书生那听说的故事尽告诉了他们,后又叹:“朝代更迭,无论兴亡,苦的都是咱百姓啊!”村中的人亦感叹惋惜,安慰他生活总会越来越好,又各自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拿出酒饭与他共食。阿于不由将外面的故事尽告诉了他们。相谈数日后,阿于向他们告辞,准备回到家中,那里的人嘱咐他:“这儿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阿于点头答应。
出了此村后不久阿于便找到了自己的船,沿原路返回,且在岸边作图,以此为标记,供自己再回到这里。到了郡城,他去拜见太守,将此番经历告诉他,太守亦想见见这神秘的境地,便派人随阿于前往。谁料,阿于先前做的记号竟消失不见,那片桃林亦不见踪迹,阿于似乎看到了村中人的笑颜,却又那么遥远。
南阳人刘子骥是一位志向高洁的隐士,他也想探寻此处,高高兴兴地做足打算还是未能成功,终因病怀恨而去。至此之后,那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便只成了书中的未解之谜了。

桃花源记
晋太元年间,皇帝沉迷享乐,朝廷黑暗腐败,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不得不日夜耕种劳作。我乃武陵郡一介渔夫,上有老下有小,日夜辛苦却还是不得温饱。连续几日来,渔网空空如也,家中已揭不开锅了,无奈,只好往更远处去寻觅。一路前行,也不知划出来有多远了。
忽然间,眼前金是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方圆几百步以内完全没有一棵其他的树,片片桃花如粉色的晚霞展现在我的眼前。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被微风抚落的花瓣,似飞舞的蝴蝶,栖息在绿草地上。有生之年,未见如此仙境般的美景,我如痴如醉,于是继续前行,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我边划船边赏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我发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光。于是我下了船,将船停在岸边,从洞口进入。起先洞口十分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我只能侧身贴紧石壁,缓缓挪动。又走了几十步,洞口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片片平坦开阔的土地,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房舍,肥沃的土地上种满了茂盛的禾苗,池塘里鱼虾欢快的游动。桑树,竹林之类的随处可见。一条条田间小路交错纵横,四通八达。男人在地里劳作,女人在门前织布,穿戴与我们一样。老人躺在竹椅上沐浴着阳光,享受天伦之乐。小孩们三个一堆爬树摘桑葚,五个一群小溪里捕鱼钓虾,悠然自得。我忍不住捏了捏自己的手臂,一阵疼痛感袭来,还真不是做梦?
一个正在锄田的男子发现了我,惊奇不已,匆忙向我跑来。他自称姓禅,我就叫他禅大哥。他又问我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我便一一详细的告诉了他。他邀请我去他家,摆设酒宴杀鸡做饭来款待我,盛情难却,我答应了。村里的人听说有我这么一个人,都赶来禅大哥家,看望我、和我坐着聊天。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领着他们的妻子儿女和乡亲们一起来到了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便与外界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我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我把我知道的事和听见的事都告诉了他们,社会的黑暗,国家的安危……他们都很感叹惋惜,听说我家连饭都吃不饱还把孩子送人的经历,他们都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我请到他们家中,拿出大鱼大肉来款待我,我在村中逗留了两三天,挂念家里人,于是就向村里的人告辞离开了。村里的人在我临走之时嘱咐我:“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人说啊。”我连连点头答应。
刚从桃花源出来,我便找到了自己的船。上了船,我快速地划着,沿着来时的路回去了,处处做了记号。我盘算着,这种好地方,肯定人人都想要啊!于是,到了郡城拜见太守,把我的经历都告诉了他,太守便赏我黄金百两,立刻派人和我一起去桃花源。我跟着之前的记号找了几天几夜,却不见一点踪影。没有桃花林也没有山,那桃花源便像魔法一般消失了。“不可能!怎么会凭空消失!之前明明就在这的!”我几乎要绝望了,太守认定是我诓他,对我拳打脚踢。还好老天有眼,我才保住一条命啊,唉……吹着凄寒的疯,我摸着身上的伤,悔恨不已——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做这种异想天开的糊涂事?
后来,据说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隐士,志向高洁,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便因病去世了,也是从那以后,再无人探寻桃花源了。
至于现在桃花源里的人怎么样了呢?谁也不知道。我也恍惚了,难道,我只是做了一个美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