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1 09:4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耳和听觉
一、单选题
1.盲人智能手机,整部手机只有一个按键,使用时,只要按下按键,手机就会发出语音提示:您需要进入电话模式还是短信模式。若进入电话模式,盲人通过念号码手机就自动拨号完成打电话的全部过程。下列有关盲人使用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盲人接受手机语音提示信号的感受器是鼓膜???? B.耳蜗是中耳的一部分
C.失去视觉功能的原因均是因为视神经损伤造成的???D.所有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2.《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能发出145分贝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声波具有能量
C.“145dB”是指产生声音的音调
D.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
3.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
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B.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
C.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
D.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
4.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在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
A.耳蜗和前庭????B.前庭和半规管????C.半规管和鼓膜????D.鼓膜和听小骨
5.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觉得吵闹,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7.耳机现在已经成为广大年轻人离不开的物品。长期使用耳机会对耳的结构造成伤害,使听力下降。下列与听觉的形成无关的结构 (?? )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半规管
8.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
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
9.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
A.耳蜗???????B.中耳??????C.鼓膜??????D.听神经或听觉中枢
10.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11.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 )
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D.神经冲动的传导
1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13.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
A.大象的“声音”交流???????????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C.蝙蝠的“回声”定位???????????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14.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
A.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B.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C.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D.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15.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
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
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鼓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
16.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 )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B.保持身体的平衡??C.减少噪音??D.防止呕吐
17.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以下哪个结构有关 (?? )
A.鼓膜??????B.耳蜗??????C.前庭与半规管??????D.听小骨和鼓室
18.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 ? D.饼干太干了
19.美国贝尔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信用卡只能对它们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每次你要刷卡的时候都需要对着信用卡说上两句话,只有声音与事先录制的用户声音相吻合才能够顺利刷卡。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 ) ?
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20.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可能是大雪过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声音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声音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过后气温较低,声音传播速度变慢
二、填空题
21.在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22.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______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次声波的是________。

第22题图 第24题图
23.艺术家有时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梵高有一幅画叫做《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片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后画的。
(1)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的哪一部分结构?________。 ??
(2)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 (?? ) ??
A.丧失????????B.减弱????????C.不变????????D.增强
24.如图是人耳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的听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填序号,下同),感冒后病菌可以沿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同学打闹请勿用手掌扇耳光,以防压缩空气冲击________,导致它破裂。
25.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

第25题图 第27题图
26.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________;属于从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的是________。
①城市禁鸣喇叭;?? ②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墙
③在高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 ④将飞机场建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
三、实验探究题
27.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页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_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有关。
(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_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________,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________。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________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第28题图 第30题图
四、解答题
29.现在的居民一般都装有防盗网,网的上方有一个薄铁做挡雨板。这样在网内的东西才不会被雨淋湿,可是每当在下雨时,雨点打在挡雨板上,发出了很响的嗒嗒声,如果在夜里,这个噪声更是影响人的睡眠,你想个办法减小或消除这个噪声!




