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六单元科幻主题阅读理解题汇编
(一)
孩子最好的朋友
阿西莫夫
安德森先生说:“亲爱的,吉米在哪里?”
“在外面的环行山上,”安德森太太回答道,“他没事的。罗伯特和他在一起。它到了吗?”
“到了。正在火箭站通过那些繁琐的检查呢。事实上,我自己都等不及想看见它了。从十五年前离开地球后,如果不算上电影或者电视的话,我还再也没有见到过一个呢。”
“吉米才根本没有见过呢。”安德森太太仿佛有些遗憾似的。”
“因为他是月生人,又不能去地球看看。因此我才带了一个过来啊。我想这可能是月球上的第一个。”
“它可够贵的。”安德森太太话虽如此,脸上却带着微笑。
“维修罗伯特可也并不便宜啊。”
正如他妈妈说的,吉米正在外面的环行山上。从地球观点看,他有些纤弱,但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不如说他长得很高。他有着长而灵活的胳膊和双腿。穿上太空服,他显得厚重而矮胖起来,但他仍然能比任何一个地生人更好地适应月球引力。当吉米伸开腿以袋鼠那种跳跃方式前进的时候,他爸爸也跟不上他。环行山外面的斜坡向南面倾斜着,而低悬在南面天空的地球(从月球城看去,它总是在那个位置)已经几乎变成了完整的圆形,因此映得整个环行山的坡面上一片光明。
斜坡非常平缓,即使加上太空服的重量也不能阻止吉米向前急冲一跃,仿佛月球引力不存在一样漂浮在空中。
“快过来,罗伯特!”他喊道。
罗伯特从无线电里听到了他的喊声,尖啸着随后跳了过来。
像吉米那样的行家也跑不过罗伯特,这家伙又不需要太空服,又长着四条腿,还一身钢筋铁骨。罗伯特跃过吉米的头顶,翻了个筋斗,正好落在他的脚边。
“别玩了,罗伯特,”吉米说,“跟在我边上。”
罗伯特再次发出尖啸声,这种特殊的尖啸声表示“是!”
“我才不信你呢,你这个骗子!”吉米喊着,然后他最后一跳,划出一道越过环行山顶的曲线落在里面的山坡上。
地球沉在了环行山顶的外面,他周围立刻被浓重的黑暗所包围。一阵温暖而友好的黑暗抹去了地面和天空的差别,除了闪烁的星光。
事实上,吉米本不该一个人在环行山黑暗的内部玩。大人们说那是危险的,但那只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去过那里。地面很平坦,踩上去嘎嘎作响,而吉米知道仅有的几块岩石每一块准确的位置。
另外,当罗伯特在他身边蹦来蹦去,又是尖叫又是闪光的时候,他在黑暗中跑一跑又可能有什么危险呢?就算没有它的闪光,罗伯特通过雷达也能知道它在哪里,吉米又在哪里。当罗伯特在身边的时候,吉米又怎么可能走错路呢?当他太靠近一块岩石的时候,罗伯特会轻轻地碰他的腿;罗伯特会跳到他的怀里表示他是多么喜欢他;当吉米藏到岩石后面的时候,罗伯特会一面转着圈子,一面惊恐地低声叫着;而实际上这一切发生的同时,罗伯特总是清楚地知道他在哪里的。有一次他一直躺着而且假装受了伤,罗伯特就发出了无线电警报,月球城中的人们飞快地就赶来了。事后他爸爸告诉了他这个小把戏,他就再也没试过了。
正在吉米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从他的个人波段传来他爸爸的声音:“吉米,回来,我有些事要告诉你。”
吉米现在脱下了太空服,洗了个澡。当你从外面进来的时候总是要洗个澡的。甚至罗伯特也要冲个淋浴,但它很喜欢。它四脚着地站在那里,小小的一尺长的身子轻微振动着发着微光,它小小的脑袋上没有嘴巴,只有两个大大的玻璃眼睛,还有一个小小的突起——那里是它的大脑。它不停地尖叫着,直到安德森先生说:“安静点,罗伯特。”
安德森先生微笑着:“吉米,我们给你带了一份礼物。它现在在火箭站呢,但明天所有的检查都完成了之后我们就可以见到它了。我想我现在应该告诉你。”
“地球上的吗?爸爸。”
“孩子,是地球上的一只狗。一只真正的狗。一只小苏格兰狗。月球上的第一只狗。你再也不需要罗伯特了。你知道,我们不能把他们都留下来,别的孩子会带走罗伯特的。”他看起来想等吉米说什么,但又接了下去,“吉米,你知道什么是一只狗的。它是活生生的。而罗伯特只是个机械的仿制品,一只机器狗,它也因此得名。”
吉米皱起了眉毛:“罗伯特不是个仿制品,它是我的狗。”
“不是真正的狗,吉米。罗伯特只是一堆钢铁和线圈加上一个简单的正电子脑而已。它不是活的。”
“它能做我让它做的每一件事,爸爸。它能理解我,它肯定是活的。”
“不,儿子。罗伯特只是一个机器。是编好的程序让它做的。而一只狗是活生生的。当你有了一只狗之后你再也不会要罗伯特了。”
“狗需要太空服,不是吗?”
