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景阳冈 (课件+素材)(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6.景阳冈 (课件+素材)(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1 17:56:51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6 景阳冈
走近作者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传》。《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
相关资料
《水浒传》 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解词语
客官|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
但凡|凡是;只要是。例句:但凡平时用点功,也不至于考得这么差。
结伙|跟人结成一伙。例句:我们要关注整个集体,而不要拉帮结伙。
解词语
时辰|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作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用地支做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半夜三更|深夜。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到伤害。
解词语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例句:那个老人腿脚不好,踉踉跄跄地走在大街上。
寻思|思索;考虑。
咆哮|(猛兽)怒吼。例句:老虎一阵咆哮,吓得小动物们四处逃散。

近义词
咆哮—怒吼 耻笑—讥笑
恰好—正好 踉踉跄跄—摇摇晃晃
反义词
好心—恶意 耻笑—赞扬
踉踉跄跄—稳稳当当
词语搭配
(厌厌)地相傍下山 (渐渐)地坠下去
(紧紧)地揪住 (败落)的山神庙
词语拓展
描写人走路姿态的四字词语:踉踉跄跄 步履蹒跚 跌跌撞撞 蹦蹦跳跳 健步如飞 轻手轻脚 摇摇晃晃 昂首阔步
文本解读
1.试着给这家酒店写一段符合年代特点的广告语,然后说说此处写“三碗不过冈”有什么作用。
客官莫夸酒量好,只须饮我三碗酒,前面山冈过不了!
“三碗不过冈”为故事的情节展开做铺垫,这是下文店家开始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
文本解读
2.从这些写武松吃酒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豪爽,吃酒“一饮而尽”,说话简洁有力;他倔强,面对店家劝他不要再吃酒,他反问“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没地不还你钱”;他酒量惊人,已经吃了三碗酒,还要求店家“再筛三碗来我吃”。
文本解读
3.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来写店家劝说武松不要过冈的过程?
一是交代山里有“大虫”,为武松打虎做好铺垫。二是突出武松的性格特点,武松不相信店家的话,怀疑店家图财害命,说明武松性格中有谨慎多疑一面;武松说“便有大虫,我也不怕”,突出了武松英勇无畏的特点。
文本解读
4.武松棒不离手,上景阳冈先“提了梢棒”,后“横拖着梢棒”,从这一“提”一“拖”了什么?
从“提”中,我体会到武松刚走出酒店时“不怕”的状态;从“拖”中,我体会到武松随意洒脱的心理。
文本解读
5.武松读过榜文后,内心起了微妙的变化。简单分析一下他的心理活动,并说说由此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不是好汉,难以转去”,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由此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倔强、固执、英勇无畏的人。
文本解读
6.老虎对武松的攻击主要用了哪三招?武松对付这三招只用了一个办法,是什么?武松这样接招有什么好处?
老虎的进攻:一扑,一掀,一剪。武松只用了一招:躲闪。武松这样接招的好处是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了它的锐气。
文本解读
7.找一找这一自然段描写武松打虎动作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轮”“劈”“揪”“按”“踢”“提”“打”。这些词语字字千钧,生动形象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
文本解读
8.武松担心再来老虎自己斗不过,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的形象是否矛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矛盾。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此时他已筋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后一自然段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具体。
难点探究
本文是如何表现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本文通过对武松的语言、心理、动作进行描写,将武松的英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语言描写 “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武松根本不相信“三碗不过冈”的警告,显示了他英勇无畏、豪爽要强的性格。
难点探究
当店家好心劝阻他天晚不要独自过冈,以防被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便有大虫,我也不怕。”“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难点探究
心理描写 文中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反映了武松的内心变化过程,也透露出他的英雄气概。如在他看到官府的榜文,知道真的有虎时,他想:“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
难点探究
动作描写 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三闪”,这是面对猛虎的突然袭击而机智避让的“三闪”,说明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难点探究
接着,武松“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这里的“轮”“劈”“揪”“按”“踢”“提”“打”几个动词,字字千钧,生动形象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刻画了武松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
结构图解
景阳冈
豪放倔强
勇武机敏
喝酒

武松进店喝酒
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上冈
不信告示
决定上冈
打虎
机智勇敢
徒手斗虎
下冈
筋疲力尽
挨下冈来
主题归纳
主题: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之后,趁着酒劲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爽、勇武而又机敏的性格特点。
主题归纳
感悟:武松独闯景阳冈,借着酒劲,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经典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武松喝酒豪气冲天,言谈倔强果敢,打虎浑身是胆——经典的人物形象令人惊叹不已!徜徉在古典名著的长廊,我们似乎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目睹了英雄好汉的豪迈壮举,这将激发我们阅读经典、感悟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浓厚兴趣。景阳冈
一、走近作者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传》。《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
二、相关资料
《水浒传》 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三、解词语
客官|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
但凡|凡是;只要是。例句:但凡平时用点功,也不至于考得这么差。
结伙|跟人结成一伙。例句:我们要关注整个集体,而不要拉帮结伙。
时辰|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作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用地支做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半夜三更|深夜。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到伤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例句:那个老人腿脚不好,踉踉跄跄地走在大街上。
寻思|思索;考虑。
咆哮|(猛兽)怒吼。例句:老虎一阵咆哮,吓得小动物们四处逃散。
四、近义词
咆哮—怒吼 耻笑—讥笑 恰好—正好 踉踉跄跄—摇摇晃晃
五、反义词
好心—恶意 耻笑—赞扬 踉踉跄跄—稳稳当当
六、词语搭配
(厌厌)地相傍下山 (渐渐)地坠下去 (紧紧)地揪住 (败落)的山神庙
七、词语拓展
描写人走路姿态的四字词语:踉踉跄跄 步履蹒跚 跌跌撞撞 蹦蹦跳跳 健步如飞 轻手轻脚 摇摇晃晃 昂首阔步
八、文本解读
1.试着给这家酒店写一段符合年代特点的广告语,然后说说此处写“三碗不过冈”有什么作用。
客官莫夸酒量好,只须饮我三碗酒,前面山冈过不了!
