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 中考数学满分冲刺(一)
典例分析
数字变化规律性问题:
例1、如图,将三个数按图中方式排列,若规定(a,b)表示第a排第b列的数,则(8,2)与(2014,2014)表示的两个数的积是 ( )
A. B.
C. D.
例2、在求1+62+63+64+65+66+67+68+69的值时,小林发现:从第二个加数起每一个加数都是前一个加数的6倍,于是她设:S=1+6+62+63+64+65+66+67+68+69 ①,然后在①式的两边都乘以6,得:6S=6+62+63+64+65+66+67+68+69+610 ②;②﹣①得6S﹣S=610﹣1,即5S=610﹣1,所以S=,得出答案后,爱动脑筋的小林想:
如果把“6”换成字母“a”(a≠0且a≠1),能否求出1+a+a2+a3+a4+…+a2014的值?你的答案是 ( )
A. B.
C. D.
例3、下面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第1个数:;
第2个数:;
第3个数:;
…
依此规律,在第10个数、第11个数、第12个数、第13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
A. 第10个数 B. 第11个数
C. 第12个数 D. 第13个数
例4、观察下列等式:
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
解答下列问题:3+32+33+34…+32013的末位数字是( )
A.0 B.1
C.3 D.7
例5、设是从这三个数中取值的一列数,若,,则中为0的个数 .
例6、观察下列等式:
第一个等式:a1=;
第二个等式:;
第三个等式:;
第四个等式:.
按上述规律,回答以下问题:
(1)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n= = ;
(2)式子a1+a2+a3+…+a20= .
二、图形变化规律性问题:
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1),B(﹣1,1),C(﹣1,﹣2),D(1,﹣2).把一条长为2014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处,并按A﹣B﹣C﹣D﹣A…的规律绕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 ( )
A.(﹣1,0) B.(1,﹣2)
C.(1,1) D.(﹣1,﹣1)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孔明做走棋的游戏,其走法是:棋子从原点出发,第1步向右走1个单位,第2步向右走2个单位,第3步向上走1个单位,第4步向右走1个单位…依此类推,第n步的走法是:当n能被3整除时,则向上走1个单位;当n被3除,余数为1时,则向右走1个单位;当n被3除,余数为2时,则向右走2个单位,当走完第100步时,棋子所处位置的坐标是( )
A. (66,34) B. (67,33)
C. (100,33) D. (99,34)
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Rt△OA1C1,Rt△OA2C2,Rt△OA3C3,Rt△OA4C4…的斜边都在坐标轴上,∠A1OC1=∠A2OC2=∠A3OC3=∠A4OC4=…=30°.若点A1的坐标为(3,0),OA1=OC2,OA2=OC3,OA3=OC4…,则依此规律,点A2014的纵坐标为( )
A. B.
C. D.
例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规定“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2014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 ( )
A.(—2012,2) B.(一2012,一2)
C. (—2013,—2) D. (—2013,2)
例5、如图,已知A1、A2、A3、…、An、An+1是x轴上的点,且OA1=A1A2=A2A3=…=AnAn+1=1,分别过点A1、A2、A3、…、An、An+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B2、B3、…、Bn、Bn+1,连接A1B2、B1A2、B2A3、…、AnBn+1、BnAn+1,依次相交于点P1、P2、P3、…、Pn.△A1B1P1、△A2B2P2、△AnBnPn的面积依次记为S1、S2、S3、…、Sn,则Sn为 ( )
A. B.
C. D.
1、把所有正奇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如下规律分组:(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现有等式Am=(i,j)表示正奇数m是第i组第j个数(从左往右数),如A7=(2,3),则A2015=( )
A.(31,50) B.(32,47)
C.(33,46) D.(34,42)
2、下面每个表格中的四个数都是按相同规律填写的:
根据此规律确定x的值为( )
A.135 B.170
C.209 D.252
3、下面是一个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数阵:
根据数阵排列的规律,第n(n是整数,且n>3)行从左向右数第个数是 .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4、一组等式:12+22+22=32,22+32+62=72,32+42+122=132,42+52+202=212…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9个等式 .