“是的,当然。但这是值得的,它会用得到的。而当它在市里的时候就不需要了。当它来了你就会看到不同了。”
吉米看着罗伯特,它又叫了起来,很低很慢的声音,仿佛惊惶不安的样子。
吉米伸出了胳膊,罗伯特一跳跃进他的臂弯。
吉米说:“罗伯特和那只狗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这很难解释,”安德森先生说,“但很容易看出来。狗会真正地喜爱你。而罗伯特是被调制成装作他喜欢你的样子。”
“但是,爸爸,我们并不知道狗的内心是怎样的,或它是怎么感受的。也许它也是装出来的。”
安德森先生皱起了眉毛:“吉米,当你体会到活生生的东西的爱的时候,你会知道其中的差别的。”
吉米紧紧地抱住罗伯特,他也皱起了眉毛。他那不顾一切的表情显示出他不会改变他的想法。他说:“但它们所装出来的又有什么不同呢?你们想过我的感觉吗?我喜欢罗伯特,这才是真的。”
而那只在它一生中从来没有被这么紧地抱着的小机器狗,急促而尖锐地叫了起来——欢喜地叫了起来。
1.快速阅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篇小说设置的背景是:地球不适合居住,人们已移居月球。
B.机器人、机器狗等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并服务于人类。
C.月生人是指在月球出生的人类,他们比地生人更适应月球的生活。
D.人们在月球的生活状态与地球生活状态一样。
2.结合语境,品读文中画线处的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我才不信你呢,你这个骗子!”(体会吉米说话时的心情)
(2)“孩子,是地球上的一只狗。一只真正的狗。一只小苏格兰狗。月球上的第一只狗。”(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简述理由)
3.本篇小说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多处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4.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如何看待吉米和安德森先生关于“罗伯特的去留”的矛盾?(6分)
5.《流浪地球》在春节期间热映,引发了国内拍摄科幻电影的热潮。结合文章,你可以从小说内容、主旨、手法、观众期待等角度,向万达影业写一封推荐信,推荐《孩子最好的朋友》作为下一部科幻电影选材。字数不少于80字,理由可以分条写。(10分)
推荐信
尊敬的万达影业负责人:
《流浪地球》的热映说明当下科幻电影在国内很有市场。我建议贵公司要趁着这场科幻之风,拍摄优秀的科幻电影,赢取业界良好的口碑。在此,我向您推荐《孩子最好的朋友》作为下一部科幻电影的选材。理由如下:
推荐人:某影迷
2019年4月22日
(二)人造美人
[日本]星新一
这是一个制作得极其巧妙的机器人女郎。可以说,无论多么妩媚动人的美女都比不上这位人工制造的摩登女郎。由于广泛地吸收了所有的美女的长处,所以这位机器人女郎简直成了十全十美的仙女。不过,她老是爱摆架子,常常对别人爱理不理的。可是,这也是合情合理的。要知道,有许多漂亮的姑娘都是眼睛朝上,非常骄傲的呢。
