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数学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课件(2课时 30张+3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数学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课件(2课时 30张+3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10 19:58:28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 锐角三角函数
第2课时
【知识再现】
∠A的正切:在Rt△ABC中,∠C=90°,∠A的_______
_________之比,记作__________.?
 对边
与邻边 
 tan A 
【新知预习】
阅读教材P5上部分,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请思考:
你的发现是: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确定
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_________.?
你的猜想: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大小确定时,它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_,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 
_______.?
 不变 
 不变 
不变 
1.正弦、余弦的概念
(1)正弦: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
_________与_________的比也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
∠A的正弦,记作sin A;即sin A=_________.?
 对边 
 斜边 
(2)余弦: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
_________与_________的比也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
∠A的余弦,记作cos A,即cos A= _________.?
 邻边 
 斜边 
2.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锐角A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是∠A的
三角函数.?
 正弦 
 余弦 
 正切 
【基础小练】
请自我检测一下预习的效果吧!
1.如图,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
100倍,sin A的值 (   )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D.不能确定
C
2.如图,点A为∠α边上的任意一点,作AC⊥BC于点
C,CD⊥AB于点D,下列用线段比表示cos α的值,错
误的是 (   )
C
3.在Rt△ABC中,∠C=90°,BC=12,AC=5,则sin B
=________.?
知识点一 求一个角的正弦或余弦(P6“做一做”拓展)
【典例1】如图,在△ABC中,AD⊥BC于D,如果AD=9,DC=5,E为AC的中点,求sin∠EDC和cos∠EDC的值.
【规范解答】∵AD⊥BC,
∴∠ADC=90°, …………垂直的定义
∵AD=9,DC=5,
……………………勾股定理
∵E为AC的中点,
∴DE=AE=EC= AC …………斜边中线定理
∴∠EDC=∠C,∴sin∠EDC=sin C=
……………………正弦的定义
cos∠EDC=cos C=
……………………余弦的定义
【学霸提醒】
利用定义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三点注意”
1.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2.并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中的角才有三角函数值,任何一个锐角都有其对应的三角函数值,若锐角所在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应先构造直角三角形,再求出相应角的三角函数值.
3.锐角三角函数值是两条边的比,没有单位.
【题组训练】
1.(2019·成都简阳模拟)在Rt△ABC中,∠C=90°,
AB=4,AC=1,则cos A的值为 (   )
A
★2.(2019·罗平模拟)在Rt△ABC中,∠C=90°,
cos A= BC=6 cm,则AC的长度为 (   )
A.9 cm B.8 cm C.7 cm D.6 cm
B
★3.在Rt△ABC中,∠C=90°,各边都扩大2倍,则锐
角A的正弦值 (   )
A.扩大2倍 B.缩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C
★4.(2019·宜昌中考)如图,在5×4的正方形网格
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的顶点都在这
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sin∠BAC的值为 (   )
D
知识点二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P5例2的补充)
【典例2】在Rt△ABC中,∠C=90°,sin A=
AB=10,求AC的长.
【规范解答】∵在Rt△ABC中,∠C=90°,sin A=
∴sin A= …………正弦的定义
∵AB=10,∴BC=6, …………比例的求解
∴AC= =8. …………勾股定理
【学霸提醒】
锐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应用”
(1)已知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或两条边的比.
(2)已知一个锐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这个锐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
【题组训练】
1.(2019·锦江模拟)如图,在△ABC中,∠C=90°,
AC=5,若cos A= 则BC的长为 (   )
A.8 B.12
C.13 D.18
B
★2.(2019·嘉定模拟)已知在Rt△ABC中,∠C=90°,
BC=5,那么AB的长为(   )

A.5sin A B.5cos A
C. D.
C
★3.已知Rt△ABC中,∠C=90°,tan A=2,则cos A
的值是 (   )
D
★★4.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C=45°,
sin B= AD=1.求BC的长.
解:在Rt△ABD中,∵sin B=
又∵AD=1,∴AB=3,
∵BD2=AB2-AD2,∴BD=
在Rt△ADC中,∵∠C=45°,∴CD=AD=1.
∴BC=BD+DC=2 +1.
【火眼金睛】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sin C=_________.?
正解:过B作BD⊥AC,则BD= ,BC=
∴sin C=
答案:
【一题多变】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是AD的中点,BE=3AE,试求sin∠ECM的值.
解:设AE=x,则BE=3x,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C=CD=4x,
∵M是AD的中点,∴AM=2x,
∴在Rt△BCE中,EC= =5x,
同理:EM= CM=
∴EM2+CM2=CE2,∴△CEM是直角三角形,
∴sin∠ECM=
【母题变式】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E⊥MC,AM=2AE,试求sin∠MCD的值.