5、计算下列各式的值:观察所得结果,总结存在的规律,运用得到的规律可得= _.
6、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20个同心圆,它们的半径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20,阴影部分是由第1个圆和第2个圆,第3个圆和第4个圆,…,第19个圆和第20个圆形成的所有圆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231π B.210π
C.190π D.171π
7、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6个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9个小圆圈,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2个小圆圈,…,按此规律排列,则第⑦个图形中小圆圈的个数为( )
A.21 B.24
C.27 D.30
8、下列图形是将正三角形按一定规律排列,则第4个图形中所有正三角形的个数有( )
A.160 B.161
C.162 D.163
1、已知一列数2,8,26,80.…,按此规律,则第n个数是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若,,…,是从0,1,2这三个数中取值的一列数,若=1525,,则,,…,中为2的个数是 .
3、观察以下等式:32﹣12=8,52﹣12=24,72﹣12=48,92﹣12=80,…由以上规律可以得出第n个等式为 .
4、一列数:0,﹣1,3,﹣6,10,﹣15,21,…,按此规律第n的数为 .
5、读取表格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n=1
n=2
a2=b1+2c1
b2=c1+2a1
c2=a1+2b1
n=3
a3=b2+2c2
b3=c2+2a2
c=a2+2b2
…
…
…
…
满足的n可以取得的最小整数是 .
6、将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
表中数2在第二行第一列,与有序数对(2,1)对应,数5与(1,3)对应,数14与(3,4)对应,根据这一规律,数2014对应的有序数对为 .
7、如图,下列图案均是长度相同的火柴按一定的规律拼搭而成:第1个图案需7根火柴,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依此规律,第11个图案需根火柴.
A.156 B.157 C.158 D.159
8、如图放置的△OAB1,△B1A1B2,△B2A2B3,…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边AO在y轴上,点B1,B2,B3,…都在直线上,则A2014的坐标是 .
9、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1、O2、O3,…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则第2015秒时,点P的坐标是( )
A.(2014,0) B.(2015,﹣1)
C.(2015,1) D.(2016,0)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4,BC=3,矩形在直线l上绕其右下角的顶点B向右旋转90°至图①位置,再绕右下角的顶点继续向右旋转90°至图②位置,…,以此类推,这样连续旋转2015次后,顶点A在整个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是( )
A.2015π B.3019.5π
C.3018π D.3024π
第01讲 中考数学满分冲刺(一)
典例分析
数字变化规律性问题:
例1、如图,将三个数按图中方式排列,若规定(a,b)表示第a排第b列的数,则(8,2)与(2014,2014)表示的两个数的积是 ( )
A. B.
C. D.
【答案】B.
【考点】探索规律题(数字的变化类----循环问题).
【分析】观察数列,可得,每三个数一循环,,
(8,2)在数列中是第(1+7)×7÷2+2=30个,
∵30÷3=10,∴(8,2)表示的数正好是第10轮的最后一个,即(8,2)表示的数是.(2014,2014)在数列中是第(1+2014)×2014÷2=2029105个,
∵2029105÷3=676368…1,∴(2014,2014)表示的数正好是第676369轮的第一个数,
即(2014,2014)表示的数是1. ∴.
故选B.
例2、在求1+62+63+64+65+66+67+68+69的值时,小林发现:从第二个加数起每一个加数都是前一个加数的6倍,于是她设:S=1+6+62+63+64+65+66+67+68+69 ①,然后在①式的两边都乘以6,得:6S=6+62+63+64+65+66+67+68+69+610 ②;②﹣①得6S﹣S=610﹣1,即5S=610﹣1,所以S=,得出答案后,爱动脑筋的小林想:
如果把“6”换成字母“a”(a≠0且a≠1),能否求出1+a+a2+a3+a4+…+a2014的值?你的答案是 ( )
A. B.
C. D.
【答案】B.
【考点】1.阅读理解型问题;2.探索规律题(数字的变化类);3. 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仿照例题,设S=1+a+a2+a3+a4+…+a2014 ①
在①式的两边都乘以a,得:aS=a+a2+a3+a4+…+a2014+a2015 ②,
②﹣①得:(a﹣1)S=a2015﹣1,∴S=,即1+a+a2+a3+a4+…+a2014=.