一般的人都不愿意去制作这种好看而不实用的机器人。很多人认为,费尽心机去制造那种工作效率和人相同的机器人是得不偿失的蠢事。如果有这笔经费的话,完全可以购买各种高效率的机器,至于操作机器的工人则更不用担心了——到处都是失业者,要多少就可以雇到多少。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有一家酒吧间濒临于破产倒闭的边缘。老板为了招徕顾客,特地花钱制作了这个富有魅力的机器人女郎。对于酒吧间的老板来说,酒只不过是一种做买卖的工具,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店里,人们都没有兴趣一个人独斟独饮。自从有了这个机器人女郎以后,这家酒吧间的生意日益兴隆,喝得醉醺醺的顾客们满不在乎地掏出了大把大把的金钱。老板乐得眉开眼笑,心花怒放。
由于这个机器人女郎决定着酒吧间的命运,因此老板颇费了一番苦心,把她制作得十分美丽动人。她那洁白如玉的肌肤绝不比任何一个少女逊色,完全能以假乱真。不知内情的人看到了,一定会认为这是自己所见到过的女人中皮肤最为娇嫩的一位。
可是,她的头脑里却空空的,几乎一无所有。因为老板光顾着在她的外表上下功夫,没有注意到智力这一方面。这位漂亮的机器人女郎只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和端起酒杯来喝酒。不过,只要能做这些事也就足够了。
老板刚一制作出这个机器人女郎,立刻就把她安放到了酒吧间里。虽说店堂里还有不少餐桌空着座位,但老板还是把她放在柜台里面——万一出了纰漏可就糟糕了。
顾客们看到酒吧间里新来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郎,都争先恐后地向她打招呼搭话。当对方询问名字和年龄的时候,她还能从容不迫地微笑回答,但再往下问的话就答不上来了。虽说如此,可谁也没有觉察到她是一个机器人。
“你叫什么名字?”
“布克。”
“今年多大啦?”
“还很年轻呢。”
“到底是多大呀?”
“还很年轻呢。”
“就是说……”
“还很年轻呢。”
由于到这家酒吧来喝酒的顾客大都比较讲究文明礼貌,所以也就不再追问下去了,以免对方难堪。
“这衣服真漂亮啊!”
“这衣服是很漂亮。”
“你喜欢什么呢?”
“我喜欢什么呢?”
“能够开怀畅饮吗?”
“开怀畅饮吧。”
她神情坦然地举起酒杯喝了一杯又一杯,但是却毫无醉意。
“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郎,自命清高,爱摆架子,答话时总是冷冰冰的。”消息一传开,顾客们不约而同地纷纷来到这家酒吧间里。大家都饶有兴趣地喝着酒和布克小姐交谈,并且还请她喝酒。
“在这些客人中间你最喜欢哪一位呢?”
“我喜欢谁呢?”
“你不喜欢我吗?”
“我喜欢你呀。”
“下次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好吗?”
“去看电影吧。”
“什么时候去呢?”
一旦答不上来的时候,布克小姐就会通过无线电电波发出紧急信号。于是,老板就匆匆忙忙地赶来解围。
“各位先生,玩笑可别开得太过分了。”
当然,大多数的顾客都是通情达理的,大家略带几分尴尬地笑着停止了嬉戏。
老板站在柜台里面,不时地蹲下来,从布克小姐脚下的那根塑料管子里把酒回收来,再“公平合理”地卖给顾客们喝。
可是,顾客们并没有发现这个秘密。——这位姑娘年纪轻轻的,酒量可真不小,可想而知身体一定是非常健康的了。她也不会卖弄风骚地拖住客人纠缠不休;客人请她喝酒,她总是一饮而尽,却又全无醉意。没过多久,这位与众不同的美女就变得闻名遐迩了。顾客们闻讯而来,日益增多。在这些顾客中间有一个年轻人,他对美丽的布克小姐一见钟情,着了迷。每天都要到这家酒吧间里来喝酒。当然,不管他怎样赔着笑脸向布克小姐献殷勤,都是对牛弹琴,枉费心机。可是,他却不死心,相反的,对布克小姐追求得更加起劲了。为此,他孤注一掷地把自己的积蓄花得一干二净。
最后,由于付不起酒钱,不得不硬着头皮把家里的钱也拿出来用。他父亲对此大为恼火,怒气冲冲地斥责道:“以后不许再到那个鬼地方去了!喏,把这笔钱拿去付了。记住,这是最后一次!”