“三碗不过冈”为故事的情节展开做铺垫,这是下文店家开始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
2.从这些写武松吃酒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豪爽,吃酒“一饮而尽”,说话简洁有力;他倔强,面对店家劝他不要再吃酒,他反问“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没地不还你钱”;他酒量惊人,已经吃了三碗酒,还要求店家“再筛三碗来我吃”。
3.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来写店家劝说武松不要过冈的过程?
一是交代山里有“大虫”,为武松打虎做好铺垫。二是突出武松的性格特点,武松不相信店家的话,怀疑店家图财害命,说明武松性格中有谨慎多疑一面;武松说“便有大虫,我也不怕”,突出了武松英勇无畏的特点。
4.武松棒不离手,上景阳冈先“提了梢棒”,后“横拖着梢棒”,从这一“提”一“拖”了什么?
从“提”中,我体会到武松刚走出酒店时“不怕”的状态;从“拖”中,我体会到武松随意洒脱的心理。
5.武松读过榜文后,内心起了微妙的变化。简单分析一下他的心理活动,并说说由此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不是好汉,难以转去”,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由此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倔强、固执、英勇无畏的人。
6.老虎对武松的攻击主要用了哪三招?武松对付这三招只用了一个办法,是什么?武松这样接招有什么好处?
老虎的进攻:一扑,一掀,一剪。武松只用了一招:躲闪。武松这样接招的好处是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了它的锐气。
7.找一找这一自然段描写武松打虎动作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轮”“劈”“揪”“按”“踢”“提”“打”。这些词语字字千钧,生动形象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
8.武松担心再来老虎自己斗不过,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的形象是否矛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矛盾。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此时他已筋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后一自然段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具体。
九、难点探究
本文是如何表现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本文通过对武松的语言、心理、动作进行描写,将武松的英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语言描写 “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武松根本不相信“三碗不过冈”的警告,显示了他英勇无畏、豪爽要强的性格。
当店家好心劝阻他天晚不要独自过冈,以防被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便有大虫,我也不怕。”“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心理描写 文中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反映了武松的内心变化过程,也透露出他的英雄气概。如在他看到官府的榜文,知道真的有虎时,他想:“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
动作描写 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三闪”,这是面对猛虎的突然袭击而机智避让的“三闪”,说明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接着,武松“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这里的“轮”“劈”“揪”“按”“踢”“提”“打”几个动词,字字千钧,生动形象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刻画了武松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
十、结构图解
十一、主题归纳
主题: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之后,趁着酒劲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爽、勇武而又机敏的性格特点。
感悟:武松独闯景阳冈,借着酒劲,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经典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武松喝酒豪气冲天,言谈倔强果敢,打虎浑身是胆——经典的人物形象令人惊叹不已!徜徉在古典名著的长廊,我们似乎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目睹了英雄好汉的豪迈壮举,这将激发我们阅读经典、感悟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浓厚兴趣。
十二、教材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遣到不:除的词谗。如“梢棒、筛酒”,可以猜一猜意思意思。
点拨:读古典名著原文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不懂的词语,这时我们可以联系文中描写的场景,结合现实情况,找到能替换的词语。如“筛酒”一词,通过“满满筛一碗酒来”可以推知,“筛酒”的意思是盛酒。根据这种方法,可以判断很多词语的意思。梢棒:棍棒。客官:顾客。榜文:告示。大虫:老虎……
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喝酒→(  )→(  )→(  )
点拨:想一想,故事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再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每部分写了什么。
参考答案:上冈 打虎 下冈
故事的主要内容:武松行路多日,来到一家酒店,他不顾店家劝阻,执意喝了很多酒。酒后便上景阳冈,看到榜文才知果真有虎。酒力发作,待要躺下休息时,一只猛虎跳了出来。武松在巧妙躲开猛虎攻击后,赤手空拳加以反击,最后打死猛虎。武松担心还有其他的老虎,便一步步走下冈子。
3.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点拨:课文的第⑥⑦自然段讲了武松打虎的经过。读一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作孝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老虎和武松的动作是怎样的,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讲的时候,要注意语气,以突出老虎的凶猛和武松的英勇。可以用夸张的语气来讲述,语速要有快有慢。如描写老虎进攻的部分,可以讲得稍快,而讲武松的“闪”,语气要轻一点,突出武松动作的灵敏。
4.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
点拨:要用批判的眼光来读文章,吸收积极的一面,摒弃消极的一面。武松打虎,展示了他英勇无畏的一面,但是在有些人看来也有鲁莽的成分,因为万一打不过老虎,就白白丢了性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只要理由恰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