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古代诗歌五首
(其二)
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诗圣
——杜甫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望岳
杜甫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能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通过分析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思,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能联系写作背景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从炼字或修辞等角度赏析诗中名句。
4.背诵全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现存诗1400首,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有《杜工部集》。
作者简介: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深察人民的疾苦,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其作品也多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其诗风沉郁顿挫。代表作品有:《春望》《登高》 《蜀相》《北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三吏》、《三别》更是是他的名篇。
《三吏》指:《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指:《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南游吴越。
二、长安十年时期(35-44岁):天宝十四载(755)十月,再赴长安,谋求政治出路。 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
三、战乱流离时期(44-48岁):是诗人生活的激烈动荡期。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guǎn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四、漂泊西南时期(48-59岁逝世):晚年之际,贫病交加,生活窘困。48岁-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两年,写了很多诗。57岁乘船出峡,想回家乡。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
杜甫的创作历程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战乱流离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春望》、“三吏”、“三别”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兵车行》 《丽人行》
杜甫生平创作四阶段
本诗写于作者读书和漫游时期。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这一年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gǔn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gǔn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正是所谓的“开元盛世”,国泰民安,大唐就像个强壮的青年,有着无尽的理想和希望,宽广的胸怀似乎包容的下所有的豪情。这时正值青年的杜甫正在游历,他第一次游齐赵时路过“五岳之尊”的泰山,写下《望岳》一诗。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南岳:
(位于湖南中部等县境内海拔1290米。南岳古木参天,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郁香,以风景秀丽著称。 )
衡山
西岳:
(位于陕西华阴县城南。海拔2160米,以险峻著称。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 )
华山
北岳:
(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东,海拔2017米。恒山分东西两峰,双峰对峙,浑水中流。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楼台殿宇,以幽静著称。)
恒山
中岳:
嵩山
(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境内,海拔1440米,以峻闻名。嵩阳书院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山西部北麓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发源地,也是我国少林拳的发源地。)
东岳:
(坐落在山东省中部,为中国五岳之首,古称“岱宗”,海拔1545米,泰山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它是历朝统治者祭天的场所. )
泰山
中岳嵩山
西岳华山
东岳泰山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湖南
山东
河南
1290米
2160米
陕西
2017米
山西
1440米
1545米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有 关 作 品
杜甫《望岳》共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课文选诗是望泰山。
《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经过泰山时,遥望泰山而作的,因此题名《望岳》。
《望岳》是一首五言律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诵读诗歌
正音、明节奏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ài
fú
liǎo
céng
zì
/
/
/
/
/
/
/
/
要求:
读准字音,
声音洪亮。
停顿准确,
感情饱满
多样朗读
疏通诗意
岱宗 夫如何?齐鲁青 未了。
泰山的别称,因居于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
绵绵不尽
助词无义
山色
译文: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它那)苍郁青翠的峰峦山色,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齐鲁大地到处都能看到】
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地的形象,写出了泰山占地面积之广、气势之大。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
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用语言来形容山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简析第一联;
造化 钟 神秀,阴 阳 割 昏 晓。
天地,大自然
聚集
山的北面
山的南面
神奇秀丽
分割
划分
昏暗
明亮
译文:大自然将所有的神奇和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泰山),山的南北两面, (好像)被分割开了,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请你从语言或内容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进行品析。
①诗句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形象。(内容)
②一个“钟”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诗人对泰山的无比赞美之情。(语言)
③一个“割”字,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高大雄伟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语言)
山前(南)向日的一面为“阳”;(水北)
山后(北)背日的一面为“阴”。(水南)
近望
简析第二联;
{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虚
实
描写山之秀美
描写山之高大
荡胸生 曾云, 决 眦 入归鸟。
心胸震荡
荡,激荡.