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90°,
∠MCD+∠DMC=90°,
∵ME⊥MC,∴∠AME+∠DMC=90°,∴∠AME=∠DCM,
在Rt△AME中,令AE=1,则AM=2,EM= ,
所以sin∠AME=
(共30张PPT)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知识再现】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
直角边的___________等于斜边的平方;用字母表示:
______________(a,b是直角边,c是斜边)?
 平方和 
a2+b2=c2 
【新知预习】
阅读教材P2【想一想】,解决下列问题
1.Rt△AB1C1和Rt△AB2C2的关系:
∵∠B2AC2=∠B1AC1,∠B2C2A=∠B1C1A=_________,?
∴Rt△AB1C1_______Rt△AB2C2.?
2.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90 °
 ∽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
你的发现: 的关系不变,即
你的结论: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的比始终相等.这个比值与梯子的
_____________有关.?
 铅直高度
 水平宽度 
 倾斜角度 
4.正切的概念
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_______ 
与_________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的正切,
记作tan A.即tan A=?
 对边
 邻边 
5.正切的应用
(1)梯子的倾斜程度与正切的关系:如果梯子与地面的
夹角为∠A,那么tan A的值_________,梯子越陡.?
(2)坡度:坡面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比
称为坡度(或_________).?
 越大 
 铅直高度 
 水平宽度 
 坡比 
【基础小练】
请自我检测一下预习的效果吧!
1.在Rt△ABC中,∠C=90°,CB=13,AC=12,则tan A
等于 (   )
A
2.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C=2,BC=1,则
tan B的值是______.?
 2 
3.已知斜坡的坡度为i=1∶5,如果这一斜坡的高度为
2 m,那么这一斜坡的水平距离为_______m.?
 10 
知识点一 求一个锐角的正切值 (P3例1拓展)
【典例1】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点A,B,C都在格点上,求tan∠BAC的值.
【规范解答】如图,连接BC.
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根据勾股定理
可得AC2=22+22=8,BC2=12+12=2,
AB2=12+32=10 …………计算三边的平方
∴AC2+BC2=AB2, …………三边满足a2+b2=c2
∴△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勾股定理逆定理)
又BC= ,AC=2 …………计算两直角边
∴tan∠BAC= …………依定义计算
【学霸提醒】
网格求正切方法
1.构造含所求锐角的直角三角形(格点三角形):一般注意网格中正方形的对角线的应用.
2.求两条直角边:在网格中以相关线段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依据勾股定理求出.
3.求正切:所求角的对边比邻边.
【题组训练】
1.(概念应用题)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位置如图
所示,则tan B的值为 (   )
B
★2.如图,旗杆高AB=8 m,某一时刻,旗杆影子长
BC=16 m,则tan C=_______. ?
★3.在Rt△ABC中,∠C=90°,若斜边AB是直角边BC的
3倍,则tan B的值是 (   )
A
★★4.如图,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且每个小正
方形的边长为1,则tan∠BAC的值为 (   )
B
知识点二 正切的应用——坡度(P4“坡度”补充)
【典例2】(2019·上海虹口区一模)如图,传送带和地面所成斜坡AB的坡度为1∶2,物体从地面沿着该斜坡从A点到B点前进了10米,求物体离地面的高度.
【自主解答】作BC⊥地面于点C,设BC=x米,
∵传送带和地面所成斜坡AB的坡度为1∶2,
∴AC=2x米,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
即(2x)2+x2=102,解得x=2 ,即BC=
2 米,
所以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2 米.
【学霸提醒】
坡度的实际应用中的两点注意
1.坡度就是坡角的正切值,坡度是一个比值,求解时通常会用到设未知数列方程.
2.已知坡度,常求坡面长、水平宽、竖直高等,故求解时要分清.
【题组训练】
1.一斜坡长为 米,高度为1米,那么坡度为(  )
A.1∶3 B.3∶1
C.1∶ D. ∶1
A
★2.(2019·温州一模)如图,一块三角木的侧面是一
个直角三角形,已知直角边h=12 cm,a=20 cm,斜边
与直角边a的夹角为θ,则tan θ的值等于(   )
A
★3.如图所示,河堤横断面迎水坡AB的坡比是1∶ ,
堤高BC=4 m,则迎水坡宽度AC的长为 (   )

A. m B.4 m
C.2 m D.4 m
B
【火眼金睛】
如图,在△ABC中,∠C=90°,BC=6,
tan B= ,则△ABC的面积是多少?
正解:tan B=
又∵BC=6,∴AC=9,∴S△ABC= ×6×9=27. 
【一题多变】
如图,Rt△ABC中,∠C=90°,BC=15,tan A=
则AB=_______.?
 17 
【母题变式】
【变式一】(变换条件)在Rt△ABC中,∠C=90°,
AB=2 ,tan A= 那么BC=______.?
 2 
【变式二】(变换结论)如图,在Rt△ABC中,∠C
=90°,BC=4,tan A= 则tan B=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