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三首 课件(5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 古诗三首 课件(5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1 13:2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古诗三首
会写7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学习目标

1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全文。

3
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著有《韩君平诗集》。此诗创作于中唐以后,当时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宦官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的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xié)称为“五言之
冠冕(miǎn)”。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yǐng)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

生字学习
会写的字











































































多音字





hóu:侯爵 侯门似海

hòu:闽(mǐn)侯(地名)


mò:含情脉脉

mài:脉搏 脉动

形近字


侯(hóu)公侯

候(hòu)等候

章(zhānɡ)文章

障(zhànɡ)障碍

盈(yínɡ)充盈

监(jiān)监察

栖(qī)栖身

牺(xī)牺牲


词语学习

①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④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词语理解
⑤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⑥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⑦迢迢牵牛星:选自《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
⑧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⑨擢:伸出,抽出。
⑩素:白皙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谊的样子。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
白霜。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点拨:一二句要语速缓慢。三四句要读出痛心疾首的悲愤。

朗读指导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点拨:全诗要读出与爱人分别的悲伤之意。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点拨:一二句,通过“地白”“乌鸦”
“冷露”“桂花”衬托了庭院的寂静凄冷,二三句含蓄地道出了思乡之情,朗读时语调悲伤,读出无奈之感。


寒食
1.此诗和什么节日相关?请简要概述节日的意义和主要活动。
《寒食》和寒食节有关,为了纪念介子推,主要活动有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


整体感知
2.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寒食》的大意。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3.说说此诗的体裁。
《寒食》是一首刻画寒食节夜晚走马传烛图的七言绝句。

1.诗的首句是一个什么句式?
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2.诗的第二句中哪一个字是间接地写风?
“斜”。

课文解读
3.将首句的“飞花”改成“落花”或者“开花”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改了之后就不能体现“飞”字的动态强烈,无法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不能说明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且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蕴意深远。
4.诗中运用典故的是哪两句诗?请找出来进行赏析。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写法借鉴
白描和工笔的区别:
白描是在文学创作上,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如孟浩然《春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的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而工笔则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如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诗人紧扣题目中的“待”字,描写了待客的种种情景。接着又描写听觉上的幻境,然后又通过景物描写(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从早到晚,友人还是没有来,而是自己多情(空复情),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急切心情以及好友未至的怅惘心情。
运用示例:

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
“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示例点评:
就在这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寒食》这首诗借汉喻唐,强烈讽刺了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另外两首古诗,体会节日与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联系。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寒食


无处不飞花
白天 春意浓浓
东风御柳斜
流露不满
汉宫传蜡烛
夜晚 热闹非凡
轻烟散侯家


迢迢牵牛星
1.你知道《迢迢牵牛星》和什么节日相关吗?
《迢迢牵牛星》与七夕节有关,别称乞巧节,是中国古代的妇女节,主要进行祈福、拜织女、吃巧果、染指甲、结扎巧姑等活动。


整体感知
2.结合注释,说说看这首五言古诗讲述的是什么?
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1.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以牵牛、织女起兴,借事托物,点明了描写的对象。
2.“纤纤”写出了织女的什么特点?“札札”说明了什么?
“纤纤”写出了织女的素手之美。“札札”说明了织布的繁忙和辛苦。

课文解读
3.“泣涕零如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将眼泪比作雨,极言眼泪之多,体现了织女因与丈夫分隔两地而流露出深深的思念和牵挂。

4.本诗的叠音词有哪些?它们有什么样的使用效果?
“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显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汉灿烂的视觉感受。“纤纤”是形容双手洁白、美丽而

纤细,写出了织女的柔美。“札札”是拟声词,状织机之声,写出了织女织布的辛劳。“盈盈”,清澈的样子,但这里也可以形容女子仪态的美好,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现于河汉。叠音词的使用,使诗歌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和婉转流利的音乐美,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结构图示


两星现状——隔河相望——托物起兴

思念牛郎——悲情伤怀

咫尺天涯——痛苦哀怨
相思的痛苦哀怨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1.此诗的体裁是什么?它和哪个节日相关?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与中秋节有关。
2.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此诗含义的理解。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整体感知
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
“地白”,给人予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
2.“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什么作用?
既有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

课文解读
3.“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
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4.“落”换成“在”好吗?为什么?
不好。换了之后就不能体现出愁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既无动感,形象也不新颖。
5.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的是哪一句诗?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的诗句?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宋 ] 李觏《乡思》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唐 ] 张九龄《西江夜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6.赏析整首诗。
首句用“地白”给人以积水空明、清冷之感,使人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朴实、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第二句诗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第三句点明望月,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末句用委婉的问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学习了本课,我们了解到古诗《寒食》通过寒食节一副走马传烛图来表达对权宦的不满,《迢迢牵牛星》借助牛郎织女的传说来寄予相思之情,《十五夜望月》则在中秋之夜抒发了诗人怀远的情思,最后再朗读一遍,仔细体味其中的感情吧!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中秋月色(写景):秋浓 夜浓 露重
月下怀人(抒情):情浓 情深 情重
十五夜望月

望月怀人 情景交融
1.描写节日气氛的成语。
合家团圆 喜出望外 团团圆圆
情真意切 喜气洋洋 和气致祥
合家欢乐 幸福美满 花好月圆

拓展延伸
2.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
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寒食》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
2.《迢迢牵牛星》选自《_______ _ 》,作者不详,写作年代大约在_______ _。
3.《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所作《________》一首颇有名。


当堂测试
古诗十九首
韩翃
唐代
东汉末年
宫词
王建
唐代
皎皎河汉女
迢迢牵牛星
日暮汉宫传蜡烛
春城无处不飞花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 ,寒食东风御柳斜。
,轻烟散入五侯家。 ② , 。
纤纤擢素手, 。
终日不成章, 。
河汉清且浅, 。
盈盈一水间, 。 ③ ,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泣涕零如雨
札札弄机杼
中庭地白树栖鸦
相去复几许
脉脉不得语
今夜月明人尽望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②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课后习题
③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