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1 14:4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全面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详略得当地来表现人物性格、风貌的写法;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领会文中带有感彩的词句,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尊敬与感激。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把握阿长的形象,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2.难点:正确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敬意”。
【学习过程】同学们,在鲁迅一生中,阿长,即长妈妈,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46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请认真阅读课文,悉心体会这种感情。
一、基础知识积累
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       ,这是一部   集。作者    ,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家、    家、    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学过他的文章《 》。1918年5月他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文集》、《而已集》等。
2. 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出生字新词,给“读一读,写一写”做好必要的注音和解释,并摘抄下你认为重要的或疑难的字词(音、形、义都可)。再给课文标好小节序号。
自我检测:①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惶急( ) 惊骇( ) 掳走( ) 震悚( ) 粗拙( )chuāng( )疤 jié( )问 惧dàn( ) 模( )样 孤shuāng( ) pīlì( )[来
②解释词语 震悚:           诘问:                
二、整体把握,深入研讨
1.再读课文。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在重点写的事件的序号上打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鲁迅是怎样描写阿长的?写出了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请在书上圈画并旁注,摘录其中的三处(可以是原文,也可以概括)。
①        阿长的形象特点:                                    
②             阿长的形象特点:                                    
③            阿长的形象特点:                                    
总结阿长的形象:                                
归纳描写的特色:                                
3.读结尾几段,你从中感受到作者对长妈妈怎样的感情?                      
在文章中,这种感情是始终如一的吗?划出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研读
1.文章为何要重点写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2.仔细阅读课文中阿长买《山海经》的部分,思考、讨论:
①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②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我”怎样的心情?
                                            
③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和前文“我”听她讲长毛故事时所说的“伟大的神力”意思一样吗?                         
④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这样写有何作用?              
四、深入研讨: 1.文章的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前半部分为何要写那么多的琐事?
                                            
2.题目“阿长与《山海经》”中“与”表示什么关系?作者用意何在?
                                            
五、延伸训练: 1.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地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试用从本文学到的多种描写方法来写一下。
参考答案
二、1.①对她的称呼的由来;②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③她的睡相;④元旦的古怪仪式;⑤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⑥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⑦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重点写了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2.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得逼真、生动。
描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写说话的声音,一种习惯性的动作,绘形绘声地写出了阿长饶舌多事的形象。
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还用个“大”字作比喻,传神地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粗俗、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写“元旦的古怪仪式”,写除夕阿长的叮嘱,用她的语言突出其“郑重”;写第二天清早,哥儿不说恭喜,阿长也不好开口,就写她的动作,哥儿一说,阿长心花怒放,先用语言描写,再用神态描写,阿长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之状跃然纸上。写出了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她真诚善良的祝福,可见对“我”的关爱。
讲长毛的故事,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与淳朴。
写到买《山海经》时,故意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的,把想象空间留给读者。仅仅一句话,一个场面,就把阿长心地善良、关心爱护孩子、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形象写出来了。
教给“我”的烦琐的道理,不免有迷信的成分,但都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对“我”的启蒙教育,比如: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这是珍惜劳动果实;还写到她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可见其出身之低下。
小结:课文形象生动地写出阿长是一个出身低微、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粗俗好事,而又淳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鲁迅的描写之所以特别出色,功夫在于选择、提炼,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或者动作,或者语言,或者神态。
3.怀念、感激、同情
“憎恶”“不大佩服她”“讨厌”→“特别的敬意”→这种敬意“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消失”→“发生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因为鲁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这种感情变化反映的是作者儿时情感变化的过程;写的是真实的阿长,表达的是46岁时作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三、1.最能体现她对“我”的关爱与帮助。
2. ①“我知道她并非学者……也就都对她说了。”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一部书,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怎么关心“我”,因此她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③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不能做”的事,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阿长讲长毛故事时,是描摹当时还是孩子的“我”的心理,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但由成年的作者写出来,总带有戏谑的成分;而此处,语气庄重,感情极为诚挚。
④此前,先写远房的叔祖使“我”接近了书籍,交代了“我”是怎样地渴慕《山海经》,而又为什么求之不得,又是怎样地念念不忘。有了这些铺垫,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四、1.前半部分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全面的了解,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些真切的描写,很多都带着贬义,是“抑”的一面,可以说都是在为写《山海经》一事做铺垫。即便是这“抑”的一面,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的品质,由中年的鲁迅写出来,满是怀念、尊敬与同情,其实也就没能褒贬之分。
2.表示并列关系。前后两者有相同的地方,都在作者的人生路上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山海经》的作用,激发了作者的学习兴趣,鲁迅的读书生涯就是从《山海经》开始,作者对它的印象也最深。文中说“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到现在还在眼前”就是例证。 长妈妈的作用: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热情、乐于助人、主动承担教育责任、对孩子真诚的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教育着“我”。所以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激、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