故选B.
例3、下面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第1个数:;
第2个数:;
第3个数:;
…
依此规律,在第10个数、第11个数、第12个数、第13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
A. 第10个数 B. 第11个数 C. 第12个数 D. 第13个数
【答案】A.
【考点】1.探索规律题(数字的变化类);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分析】通过计算找出规律,求得第10个数、第11个数、第12个数、第13个数的得数,通过比较得出答案:
第1个数:;
第2个数:;
第3个数:;
…
第n个数:
∴第10个数、第11个数、第12个数、第13个数分别为,
其中最大的数为,即第10个数最大.
故选A.
例4、观察下列等式:
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
解答下列问题:3+32+33+34…+32013的末位数字是( )
A.0 B.1
C.3 D.7
【答案】C.
【考点】探索规律题(数字的变化类――循环问题)。
【分析】观察所给等式,寻找规律:
3n (n=1,2,3,……)的末位数字分别是:3,9,7,1,3,……,四个数一循环,末位数字和为0,
∵2013÷4=503…1,
∴3+32+33+34…+32013的末位数字相当于:3+7+9+1+…+3的末尾数为3。故选C。
例5、设是从这三个数中取值的一列数,若,,则中为0的个数 .
【答案】165.
【考点】1.探索规律题(数字的变化类);2.完全平方公式;3.偶次幂的非负性质.
【分析】∵,则:
.
又∵,
∵.
∵当时,,
∴中有1849个1或,有个0.
例6、观察下列等式:
第一个等式:a1=;
第二个等式:;
第三个等式:;
第四个等式:.
按上述规律,回答以下问题:
(1)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n= = ;
(2)式子a1+a2+a3+…+a20= .
【答案】(1),;(2).
【考点】探索规律题(数字的变化类).
【分析】(1)由前四个等是可以看出:是第几个算式,等号左边的分母的第一个因数是就是几,第二个因数是几加1,第三个因数是2的几加1次方,分子是几加2;等号右边分成分子都是1的两项差,第一个分母是几乘2的几次方,第二个分母是几加1乘2的几加1次方;由此规律解决问题:
(2)把这20个数相加,化为左边的形式相加,正好抵消,剩下第一个数分裂的第一项和最后一个数分裂的后一项,得出答案即可:
a1+a2+a3+…+a20
.
二、图形变化规律性问题:
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1),B(﹣1,1),C(﹣1,﹣2),D(1,﹣2).把一条长为2014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处,并按A﹣B﹣C﹣D﹣A…的规律绕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 ( )
A.(﹣1,0) B.(1,﹣2)
C.(1,1) D.(﹣1,﹣1)
【答案】D.
【考点】1.探索规律题(图形的变化类型----循环问题);2.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点的坐标求出四边形ABCD的周长,然后求出另一端是绕第几圈后的第几个单位长度,从而确定答案:
∵A(1,1),B(﹣1,1),C(﹣1,﹣2),D(1,﹣2),
∴AB=1﹣(﹣1)=2,BC=1﹣(﹣2)=3,CD=1﹣(﹣1)=2,DA=1﹣(﹣2)=3.
∴绕四边形ABCD一周的细线长度为2+3+2+3=10.
∵2014÷10=201…4,∴细线另一端在绕四边形第202圈的第4个单位长度的位置,即线段BC中间离点B2个单位长度的位置,即(﹣1,﹣1).故选D.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孔明做走棋的游戏,其走法是:棋子从原点出发,第1步向右走1个单位,第2步向右走2个单位,第3步向上走1个单位,第4步向右走1个单位…依此类推,第n步的走法是:当n能被3整除时,则向上走1个单位;当n被3除,余数为1时,则向右走1个单位;当n被3除,余数为2时,则向右走2个单位,当走完第100步时,棋子所处位置的坐标是
A. (66,34) B. (67,33) C. (100,33) D. (99,34)
【答案】C.