这个年轻人拿着这笔钱来到了酒吧间。他伤心地想着,今天晚上是最后一次了。他闷闷不乐地喝着酒,为了表示告别,他频频举杯,请布克小姐也喝了很多酒。
“唉,今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了。”
“再也不能来了吗?”
“你感到悲伤吗?”
“悲伤呀。”
“也许这并不是你的真心话吧。”
“这并不是真心话。”
“没有比你更冷酷无情的人了。”
“比我更冷酷无情的人是没有的。”
“我恨不得把你杀死!”
“请把我杀死吧。”
这个年轻人悄悄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包毒药,撒在酒杯里,然后斟满一杯酒送到了布克小姐的面前。
“请再喝一杯吧。”
“喝一杯吧。”
他眼睁睁地看着布克小姐仰起头来,一饮而尽。
这个年轻人解恨似地说道:“神不知鬼不觉地死掉才好呢。”
布克小姐也微微地点着头说道:“神不知鬼不觉地死掉吧。”
这个年轻人心满意足地回过头来,朝布克小姐背后看了最后一眼,把酒钱付给老板之后就出门去了。外面一片漆黑,夜已经深了。
这个青年出门以后,老板就向剩下来的那些顾客们大声地招呼着:“从现在开始,我请大家喝酒。诸位只管开怀畅饮吧!”
虽说是请客,但老板也不会吃亏。因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已经不会有什么顾客再来了;再说,老板给大家喝的也不过是从布克小姐脚下的塑料管里回收的酒,用不着花什么本钱。
“哈哈——”
“好啊!好啊!”
顾客们和店里的服务员都兴高采烈地大声喧闹着,互相干杯,开怀畅饮。
就连老板也受了这种气氛的感染,在柜台里举起酒杯来,慢慢地喝了一杯。
这天晚上,酒吧间里灯火辉煌、通宵达旦。然而,奇怪的是,明明没有什么人回去,但酒吧间里却像死一般的寂静,听不到任何人的说话声或喊叫声。只有一台收音机在不停地播送着轻快的乐曲。
过了一会儿,收音机里传出了“诸位晚安,再见”的声音,然后就无声无息了。于是,布克小姐也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声“诸位晚安,再见”,接着便以十分冷淡的表情等待着——下面该轮到谁来和她打招呼了呢?
(1958年发表于《宇宙尘》杂志)
1.仿照示例完成下列表格,并探究原文写作视角的表达效果。(3分)
原 文 的表达效果 布克小姐叙述 原文叙述视角
她老是爱摆架子,常常对别人爱理不理的。 我爱摆架子,常常对别人爱理不理的。 (3)
她那洁白如玉的肌肤绝不比任何一个少女逊色,完全能以假乱真。 (从布克小姐角度这是不可知的)
一旦答不上来的时候,布克小姐就会通过无线电电波发出紧急信号。于是,老板就匆匆忙忙地赶来解围。 (1)
这个年轻人悄悄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包毒药,撒在酒杯里,然后斟满一杯酒送到了布克小姐的面前。 (2)
2. “伏笔”是小说中常用的叙事手法,请从文中找到一处伏笔及其相照应的地方。
3.星新一曾说过:“我的小说强调一个‘新’字,给读者以新的题材,新的知识,甚至让他们读了感到惊讶。”你认为他的文章能体现这个主张吗?请结合本篇小说写出你的理解。(4分)
(三)
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
【美】黄土芬
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秩序。
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你好。”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种。”
“是吗?”最后一个人类说,“进展如何?”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意味。“不理想。”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是一百年。”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当时我正在监测,”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我监测了下去。”
“我很高兴,”最后一个人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我曾经希望……算了,没什么。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我必须给你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说。
“给我分类?”
“是的。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①。”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可能性如何?”
