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文章的阅读写作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一、预习字词解释:
1、识记字音字形
水泡( )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 )
一霎( ) 戚( ) 熬( )分歧( )
2、掌握解释
水泊粼粼:
各得其所:
信服:
二、作者简介
1、莫怀戚,重庆人,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2、写作背景:(学生自行了解) 三、初读感知
1、题目的作用?给换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2、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
4、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四、解读“”我们“”
1、我们都是谁?什么关系?
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好批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找出对妻子态度的描写的句子并画出来,尝试补充她的话。
五、解读“田野”
1、散步的地方选择很重要,我们选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
2、 “菜花,桑树,鱼塘”是春天典型的景物,体现了春天什么样的景象?
六、解读“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怎么散步的呢? 画出句子。
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七、仿写
运用圆形句式仿写一段生活中的片段,分享。
?
6 散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文章的阅读写作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开篇语
二、 解读“我们”
(一)、我们都是谁?什么关系?
(二)、关于我,母亲和儿子。
一篇文章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呢?读句子体会。
1.小家伙突然叫了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思考:对这三个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言为心声,请通过人物语言来分析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找同学分析。
(三)、关于妻子。
1.文章中没有对妻子进行语言描写,但是有一句对妻子态度的描写,请找出来。(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比较句子表达,分析原句的好处,为什么?
2.在文中,没有让妻子说话,而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这是一种留白的写作方法。现在请你结合语境补充一下妻子的话。
我说:“走大路。”
妻子说:“______ 。”
(四)、小结: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中的“我们”是母慈,子孝,媳贤,孙慧的温暖阳光和谐的一家人。
2、写人物的技巧,“一言可传神,无言亦传神。”
三、解读“田野”
(一)、散步的地方选择很重要,我们选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
(二)、思考“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这个叹号包含了什么样的发现?
(三)、“菜花,桑树,鱼塘”是春天典型的景物,体现了春天什么样的景象?
(四)、如果没有这些景物的描写,会怎么样?(出示句子,体会赏析)
(五)、小结: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中的“田野”是春意盎然的田野,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野。
2、景物(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
四、解读“散步”
(一)、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怎么散步的呢?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体会句子,感受语言风格特点。
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二)出示句子,理解句子为什么反复重复“我的”,强调什么?
(三)、读句子,体会写作特点: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四)、小结:
神奇的圆形句式,内容照应,形式相似,两两对称,情感相融。
五、读而有感
1、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那么这一切还使你想起了什么呢?
补白:这一切,还使我想起了------
2、小结:再读感悟
六、作业布置:
1、拓展阅读龙应台的《散步》
2、运用圆形句式仿写一段生活中的片段,下节课分享。
七、板书设计:
6 散步
我们 在田野 上散步。
课件24张PPT。
散步
莫怀戚 《散步 》这篇年轻、朴素的短文,同时入选大陆、香港、台湾的各地的中学教材,获得无数人的喜欢。它已经成为了传奇。我们在田野上散步。 一解读我们我们都是谁?什么关系?
关于我,母亲和儿子 这些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1.小家伙突然叫了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关于妻子
我说:“走大路。”
妻子说:“______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比较句子:
妻子呢,她总是听我的。
妻子呢,她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关于妻子
我说:“走大路。”
妻子说:“______ 。”留白:为了文章结构紧凑,表意的含蓄,把一些情节省略不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补白小结: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中的“我们”是母慈,子孝,媳贤,孙慧的温暖阳光和谐的一家人。
2、写人物的技巧,“一言可传神,无言亦传神。” 二解读田野
散步的地方选择很重要,我们选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儿······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叹号包含了什么样的发现?
她的眼睛顺着小路望过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1、“菜花,桑树,鱼塘”是春天典型的景物,体现了春天什么样的景象?
2、关于“菜花,桑树,鱼塘”的古诗你能说上来吗?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池塘生春草,远流变鸣禽。
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这样,
我们就在阳光下,
向着那
菜花、桑树和鱼塘
走去了。
如果没有这些景物描写会怎么样呢?少了什么? 小结:
景物(环境)描写作用:
春天的气息被渲染出来了
幸福的心境被烘托出来了
推动情节发展的细节被铺垫出来了
多元的主题被暗示出来了 三解读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怎么散步的呢?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思考:1、体会句子,感受语言风格特点。
2、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文章为什么反复重复“我的”,在强调什么?读句子,体会写作特点: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小结:
神奇的圆形句式,内容照应,形式相似,两两对称,情感相融。 四读而后感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那就是······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切,还使我想起了------
作业布置:
1、拓展阅读龙应台的文章《散步》
2、运用圆形句式仿写一段生活片段在积累本,下节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