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做太阳系模型》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个部分进行太阳系模型设计,后一个部分进行太阳系模型制作。
在设计太阳系模型的活动部分中,教材提出了根据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简要地画出太阳系的图,并把它表达在教材第43页上的空白处。这里教材指导学生举行绘画的目的是让同学明白行星间的位置关系,而非表达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因为在宽不过15厘米的方框里,即使将水星到太阳的距离缩小到0.6厘米,而海王星离太阳的距离就是约50厘米,课本上这个方框是无法将它们同时画下来的。另外,如果按相同的比例缩小这两个行星,这两颗行星的直径大小就变成只有约0.0005毫米和约0.0002毫米,这在纸上也是是无法画出来的。因此在课本上表达出它们之间的位置顺序关系就可以了。在设计部分的活动中,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制作模型之前的准备,在教材第43页以卡通人物对话的方式引发同学思考建立模型必须考虑的三个方面的问题:1.八颗行星的运动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2.要弄清行星的位置和大小;3.找到合适的材料。
在制作部分的活动中,教材在第44页不仅给出了制作模型的基本步骤,还以图片的方式展现了八大行星之间的大小关系,而这里展示的行星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是科学合理的。
表面上看,这一课对建模的要求比较简单,但只要对照书中的数据表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一个建模活动有相当大的难度。最大的难度体现在建模时,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如何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天体间的距离。那么,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建立这样一个太阳系模型呢?主要是想借助模型,让学生建立起对太阳系的一个新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认识月相成因、认识日食和月食成因等活动过程中,可能已经初步学习过如何来建立一个模型,而本课虽然同样是建立模型,但做太阳系模型与一般建立模型不同的是,做太阳系模型是根据数据来建模型。
教学目标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并能按一定比例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
2.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建模进一步明确八大行星的位置顺序,及离太阳远近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分析,体会按实际比例制作太阳系的难处。
教学准备
必选材料: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太阳系模具(小球、颜料)。
备选材料:塑料圈、线团、双面胶、KT板、支架)
第一课时
课前知识补充:一个标准足球场有多长?
国际足联规定标准的足球场长度为105米(约115码),宽度为68米(约74码)
1码≈0.914米
知识回顾(播放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动画)提问:看到这么神奇的太阳系,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展现出来?
揭示课题:制作太阳系模型。
交流探讨制作太阳系模型所需数据
1.提问:我们建太阳系模型,需要哪些数据呢?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距离太阳的远近;行星的大小;行星的颜色等。
2.师生探讨根据数据建模
出示:八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表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千米) 缩小1千亿倍后(厘米) 倍数关系
水星 5800 0000
金星 1 0800 0000
地球 1 5000 0000
火星 2 2800 0000
木星 7 7800 0000
土星 14 2700 0000
天王星 28 7000 0000
海王星 44 9700 0000
观察数据,引导分析:
(一)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的原始数据建模型,可行不?要怎样才能行得通?
根据学生汇报总结出示:首先得按相同比例缩小;再根据缩小后的数据确定距离。
1.提问:如果把水星到太阳的距离缩小为:5.8厘米,其它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是多少? (出示数据表)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千米) 缩小1千亿倍后(厘米) 倍数关系
水星 5800 0000 5.8
金星 1 0800 0000 10.8
地球 1 5000 0000 15
火星 2 2800 0000 22.8
木星 7 7800 0000 77.8
土星 14 2700 0000 142.7
天王星 28 7000 0000 287
海王星 44 9700 0000 449.7
2.观察按比例缩小后的数据,提问:如果给你桌面大小的地方,你能准确建立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
3.提问:还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呢?
交流得出:还可以找出各行星与太阳距离的倍数关系。
4.如果把水星到太阳的距离看做1倍的数,其他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倍数有事多少呢?(学生估算)
学生估算后出示下表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千米) 缩小1千亿倍后 倍数关系
水星 58000000 5.8 1.0
金星 108000000 10.8 1.9
地球 150000000 15 2.6
火星 228000000 22.8 3.9
木星 778000000 77.8 13.4
土星 1427000000 142.7 24.6
天王星 2870000000 287 49.5
海王星 4497000000 449.7 77.5
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把水星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厘米,那么进行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地球呢?
(二)如果根据八大行星的大小建立模型有事这样的呢?(出示表格)还是以水星作为参照找出他们的倍数关系。
赤道直径(千米) 倍数关系
水星 4880 1.0
金星 12104 2.5
地球 12756 2.6
火星 6787 1.4
木星 142800 29.3
土星 120000 24.6
天王星 51800 10.6
海王星 49500 10.1
观察谈们的倍数关系,说说:水和谁的大小比较接近?
(水星与火星、金星与地球、天王星与海王星)
同时考虑两组数据又是怎样的呢?出示下表
赤道直径
(千米)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千米) 赤道直径
(倍数) 到太阳的距离 (倍数)
水星 4880 58000000 1倍 11885.2
金星 12104 108000000 2.5 22131.1
地球 12756 150000000 2.6 30737.7
火星 6787 228000000 1.4 46721.3
木星 142800 778000000 29.3 159426.2
土星 120000 1427000000 24.6 292418
天王星 51800 2870000000 10.6 588114.8
海王星 49500 4497000000 10.1 921516.4
引导分析:
1.如果把水星的大小看做1倍,那么水星到太阳的距离就是多少?(118885.2厘米)
2.如果给你桌面大小的地方,你能真实模拟出太阳系吗?为什么?
小结:通过对以上两种数据的建模你对太阳系有何体会或发现?
(在课堂上我们只能近似模拟。)
欣赏太阳系模型
出示太阳系模型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谈话:欣赏别人的作品,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了啊?
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1.屏幕出示图片:老师这有一些必选材料个备选材料,想想看你们组能制作出怎样的有创意的作品呢?(备选材料只奖给有创意的小组)
2.小组讨论:怎么分工?怎样制作?应注意的问题?
3.制作小提示
(1)根据“行星大小”的倍数关系确定小球各代表什么行星。
(2)根据“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倍数关系,确定各支架支撑的是什么行星。
(3)根据颜色提示给行星上色。
(4)组合安装。
五、小组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作品发布会
评一评:其他小组的作品怎么样?
七、知识拓展:感受真实模拟太阳系情景
1.播放视频
2.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