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 天上有条“河”-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 天上有条“河”-鄂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0 22:2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天上有条“河”
一、教学分析
《无限宇宙》是鄂教版小学科学课的最后一单元。《天上有条“河”》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的科学学习由地球逐步转到月球、太阳和太阳系、最终到无限宇宙的重要一课。这也充分体现了鄂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按照“家庭 ---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与宇宙”的脉络,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了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这时候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四年的科学课学习经验。对科学学习的方法已基本掌握,初步具备了对一些简单现象的探究本领,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他们已不满足于对地球知识的了解,而是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广阔无垠的无限宇宙。但是银河到底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学生了解的并不是很多。他们可能看过这方面的书籍,或者听过这方面的故事,也可能有看过有关视频资料,但深入了解银河的不多。如何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银河的相关信息。比如可以晚上实际观察一下银河,也可以上网收集银河的相关资料,还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也可以向家长了解相关的知识。这些都是课堂上研究银河的教学“材料”。课堂上师生将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是上好本节课的基础。同时,为了防止学生收集的资料不多、信息单一,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照片、视频材料等,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奠定基础。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整理,了解银河系的组成,银河系的特点和形状,银河系的直径和厚度,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认识银河系的天体数量之多、体积之大、距离之远,体会银河系的宽广浩大。知道光年是长度单位。
3.通过动手制作银河系模拟示意图进一步体会银河系的形状。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银河系的组成,银河系的特点和形状,银河系的直径和厚度,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知道光年是长度单位。
难点:1、收集足够多的相关银河系的资料;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整理,认识银河系的天体数量之多、体积之大、距离之远,体会银河系的宽广浩大。
四、学习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银河系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网页等,PPT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相关银河系的资料,硬纸板、沙(芝麻、小米或者其他材料)、抹布等。
五、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估一估:在教室里老师离你多远?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从地球到太阳距离有多远?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如果乘飞机 ,时速1000公里,也需要不停地飞17年。地球上最快的光,从太阳到地球也需要8分20秒。
2、说一说:你们班有多少人?全校有多少人?全中国有多少人?全世界有多少人?
3、开火车,举例子:老师说一个物体,你举一个比我说的物体大一些的物体,依次开火车说下去。
【通过估一估、说一说、举例子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到长度单位的变化、数量的变化、体积的变化,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为认识银河系做铺垫。】
(2)、故事引入,初步感知
1、播放牛郎和织女的ppt,引出:牛郎星、织女星、银河。板书:牛郎星、织女星、银河
(三)板书:天上有条“河”
1、播放幻灯片,出示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收集到的有关银河的资料;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有关银河的资料。相同的信息不要重复介绍,可以补充、可以质疑。
2、学生分组交流,教师指导。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天体的数量多------约2000亿颗,恒星约1000亿颗。
距离远------光年 (计算)
体积大------
运动变化------旋涡状
4、教师播放自己收集的有关信息;
5、发放人类探索银河系的资料。
(4)、课外拓展【通过对我们收集资料的分析整理,大家对银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银河系还有哪些秘密,请大家下去以后】
1、进一步收集银河系的资料和图片,下一节课把你认识的银河系介绍给大家。
2、试着用沙(芝麻、小米或者其他合适的材料)撒出一个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下一节课带来,也可以做完后拍成图片带来或传过来。

俯视:旋涡状?????????????????侧视:铁饼状

?????



六、板书设计
15、天上有条“河”
太阳<牛郎星 织女星----体积大、温度高
约2000亿颗星体,约1000亿颗恒星------数量多
直径8万光年、厚度1.2万光年-------距离远
旋涡状------运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