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导入新课第6课
北宋的政治1.北宋的建立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开封(东京)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初期形势图北宋统一(过程)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说说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结论:武将飞扬跋扈,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太祖如何吸取教训解决这个问题呢?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原因: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宋太祖是怎样解决的?他用什么方法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普曰:“……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北宋的中央集权,
最重要的是兵权 杯酒释兵权↑采取
三步走战略
的第一步 三步走策略:
1、夺权
2、制钱谷
3、收精兵材料: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 《宋史兵志》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1、收精兵(收兵权)3)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2.夺其权(1)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增设多职(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利参知政事——行政权
枢密使——军权
三司使——财权(2)在地方——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通判,牵制知州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最爱吃螃蟹)去地方担任知州,问他想去哪里?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可也。 ”
——《归田录》欧阳修3、制钱谷(收回财政权)地方上,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皇 帝(权力分散,受制约) 宰相
(百官之首,权力过大) 节度使
(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宋太祖强化集权前后的对比示意图前:后:皇 帝(权力集中)削弱相权
强化皇权宰相中央:枢密院三司使政事堂地方:节度使知州通判转运使文官担任
轮岗轮换宋太祖强化集权的措施、影响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宋太祖、宋太宗都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宗赵光义宋太祖赵匡胤 2.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原因: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3.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措施:材料: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权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行政权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措施:科举取士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于3取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武举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北宋政治有何特点?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达标训练3.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