【考点】1.探索规律题(图形的变化类----循环问题);2.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走法,每3步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且一个循环组内向右3个单位,向上1个单位,∵100÷3=33余1,
∴走完第100步,为第34个循环组的第1步,所处位置的横坐标为33×3+1=100,纵坐标为33×1=33.∴棋子所处位置的坐标是(100,33).故选C.
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Rt△OA1C1,Rt△OA2C2,Rt△OA3C3,Rt△OA4C4…的斜边都在坐标轴上,∠A1OC1=∠A2OC2=∠A3OC3=∠A4OC4=…=30°.若点A1的坐标为(3,0),OA1=OC2,OA2=OC3,OA3=OC4…,则依此规律,点A2014的纵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D.
【考点】1.探索规律题(图形的变化类---循环问题);2.点的坐标;3.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A2OC2=30°,OA1=OC2=3,∴OA2=.
∵OA2=OC3=,∴OA3=.
∵OA3=OC4=,∴OA4=.
……
∴OA2014=,又∵2014=4×503+2,∴点A2014在y轴的正半轴上.
∴点A2014的纵坐标为3.故选D.
例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规定“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2014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 ( )
A.(—2012,2) B.(一2012,一2)
C. (—2013,—2) D. (—2013,2)
【答案】A.
【考点】1.探索规律题(图形的变化类-----循环问题);
2.翻折变换(折叠问题);3.正方形的性质;4.坐标与图形的平移变化.
【分析】首先由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然后根据题意求得第1次、2次、3次变换后的对角线交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即可得规律:第n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为:当n为奇数时为(2-n,-2),当n为偶数时为(2-n,2),继而求得把正方形ABCD连续经过2014次这样的变换得到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
∵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为(2,2),
根据题意得:第1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2),即(1,-2),
第2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2,2),即(0,2),
第3次变换后的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3,-2),即(-1,-2),
第n次变换后的点B的对应点的为:当n为奇数时为(2-n,-2),当n为偶数时为(2-n,2),
∴连续经过2014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2012,2).故选A.
例5、如图,已知A1、A2、A3、…、An、An+1是x轴上的点,且OA1=A1A2=A2A3=…=AnAn+1=1,分别过点A1、A2、A3、…、An、An+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B2、B3、…、Bn、Bn+1,连接A1B2、B1A2、B2A3、…、AnBn+1、BnAn+1,依次相交于点P1、P2、P3、…、Pn.△A1B1P1、△A2B2P2、△AnBnPn的面积依次记为S1、S2、S3、…、Sn,则Sn为 ( )
A. B.
C. D.
【答案】D.
【考点】1.探索规律题(图形的变化类);2.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根据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得出点B1、B2、B3、…、Bn、Bn+1各点坐标,从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S1、S2、S3、…、Sn,进而得出答案:
∵A1、A2、A3、…、An、An+1是x轴上的点,且OA1=A1A2=A2A3=…=AnAn+1=1,分别过点A1、A2、A3、…、An、An+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B2、B3、…、Bn、Bn+1,
∴B1的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2,则B1(1,2).
同理可得:B2的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4,则B2(2,4),B3(2,6)…
∵A1B1∥A2B2,∴△A1B1P1∽△A2B2P1. ∴.
∴△A1B1C1与△A2B2C2对应高的比为:1:2. ∴A1B1边上的高为:.
∴.
同理可得出:,……∴.故选D.
1、把所有正奇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如下规律分组:(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现有等式Am=(i,j)表示正奇数m是第i组第j个数(从左往右数),如A7=(2,3),则A2015=( )
A.(31,50) B.(32,47) C.(33,46) D.(34,4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2015是第=1008个数,设2015在第n组,则1+3+5+7+…+(2n﹣1)≥1008,即,解得:,当n=31时,1+3+5+7+…+61=961;当n=32时,1+3+5+7+…+63=1024;故第1008个数在第32组,第1024个数为:2×1024﹣1=2047,第32组的第一个数为:2×962﹣1=1923,则2015是()=47个数.故A2015=(32,47).故选B.考点:1.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2.综合题;3.压轴题.