胸,心胸
通“层”
眼角
裂开
收入眼底,即看到
译文:山中生起的云气,层出不穷,令人心胸激荡;极力睁大眼睛远望鸟儿归入了山林,眼角几乎要裂开了。
“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这样望的出神,这种襟怀之浩荡,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以及感人力量,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简析第三联;
会当 凌 绝顶, 一览 众山小
终当,终要
登
山的
最高峰
看,远望
所有的
以…小
译文:我终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那时一眼望去,四周所有的山峦都会显得渺小了。
简析第四联;
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这两句诗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而来。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
阅读 理解
合作探究:熟读诗歌,思考解答下列问题
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_____”字,二是诗句中的“______”一词。
望
会当
——终当,终要。
泰山山势之高峻。
(齐鲁青末了)
泰山景色之秀美;
泰山地域之广阔;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顸,
一览众山小)。
(造化钟神秀)
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远望泰山地域广大
近望泰山高大秀美
细望泰山情由景生
极望所感抒怀言志
“望”的角度不同: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整体
景物
感受
抒发
理想
热情歌颂了泰山的________气势和________的景色。
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__________的远大抱负。
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兼济天下”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首联写远望色,写泰山的整体形象,描绘泰山地域之广大;
颔联写近望势,描绘泰山山势之高大雄伟和景色之神奇秀丽;
颈联写细望景,写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描绘泰山之层云和归鸟;
尾联写想像中极目远望情,抒发诗人之豪情壮志及心底的愿望 。
总 结
拓展延伸
诗中有一句千古名句,饱含哲理,你知道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两句是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由写景转入抒情,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饱览群山风光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把登临绝顶作为实现人生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象征。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自信和敢于面对困难,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力争上游的人们。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阐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要高瞻远瞩,有远见卓识。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结:
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泰山风景一饱眼福
天烛峰
泰山佛光是岱顶奇观之一。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象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故得名“佛光”或“宝光”。泰山佛光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据记载,泰山佛光大多出现在6-8月中半晴半雾的天气,而且是太阳斜照之时。
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整个过程象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瞬息间变幻出千万种多姿多彩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高歌。?
云海玉盘是岱顶的又一奇观。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加之夏季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如果无风,在岱顶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远处的群山全被云雾吞没,只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近处游人踏云驾雾,仿佛来到了天外。微风吹来,云海浮波,诸峰时隐时现,像不可捉摸的仙岛,风大了,玉盘便化为巨龙,上下飞腾,倒海翻江。
总结全文
全诗围绕题目中的“望”字为线索,距离上由远而近,时间上自朝而暮进而想象,由大到小,由望岳到想像将来登岳的情景,既写了泰山的雄伟气势,又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反馈练习
检测一:作者简介填空
杜甫,字__,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____ ,世称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___之称。他是我国__(朝代)伟大的____诗人。他的诗歌被公认为“__ ”,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__ ”。与李白齐名,世称“__ ”。其诗风最大特点是____ 。有《__ 集》。杜甫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 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其中“三吏”是____ 、 ____ 、
____ ,“三别”是____ 、 ____ 、 ____。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工部
唐代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李杜
沉郁顿挫
杜工部
《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1、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远望中泰山
的气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近望所见泰
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形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原文填空:
3、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细望之景,突
出傍晚云气升腾,飞鸟归林之景的句子
是:
—————————————————————
4、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作者展望未
来,表现诗人的壮志与抱负的句子是:
—————————————————————
5、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富有人生哲理的
句子是: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诗人从远望泰山落笔,渲染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初见泰山时的激动、惊叹之情。
B、颔联写近观泰山,描绘了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色彩,突出泰山的神奇阔大。
C、颈联通过动态画面进一步写泰山的高大秀美,写出了诗人长久凝望泰山的神态,突出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之情。
D、尾联写孔子的话,表达了诗人已经登顶泰山后的豪迈之情。
思考:下列对《望岳》一诗理解不当
的一项是: 【 】
A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配图诵读
望岳
杜甫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学习快乐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