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基本史实。
2、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影响;
3、说出北宋政治体现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后周大将____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建立方式:____夺权)
时间:____年 定都:____ 建立者:赵匡胤 (他就是____)
2、北宋建立后,依照____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统一中原和南方。
(提示:不是全国的统一)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意义?
军事上:①解除____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行政上:在中央,削弱____ 在地方:①派文臣任州县长官。②在各州府设置____。
财政上:在地方设置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意义: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____专横的弊端。
2、____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____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____地位。
三.合作探究:
1.(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唐末以来战争连年不断原因?
(2)赵普使战争平息、赵氏天下长久的良策是什么?
2.结合材料:说出北宋政治体现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赐进士及第;二等赐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录取名额成倍增加。只要考中一般都授予官职。
——倪方六《古代“高考”阅卷前要糊名易书 许落榜生查卷》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武举人数年均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四.达标训练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3.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4.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