2、下面每个表格中的四个数都是按相同规律填写的:
根据此规律确定x的值为( )
A.135 B.170 C.209 D.25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a+2)=20,∴a=9,∵b=a+1,∴b=a+1=9+1=10,
∴x=20b+a=20×10+9=200+9=209,故选C.考点:1.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2.综合题.
3、下面是一个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数阵:
根据数阵排列的规律,第n(n是整数,且n>3)行从左向右数第个数是 .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考点】1.探索规律题(数字的变化类);2.算术平方根.
【分析】观察数据排列规律:从第二行开始,第一个被开方数是前一行最后一个被开方数加1,后面每一个被开方数是前一个被开方数加1;每一行的最后一个数的被开方数是所在的行数乘比行数大1的数.
因此,第行的最后一个数是,
第行的第一个数是,第行的第二个数是,……
第行的第个数是.
4、一组等式:12+22+22=32,22+32+62=72,32+42+122=132,42+52+202=212…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9个等式 .
【答案】92+102+902=912.
【分析】观察不难发现,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积的平方,等于比它们的积大1的数的平方,然后写出即可:
∵12+22+22=32,22+32+62=72,32+42+122=132,42+52+202=212,…,
∴第9个等式为:92+102+(9×10)2=(9×10+1)2,即92+102+902=912.
5、计算下列各式的值:观察所得结果,总结存在的规律,运用得到的规律可得= _.
【答案】.
【考点】1.探索规律题(数字的变化类);2.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分析】∵,
,
,
∴.∴.
6、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20个同心圆,它们的半径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20,阴影部分是由第1个圆和第2个圆,第3个圆和第4个圆,…,第19个圆和第20个圆形成的所有圆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231π B.210π
C.190π D.171π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3π+7π+11π+15π+…+39π
=5(3π+39π)=210π.故选B.
考点:1.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2.综合题.
7、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6个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9个小圆圈,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2个小圆圈,…,按此规律排列,则第⑦个图形中小圆圈的个数为( )
A.21 B.24 C.27 D.30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形得:第1个图形有3+3×1=6个圆圈,第2个图形有3+3×2=9个圆圈,第3个图形有3+3×3=12个圆圈,…,第n个图形有3+3n=3(n+1)个圆圈,当n=7时,3×(7+1)=24,故选B.考点:1.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2.综合题.
8、下列图形是将正三角形按一定规律排列,则第4个图形中所有正三角形的个数有( )
A.160 B.161 C.162 D.16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第一个图形正三角形的个数为5,
第二个图形正三角形的个数为5×3+2=17,
第三个图形正三角形的个数为17×3+2=53,
第四个图形正三角形的个数为53×3+2=161,
故答案为:161.
考点:1.规律型;2.综合题.
1、已知一列数2,8,26,80.…,按此规律,则第n个数是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3n﹣1.
【分析】∵,
∴按此规律,则第n个数是 3n﹣1.
2、若,,…,是从0,1,2这三个数中取值的一列数,若=1525,,则,,…,中为2的个数是 .
【答案】510.
【解析】试题分析:∵,,…,是从0,1,2这三个数中取值的一列数,∴的值只能是1或0,∵,∴,,…,中值为1的个数为:2015-1510=505,∵,
∴,
∴,
∵=1525,∴=2545,
∵=2545,,,,∴,,…,中值为2的个数为:(2545-505)÷4=510.故答案为:510.
考点:1.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2.规律型;3.综合题;4.压轴题.
3、观察以下等式:32﹣12=8,52﹣12=24,72﹣12=48,92﹣12=80,…由以上规律可以得出第n个等式为 .
【答案】.
【考点】1.探索规律题(数字的变化类);2.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分析】通过观察可发现等式左边是平方差公式的形式,被减数是(2n+1)2,
∴第n个等式为:.
4、一列数:0,﹣1,3,﹣6,10,﹣15,21,…,按此规律第n的数为 .
【答案】.
【考点】1.探索规律题(数字的变化类);2.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观察数列,找出规律:
首先发现奇数位置为正,偶数位置为负,即第n的数符号为.其次对应数字依次为
0,
0+1=1,
0+1+2=3,
0+1+2+3=6,
0+1+2+3+4=0+10,
0+1+2+3+4+5=15,0+1+2+3+4+5+6=21,
…
即第n个数字是前项的项数之和,为.