30.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________。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3)“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通过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________之后,请写出之后声波到达大脑形成听觉的过程____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________张开,使_______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解析】A、盲人接受手机语音提示信号的感受器是内耳的耳蜗;故A 错误;
B、耳蜗是内耳的一部分;故B错误;
C、失去视觉功能的原因有多种,如神经损伤,视网膜损伤等等;故C 错误;
D、感觉均是在神经中枢形成的,而神经中枢主要集中在大脑;故D正确。
2.C
【解析】A.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声波具有能量,才具有杀伤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C.“145dB”是指产生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不合题意。
3.A
【解析】声波由外耳道进入引起鼓膜振动,此振动经听小骨放大,耳蜗受到刺激后产生信息,此信息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最后大脑形成听觉,由此人听到声音。
4.B
【解析】李丽同学在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是因为耳中的位置感受器的原因,而位置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内;故B正确。
5.D
【解析】声源的振幅太小,从而使声音的响度太小,我们就听不到声音;声源和人耳朵之间没有传声的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我们就听不到声音;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人的听觉范围,无法引起人的听觉,我们就听不到声音,因此前面的三种情况都有可能造成人耳听不到声音,故D正确。
6.D
【解析】A、紧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戴上耳塞是通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
C、区分声音的不同,是通过音色来区分的;故C错误;
D、声音都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7.D
【解析】A、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B、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C、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D、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可见前庭和半规管与听觉的形成无关。
8.B
【解析】A、①听小骨 的作用是放大声音,听觉感受器在耳蜗,错误;
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正确;
C、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是由于咽鼓管里的细菌到达鼓室引起的,与听神经无关,错误;
D、④鼓膜接受声波,听觉感受器在耳蜗,错误。
9.D
【解析】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其鼓膜、听小骨、耳蜗都没有问题,所以推测发病部位可能是听神经或听觉中枢。?
10.B
【解析】外界传来的声音进入外耳道后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所以是声波使得鼓膜振动,而不是鼓膜振动产生了声音。?
11.A
【解析】人的口腔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打哈欠时,鼓膜受到刺激,产生振动,从而影响正常的听觉。
12.C
【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时,改变了音叉的振动幅度,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
B、人们小声说话时,是指声音的响度小,与音调无关,故B选项错误;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选项正确;
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选项错误。
13.C
【解析】A、大象用来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故A不符合题意;
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故C符合题意;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原因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在一起,加强了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14.C
【解析】根据噪声的定义可以判断,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属于噪声。
15.A
【解析】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振动直接传导到听神经,最终形成听觉的,故A正确;
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故B错误;
C、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故C错误;
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和骨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故D错误。
16.A
【解析】为了维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故当飞机起飞、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从而使口腔内的气压和外耳的气压保持平衡。
17.C
【解析】前庭、半规管与身体的平衡有关,主要与晕车、晕船、晕飞机有关。
18.C
【解析】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而别人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导的;固体传声效果优于气体。
19.B
【解析】“这种信用卡只能对它们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这是根据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来设计的。B选项符合题意。
20.C
【解析】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原因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声音有吸收作用。C选项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21.(1)振动
(2)声源
【解析】(1)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2.振动;大象
【解析】人和一些动物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振动而产生的;地震前产生的次声波率低于20Hz,图中只有大象的听觉范围低于20Hz,所以大象能最先感觉到次声波。
23.(1)耳廓
(2)B
【解析】(1)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廓;
(2)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减弱。
24.(1)9;10
(2)3
【解析】听觉感受器位于人体的耳蜗中,感冒后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气压变化会对鼓膜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导致其破裂。
25.甲乙;甲丙
【解析】(1)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
(2)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三幅图即可得出结论。
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26.①④;②③
【解析】①城市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
②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③在高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是在传播过程总控制噪声;?
④将飞机场建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
27.(1)乙;粗细
(2)乙丙
(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解析】(1)甲和乙钢丝材料、长度和松紧相同,只有粗细不同,因此: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乙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
(2)探究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就要保证材料、粗细和松紧相同,改变长度,因此应该选择乙丙两根钢丝;
(3)丙和丁两根钢丝材料、长度和粗细相同,只是松紧不同,因此得到结论: 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28.(1)不变(或一定)
(2)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海绵吸音效果最好
(3)用灵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
(4)最强反射声的方向与入射声的方向是否有关
(5)大理石
【解析】(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是为了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
(2)由实验表格知,材料不同,反射效果不同,所以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由实验表格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海绵的吸音效果好,大理石反射效果好;
(3)用灵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可以提高对声音的强弱的分辨;(4)可根据光的发生定律,探究声音发生反射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是否相等;(5)因为相同条件下,大理石的反射效果好,可以利用大理石作为反射面.所以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大理石.
四、解答题
29.可以在两铁皮之间夹层泡沫(合理就行)
【解析】由于铁质的挡板产生的声音较大,可以更换别的材料制成的挡板.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声音是由窗户进入室内的.可以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关上窗户,加挂厚窗帘等;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带上耳罩或耳塞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30.(1)耳廓
(2)半规管;前庭
(3)[②]外耳道;⑨→⑧→⑤
(4)[⑥]咽鼓管
(5)咽鼓管;鼓膜
【解析】(1)耳廓的功能主要是接收声波;
(2)前庭和半规管与身体的平衡有关,晕船、晕车、晕飞机主要与半规管和前庭有关;
(3)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故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