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温故知新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
摆脱危机
寻找出路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
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二战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直接原因: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日本建立
法西斯政权;
③加速因素:英、法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的纵容下,
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
2、法西斯同盟(轴心国集团)的建立:
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初步形成以“柏林—罗马—东京”为轴心的法西斯同盟。
1940年9月,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什么时候开始?
二战与一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
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春,德国
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
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
说,1939年9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波兰落后的骑兵
德国的空军部队
“闪电战”的德国空军和坦克
材料二:德国在西线只有25个师防守,而英法拥有lOO余个师,上百万兵力,具有压倒的优势。这支行动缓慢的军队始终未能发挥任何有效的压力,直至实践已经太迟为止。
材料三:苏联乘机向西扩展疆域,占领了波兰东部的地区。
材料一:
4、主要战场:
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中国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中国战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七七事变。
欧洲西线战场: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后向欧洲西、北和东南大规模进攻。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进军东南亚。
北非战场:1940年意大利进犯驻扎东非的英军。
英
国
法 国
波 兰
意大利
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
瑞 士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德 国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940年4月,德国先攻占北欧的丹麦、挪威,随后迫使荷兰、比利时、法国投降。接着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
1940年5月27日英国开始的“发电机计划”,动用了8500艘船只,经8昼夜撤走了338226人,其中2/3是英军。此役中动用英国、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的各种船只,包括驱逐舰、海峡渡船和私人游艇。
战争不是靠撤退来打赢的,
但这次救援行动却也包含了胜利。 ——丘吉尔
——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战争史上, 还从来不曾有如此多的人(英国人民)从如此少的人(飞行员)那里得到如此大的好处。 ——丘吉尔在国会讲话
希特勒打败法国后,拟定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消灭英国空军,并钳制住皇家空军,结果却失败了。
希特勒在西线受阻后,将向何处去?
4、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
1941年6月,德军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10月,德军攻打到苏联首都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使英美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极大提升了苏联军事、政治地位,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次日,美国对日宣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
战达到最大规模。
4、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山本五十六:面对络绎不绝前来祝贺的官兵们,他不无忧虑地重复着他曾经说过多次的那句话:
“我们不过是
唤醒了一个沉
睡的巨人!”
取得战术上的重大胜利;但战略上失败,国力差距为失败埋下祸根。
重大损失,但促使美国参战。
对美
七七事变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亚洲主战场:中国
1、原因: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愤怒。(共同的敌人,共同的利益。)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2、标志:
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4、影响:
①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
③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宣言内容: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
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5、二战的转折点:(欧洲东线:苏德战场)
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德国:进攻→防御
苏联:防御→反击
材料二:日军出动8艘航母、
11艘战死舰、80余艘巡洋舰
和驱逐舰及700余架舰载机,
于1942年6月4日发动进攻,
结果日军4艘精锐航母被击沉,
损失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
有素的飞行员。而美军仅损失
1艘航空母舰和100余架飞机。
中途岛海战的历史影响:
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日军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6、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迫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
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10月,巴多格利奥
政府正式退出“轴心国”同盟,向德国宣战。同时,英、美、苏三国
政府也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
墨索里尼在逃往德国途中为意大利游击队捕获。次日被处决并暴尸米兰广场示众。
意
利
投
大
降
7、意大利投降:
1943年7月,盟军攻入意大利首都罗马,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
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17.6万人,
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登陆诺曼底,攻
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
处海滩。此后,来自十一个国家的接近三
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
品,成功渡过英吉利海峡登陆诺曼底。
8、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计划)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影响:
主要内容:
①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
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分区占领。
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
参加对日作战。
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会后逐渐形成美苏争霸的局面。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的结束:
1、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主要内容:
①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精神。
②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波
坦
会
茨
议
3、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美、英、苏三
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
2、《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的首脑在开罗会晤,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
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柏林战役苏军共消灭德军93个师,歼灭德军近100万人,其中俘获官兵约48万人,缴获火炮8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伤亡30.4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 1220门和飞机527架。
①攻入德国:1945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
②柏林战役:1945年5月,盟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4、欧洲战事结束:
加速日本投降因素:
①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猛烈反攻。
②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③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5、日本战败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6、二战的历史影响: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
民的相互支持。
9、历史启示:
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警惕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用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3、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
7、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8、二战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