“现在接近于零,虽然有误差,但误差范围是有穷尽的。”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扭曲了一下,哭笑不得,“对你来说,这就是希望吧。”
“我不抱希望,”最后一个机器人说,“我只会计算概率。我的工作是帮助人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物种生存的概率路径。为此,我需要数据。”
“好吧,R47—821,”最后一个人类说,凑上前在机器人的机壳上友好地抽了抽,“我怎么能妨碍你的工作呢?给我分类吧。”
“你叫什么名字?”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始提问。
“瓦尔,”最后一个人类回答,“瓦尔·马茨米尔。”
“你的职业是?”
“应用气候学家,”瓦尔回答,“至少曾经是,这个职业现在要么完全无关紧要,要么是全世界最重要的。”
“你的年龄是?”
“冷冻时48岁,所以我现在至少49岁了,主观上来说。”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都不是。”
最后一个机器人停顿了一下,“这不是一个选项。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我是最后一个人类,”最后一个人类说,“我就是人口的100%。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吗?”
“你必须属于一个类别。”最后一个机器人重复道。她的程序只关心物种繁衍。
“不,”最后一个人类说,“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不,”最后一个人类突然笑了起来,“你就没有类别,我也没有类别。我们会一起待在这里,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存在。直到末日来临,我们也没有类别。”
“我有类别,我是女性。”最后一个机器人纠正道,指了指她的金属面庞上已经淡去的痕迹。某个人曾经给她画过眼睫毛。
瓦尔呛住了,开始笑出声来。
最后一个机器人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但在阳光下,最后一个人类在风中一直笑啊、笑啊,笑得坐在了地上还在继续笑着,直到泪水从脸上流下。
(选自《科幻世界》2017年第7期,有删改)
【注释】①决策树:属统计学名词,是一种树形结构的预测模型,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6.关于“性别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与最后一个人类产生怎样的分歧?请简要回答。(3分)
7.品读小说最后一段画线句,揣摩最后一个人类的心理,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8.人类和机器人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小说为何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标题?联系衔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8分)
【链接材料】
9.读完本文后,有同学对科幻小说“把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中”这种写法的作用不太理解。请结合本文和《带上她的眼睛》,向他简要说明。(5分)
【以下是《带上她的眼睛》的片段,供参考】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标称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四)
海底两万里(节选)
一种无法忍受的沉重感压抑着我。到了下午3点钟,这种忧虑的情绪在我身上发展到了一种强烈的程度。打呵欠时我的颌骨都歪了,我的肺喘息着寻找那种可燃的、呼吸必不可少的、而且越来越稀薄的气体。我处于一种麻木的精神状态,毫无气力地摊着,几乎没了知觉。我老实的康塞尔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忍受着同样的痛苦。但他一刻也没离开过我,而是握着我的手,鼓励着我,我还听到他喃喃地说:
“啊!如果我可以不呼吸而留点空气给先生呼吸就好了!”
听到他这么说,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们的情形,对于所有在船内的人来说,是多么地难以忍受。所以每当轮到我们干活时,我们是多么迅速,多么幸福地穿上了潜水服啊!铁镐在冰层上回响。手臂累了,手掌也破了,但疲劳算得了什么,这点伤痛又算得了什么!生命的气体进入了肺中!我们呼吸着!我们呼吸着!
