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1 15:3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历史八年级下
第一、二单元检测题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每周一早上,我们升国旗、唱国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A.《马赛曲》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义勇军进行曲》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起的制度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3.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49-1956年处应该填写
1884—1912年: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7—1936年:十年对峙,渐趋合作
1949-1956:?
1978至今: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日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4.小张同学查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开国大典”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定小张想了解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 B.周恩来 C.毛泽东 D.彭德怀
5.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 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6.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他是
A.邱少云 B.黄继光 C.董存瑞 D.刘胡兰
7.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地主和富农
占农村人口不到10%
占有土地70%-8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90%
占土地20%-30%
A.《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时间是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6年
9.开着解放牌汽车,奔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这种情景会出现在
A.“一五”计划完成时 B.抗美援朝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新中国成立时
10.一五计划的内容不包括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D.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一切权力属于
A.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 D.中央军委
12.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13. 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
A.“最可爱的人”——焦裕禄 B.“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
C.“党的好干部”——王进喜 D.“铁人”-----邱少云
14.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制度的建立,其标志分别是
A.开国大典、“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土地改革的完成,“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开国大典、三大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
15.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 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长达十年之久的文革结束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16小题14分,第17小题19分,第18小题7分,共40分。
16.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4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1)这三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时间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6分)
(2)请从三幅图中任意选择一幅图,谈谈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4分)
(3)简要分析这三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2分)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什么方针?(2分)结果如何?(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特点?(2分)这与哪一事件有关?(2分)这一事件有何意义?(3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了什么运动?(2分)造成了怎样的危害?(2分)
18.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新中国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7分)
(1)1949年9月,为了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工作,我国召开了什么会议?会议上通过了哪一个重要文献?其性质是什么?(3分)
(2)我国何时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这部宪法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3分)
人教部编历史八年级下
二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B
C
D
B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D
B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16小题14分,第17小题19分,第18题7分,共40分。
16.(1)①图一为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2分)②图二为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2分)③图三为1950年进行的土地改革。(2分)
(2)图一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图二意义:抗美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图三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们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以上任选一个写完整即可得4分)
(3)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抗美援朝的胜利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4分)
17.(1)①状况: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2分)②方针:“一五”计划。(2分)③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4分)
(2)①特点: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2分)②事件:三大改造。(2分)③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分)
(3)①反映了“大跃进”运动。(2分)危害: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2分)
18.(1)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分)②《共同纲领》。(1分)③临时宪法。(1分)
(2)①1954年。(1分)②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分)③主要内容: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分,或者答“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