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5解决问题 教案(2课时表格版+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5解决问题 教案(2课时表格版+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11 17:37:19

文档简介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能够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列综合算式。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解法、引导法。
学法 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环节
学案
教案
设计意图
自主
学习
一、复习旧知
1. 算一算。
15×8=     26×30=
190×2=    27×15=
22×16=    35×17=
2. 新兴小区一幢楼有16层,每层有3个单元,一共有多少个单元?
二、探究新知
1. 某小区一幢楼有16层,每层有3个单元,每层每个单元住12人,这幢楼一共住多少人?
2. 小明和妈妈到市场去买鸡蛋,总共买了5箱,每箱有3层,每层有15个鸡蛋。小明和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鸡蛋?
一、情境导入
教师:你们会用毛笔写字吗?(自主回答)
教师:甜甜写毛笔字写得很好。她每天练2张毛笔字,每张上有12个字,甜甜2个星期(14天)练了多少个字?
教师:你们想到解决方法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探索今天的内容。
二、引导自学
1. 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52页的相关内容,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习题,并记录疑问。
2. 自我检测。
组织同桌间互相检查,并交流问题。
3. 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收集学生提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解答。
通过解决具体生活场景中出现的问题来锻炼同学们对连乘的掌握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法地思考问题。
质疑
探究
知识点: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1. 幼儿园准备给每个小朋友每天准备2根香蕉和1个苹果,全班有36人,一星期(5天)一共要准备多少根香蕉?
2. 超市购进一批鸡蛋,每盒有16个鸡蛋,每箱有4盒,12箱共有多少个鸡蛋?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1. 教师出示知识点对应的练习,强调独立观察并完成。
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
3. 教师抽查2~3个小组的学生发言,并对学生发言做出评价。
4. 教师强调:本课时主要学习了连乘的应用,解决问题时方法具有多样性,而且既可以分步骤解答,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
探究点的设立着眼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连乘应用题的不同解法。
实践
应用
一、随堂练习
1. 1只青蛙1天吃38只害虫。照这样计算,30只青蛙4天能吃多少只害虫?
2. 每个书架有2层,每层可放36本书,学校有20个这样的书架。一共可放多少本书?
二、拓展练习
强强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一半,第二天又看了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36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五、课后巩固作业
课后完成“拓展练习”。
提示:由题意可知,第二天未看时还剩:36×2=72(页),即全书的一半是72页,则这本书共有:72×2=144(页)。
参考答案:36×2×2=144(页)
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自我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你们都掌握了吗?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在两位数乘两位数应用题的解答中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同时也会起到一个验证结果的重要作用。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它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不仅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需的思维形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可以:1. 注重课本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 教学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3. 联系生活实际巧设情境,培养探索意识。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5. 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难点 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最终列出综合算式,尝试多种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解法,引导法。
学法 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
环节
学案
教案
设计意图
自主
学习
一、复习旧知
1. 用竖式计算。
624÷8= 451÷3=
900÷6= 677÷6=
2. 一辆三轮车一次可以运送货75千克,4辆三轮车6次可以运送货多少千克?
二、探究新知
1. 李旭的电脑公司新进一批电脑,总共有360台,职员搬进来时总共搬了3箱,已知每箱有2层,那么每层有多少台电脑?(用两种方法解答)
2. 4只猫头鹰2个月总共吃了160只田鼠,平均每只猫头鹰每个月吃多少只田鼠?(用两种方法解答)
一、情境导入
教师:植树节,同学们去植树,植完后,看到整个山坡都是小树苗非常开心。整个山坡上总共栽了256棵树苗,同学们分了4组,每组栽2排,那么每排有多少棵树苗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帮他们算出来吗?
教师:这个问题我们将会在今天的学习中找到答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今天的新内容。
二、引导自学
1. 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53页的相关内容,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习题,并记录疑问。
2. 自我检测。
组织同桌间互相检查,并交流问题。
3. 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收集学生提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进行课堂释疑。
通过实际问题和生活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质疑
探究
知识点: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 64个杯子装进2个盒子,每个盒子有4列,每列有多少个杯子?(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
2. 432元钱可以买3套衣服。如果每件上衣和每条裤子的价钱相等,那么每件上衣多少钱?每条裤子多少钱?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1. 教师出示知识点对应的练习,强调独立观察并完成。
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
3. 教师抽查2~3个小组的学生发言,并对发言进行评价。
4. 教师强调: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步骤有序的解答。
探究点的设立着眼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实践
应用
一、随堂练习
1. 计算。
126÷(3×2)=
256÷4÷2=
620÷2÷2=
192÷(2×2)=
2. 要将128个梨装进箱子,每一层可以装8个,每箱4层,能装多少箱?
二、拓展练习
2辆卡车3次可运煤48吨,3辆这样的卡车5次可运多少吨煤?
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五、课后巩固作业
课后完成“拓展练习”。
提示:先按连除应用题的解法求出1辆卡车1次运煤的吨数,然后按连乘应用题的解法求出3辆卡车5次运煤的吨数。
参考答案:48÷2÷3=8(吨)
8×3×5=120(吨)
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注重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自我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运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我发现有些同学分步计算时计算准确,在整合成综合算式时却出了问题,这样的同学在课后一定要多加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难点是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连除问题时的一种简便算法是先将后两项进行乘法计算再相除,但是首先需要考虑这种相乘得数是否具有意义,如果没有就需要分别相除。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明确条件和问题是最重要的和最关键的,先引导学生思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尝试分析条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想好后再尝试解答,接着让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然后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重点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