然而,却没有人延长自己在水中工作的时间。任务一完成,每个人都把维持生命的空气箱交还给气喘吁吁的同伴。尼摩船长身先士卒作出表率,他第一个遵守这条严格的纪律。时间一到,他就把空气箱让给另一个人,走进船内混浊的空气中。他总是很镇定,没有一声怨言,没有丝毫消沉表现。
那天,正常的工作更有效地完成了。整个范围内只剩下两米厚的冰层要挖。只有两米厚的冰层把我们与自由海隔开了,但储气罐中的空气也几乎空了。剩下的一点空气要留给干活的人,一点也不能再供给“鹦鹉螺号”船上。
当我回到船上时,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多么难熬的夜晚啊!我简直无法表达。这样的痛苦是无法描述出来的。第二天,我的呼吸受阻,头痛夹杂着昏眩,看起来就像个醉汉一样。我的同伴也经受着同样的症状。船组的几个船员也不断地喘气。
那一天,我们被困住的第六天,尼摩船长发现用铁镐铁锹挖太慢了,便决定压碎把我们同水层分隔开的那层冰层。他这个人靠着精神力量抑制住肉体的痛苦,总保持着镇定和十足的精力。他不断地思考、计划、行动。
于是按船长的指示,船轻减了重量,也就是说,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心,从冰层上浮起来。当船浮起来时,我们就准备把船拖到根据它的浮标线画出来的大坑上,让它的储水器充满水,再把船往下一沉填进坑里。
这时,所有的船组人员都回到了船上,两道与外面相通的门都被关上。“鹦鹉螺号”船停在一米厚、被探测器钻了上千个洞眼的冰层上。
储水池的闸门打开,100立方米海水涌了进来,“鹦鹉螺号”船只的重量一下子增加了10万公斤。
我们充满希望地等待着,聆听着,忘记了自己的痛苦。我们把获救的宝压在这最后一招上。
尽管我的脑袋在嗡嗡作响,但过了一会儿,我就听到了“鹦鹉螺号”船体下传来了一阵颤动。撞击开始了。随着一声奇特的、像纸被撕破一样的撞击声,冰层被撞开了,“鹦鹉螺号”往下沉。
“我们穿过去了!”康塞尔附在我的耳边小声地说。
我不能回答他的话。我紧紧地抓着他的手,不由自主地抽搐起来。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4分)
答:
8.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的作用。(3分)
所以每当轮到我们干活时,我们是多么迅速,多么幸福地穿上了潜水服啊!
答:
9. “我们把获救的宝压在这最后一招上。”“这最后一招”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
答:
10.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没有人延长自己在水中工作的时间”是因为在温度极低的海水中工作大家疲惫不堪。
B.“鹦鹉螺号”之所以能够脱险,得益于众人通力合作,也得益于尼摩船长的魄力和智谋。
C.只要“鹦鹉螺号”船只重量增加10万公斤,就意味着有足够的力量能压碎船下的冰墙。
D.“我”的手不由自主地抽搐起来,是因为“鹦鹉螺号”穿过冰墙,“我”感到非常激动。
参考答案
(一)
1.D
2.(1)示例:写出了吉米对于罗伯特遵从他指令的怀疑,表达了对罗伯特调皮行为的嗔怪,表现了彼此的亲密。
(2)示例:反复强调数量“一只”,写出了在月球上拥有这只来自地球的真正的狗的珍贵和来之不易,呼应上文安德森太太的话,同时也为下文安德森先生觉得罗伯特无足轻重做铺垫。
3.示例一:文章开头借安德森夫妇的谈话中,如__“月生人”“火箭站”等词,给读者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发读者阅读欲望。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小说的背景。示例二:文章开头借安德森夫妇的谈话中如“十五年前离开地球后,如果不算上电影或者电视的话,我还再也没有见到过一个呢”“它可够贵啊”等句子,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同时为后文安德森夫妇对小狗的珍视做了铺垫。示例三:文章结尾在吉米和安德森先生争吵后,吉米抱着罗伯特,罗伯特尖叫起来戛然而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深思。
4.示例:小说中安德森先生因为给孩子准备了一只真正的苏格兰狗,而劝吉米舍弃用机器零件做的机器狗罗伯特。在父母眼中一只活生生的来自地球的狗,就是给在月球出生的吉米最好的礼物。父子间关于罗伯特去留的矛盾实际上是一种代沟,是孩子的天真纯粹的情感付出和成人值不值的现实意义之间的矛盾。同时,安德森先生一味强调真正的狗才拥有真正的情感,认为真正的狗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将自己的意志和喜恶强加给孩子,忽略了孩子的情感体验,武断地剥夺孩子对机器狗的情感付出,这是成人的高高在上的教育观在作祟。安德森先生认为罗伯特只是钢圈和程序的组合,没有感情。这也是人类对人工智能产品的定位。而吉米则在与机器狗的相处中感受到朋友陪伴般的美好。他与吉米的矛盾是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矛盾心态。作者正是通过父子的矛盾展现了对沟通、教育,以及人类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思考。