∴第n的数为.
5、读取表格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n=1
n=2
a2=b1+2c1
b2=c1+2a1
c2=a1+2b1
n=3
a3=b2+2c2
b3=c2+2a2
c=a2+2b2
…
…
…
…
满足的n可以取得的最小整数是 .
【答案】7.
【考点】1.探索规律题(数字的变化类);2. 二次根式化简;3.不等式的应用.
【分析】由,
,
,
…
.
∵,
∴.
∴.∵36<2014<37,∴n最小整数是7.
6、将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
表中数2在第二行第一列,与有序数对(2,1)对应,数5与(1,3)对应,数14与(3,4)对应,根据这一规律,数2014对应的有序数对为 .
【答案】(45,12).
【考点】探索规律(数字的变化类).
【分析】由已知可得:根据第一列的奇数行的数的规律是第几行就是那个数平方,第一行的偶数列的数的规律,与奇数行规律相同.
∵45×45=2025,2014在第45行,向右依次减小,
∴2014所在的位置是第45行,第12列,其对应的有序数对为(45,12).
7、如图,下列图案均是长度相同的火柴按一定的规律拼搭而成:第1个图案需7根火柴,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依此规律,第11个图案需根火柴.
A.156 B.157 C.158 D.159
【答案】B。
【考点】探索规律题(图形的变化类)。
【分析】寻找规律:
第1个图案需7根火柴,7=1×(1+3)+3,
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13=2×(2+3)+3,
第3个图案需21根火柴,21=3×(3+3)+3,
…,
第n个图案需n(n+3)+3根火柴,∴第11个图案需:11×(11+3)+3=157(根)。选B。
8、如图放置的△OAB1,△B1A1B2,△B2A2B3,…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边AO在y轴上,点B1,B2,B3,…都在直线上,则A2014的坐标是 .
【答案】(2014,2016).
【考点】1.探索规律题(图形的变化类);2.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4.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直线AA1的解析式为:,进而得出A,A1,A2,A3坐标,进而得出坐标变化规律,进而得出答案:
如答图,过B1向x轴作垂线B1H,垂足为H,
由题意可得:A(0,2),AO∥A1B1,∠B1OH=30°,
∴HO=OB1cos30°=.
∴B1的横坐标为:,则A1的横坐标为:.
连接AA1,可知所有三角形顶点都在直线AA1上,
∵点B1,B2,B3等都在直线上,AO=2,∴直线AA1的解析式为:.
∴y,∴A1(,3),
同理可得出:A2的横坐标为:2,∴.
∴A2(2,4),A3(3,5),…,A2014(2014,2016).
9、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1、O2、O3,…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则第2015秒时,点P的坐标是( )
A.(2014,0) B.(2015,﹣1) C.(2015,1) D.(2016,0)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的周长为:,∵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点P1秒走个半圆,当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1秒时,点P的坐标为(1,1),当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2秒时,点P的坐标为(2,0),当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3秒时,点P的坐标为(3,﹣1),当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4秒时,点P的坐标为(4,0),当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5秒时,点P的坐标为(5,1),当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6秒时,点P的坐标为(6,0),…,∵2015÷4=503…3,∴A2015的坐标是(2015,﹣1),故选B.
考点:1.规律型:点的坐标;2.规律型;3.综合题;4.压轴题.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4,BC=3,矩形在直线l上绕其右下角的顶点B向右旋转90°至图①位置,再绕右下角的顶点继续向右旋转90°至图②位置,…,以此类推,这样连续旋转2015次后,顶点A在整个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是( )
A.2015π B.3019.5π C.3018π D.3024π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转动一次A的路线长是:,转动第二次的路线长是:,转动第三次的路线长是:,转动第四次的路线长是:0,转动五次A的路线长是:,以此类推,每四次循环,故顶点A转动四次经过的路线长为:++2π=6π,2015÷4=503余3,顶点A转动四次经过的路线长为:6π×504=3024π.故选D.
考点:1.旋转的性质;2.弧长的计算;3.规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