5.示例:首先,《孩子最好的朋友》这部科幻小说将故事发生的场景,设置为人们在月球的生活状态。这样的未来生活,能满足影迷们对未来的幻想。
其次,这部科幻小说悬念迭生,层层推进,情节引人入胜,适合电影改编。
再次,这部科幻小说主题多元化,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出现分歧,能引发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富有现实意义。
(二)
1.(1)一旦答不上来的时候,我就会通过无线电电波发出紧急信号。于是,老板就匆匆忙忙地赶来解围。(2)无法转换。(3)不能转换。布克小姐是机器人,无法感知周围的情况,从布克小姐的角度是不可知的。
2.(1)示例一:①伏笔:因为老板光顾着在她的外表上下功夫,没有注意到智力这一方面。____照应之处:当对方询问名字和年龄的时候,她还能从容不迫地微笑回答,但再往下问的话就答不上来了。示例二:②伏笔:老板站在柜台里面,不时地蹲下来,从布克小姐脚下的那根塑料管子里把酒回收来,再“公平合理”地卖给顾客们喝。__照应之处:明明没有什么人回去,但酒吧间里却像死一般的寂静,听不到任何人的说话声或喊叫声。
3.示例:当时是还没有人想到制造机器人的时代,理由很简单:与其制造能跟人一样劳动的机器人,还不如制造性能良好的机器合算。在此情况下,作者敢于大胆想象,把现实生活中从未有过的事和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这样的题材可谓新。机器人女郎不仅造出来了,还可以以假乱真,没被人识破,还被人疯狂地追求,甚至不少人为她的美貌而倾倒;酒吧老板通过机器人女郎挽救了生意,还通过回收机器人女郎喝过的酒欺骗顾客来牟取更多的暴利,最后却因她而丢掉了性命,这样的巧妙设置让人惊讶又叹服。而小说的结尾,在故事已经完整的情况下,还想象出一段幽默的场景:在灯火辉煌中,空荡荡的酒吧里,只有布克小姐一人,听无线收音机说了句:“诸位晚安,再见!”便也答了句:“诸位晚安,再见!”然后,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还有比这更残酷的情景吗?这样象征人类灭绝,充分渲染出其气氛来的作品也是少见的。作者没有发一句议论,却让我们看到他隐匿于其内的严肃的社会问题与他的忧思:当人类的贪欲超过了一定限度,只有自取灭亡的下场,剩下的,都是人类制造的无感情的机器人。
(三)
6.最后一个机器人执行设定的程序,坚持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最后一个人类认为世界上只剩下自己,进行性别分类毫无意义。
7.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机器人依然坚持进行性别分类,这种荒谬行为让最后一个人类感到可笑,同时也为自己成了最后一个人类却依然要被分门别类而感到悲哀。
8.示例:最后一个机器人无视性别分类已毫无意义的事实,不顾最后一个人类的反对,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坚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作者借机器人不问意义坚持分类的行为,来反思现实生活中坚持给一切进行分门别类的现象,从而引发读者叩问自己的生活,理性思考“生活中的坚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题,更突显了这样的意图。
9.示例:本文设置了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与最后一个机器人的情境。再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最后一个机器人依然执行毫无意义的“性别分类”,可以出发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坚持”的思考。《带上她的眼睛》中的“她”因飞船故障,无法返回地表,身处地心深处。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她仍然继续坚持研究,更能突显人性的光辉与魅力。科幻小说的这种写法,引发读者对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世界进行思考,从而能更深刻地叩问人性。
(四)
7.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众人合力从冰层中脱险。(人物2分,“脱险”2分。意近即可)
8.两个加点偏正短语强调了在严重缺氧时(1分)我们渴望呼吸到新鲜空气时的迫切心理和满足感(2分)。
9.“这最后一招”所指代的是用储满水的“鹦鹉螺号”压碎冰层(撞开冰墙)。(3分)
问题清单: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指代内容?
解答代词指代题,方法是以代词出现的位置为中心,顺着语句向前或向后找出指代的具体内容。其位置一般在代词的前面,少数在代词的后面;有些在代词附近,有的则离得较远;大多数情况下能从原文中摘录原话来表示。本文“这最后一招”所指代的是后文中提到的用储满水的“鹦鹉螺号”压碎冰层。
10.B(A.是因为大家想让同伴也能够吸到氧气。C只增重量是不够压碎冰墙的。D抽搐是因为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