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驿路梨花 课件(22张PPT)+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4 驿路梨花 课件(22张PPT)+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1 15:22:15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R·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本课目标
1.学习略读
2.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
3.理解本文题目的妙处。检查预习:
生字词
驿路( ) 竹篾( )
撵走( ) 修葺( )
恍惚( ) 陡峭( )
露宿( ) 漆黑( )
麂子( ) 晶莹( )
yìmièniǎnqìhuǎng hūdǒusùqījǐyíng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
通过精读了解某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篇小说2016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
1.全文始终围绕“一个问题”题展开的?
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出现、发展过程,情节应该如何安排?解放军过夜盖茅屋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瑶族老人借住送米“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小茅屋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
第二天他们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 。 姐姐梨花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姐姐出嫁后,是妹妹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瑶族老人,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一个月后,把吃的东西还回时,碰到来这小屋投宿的我和老余。
文似看山不喜平
平铺直叙是为文之大忌。而要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鸭如花
泼淘米水的时候,徐五婆发现了逃犯。文章设置误会和悬念有什么表达效果? 设置误会和悬念:可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跌宕起伏,造成文章的层次美,发人深思,引人入胜,更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梨花 课文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以自然美景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实写,指自然界的梨花。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写,指自然界的梨花 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美丽的梨花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照应题目,点明文章主题。梨花自然界的花梨花姑娘雷锋精神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用“驿路梨花”作标题有什么好处? 标题是由结尾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演化而来,梨花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梨花,也指哈尼姑娘梨花,还用美丽的梨花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以物喻人,梨花是全文的线索,歌颂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拓展延伸1。 想一想你生活中的悬念和误会,写成一个故事。下一节课展示给大家。
2.给你的作文取一个诗意的名字。
《驿路梨花》课堂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及科目
七年级下语文
授课教师
时间
课题及课时
《驿路梨花》
教材版本
部编本
学校名称
授课地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
1.略读。
2.理解设置悬念、误会。
3.理解“梨花”的不同含义。
学习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本文中的悬念和误会。
3.理解文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学情现状
1. 学生不熟悉文本
2.第一次接触悬念和误会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 本课中生字词,理解《闻武均洲报以复西京》
2. 略读每分钟400字。
过程方法
1.讨论方法,自读方法。
2.教师启发方法,设计问题由浅入深 。
情感态度
1.学习梨花姑娘和解放军的助人为乐精神。
2.主动承担义务,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策略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巧妙构思。
2.理解文中“梨花”的含义
方式方法
1.品读方法,
2.讨论方法,资料链接。
媒体技术
PPT。
教学 流程 结构
一.教师导入,略读文章。
整体感知: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二.探究文章的写法,何以引人入胜?
相比《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你更喜欢哪一篇?
悬念和误会
三.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梨花的三重含义?
小结:人生自有诗意,但是诗意需要细细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并不缺乏,缺乏的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

评价方案设计
1.课前检测
测评内容
1.生字词。
2.略读速度每分钟400字。
评价方式
1.口头评价
2.同学评价;
2.课堂随测
练习内容
1.读,略读,有感情地读;
2.考察文章题目的作用
评价方式
1.口头评价
3.课后测评
测评内容
1.作业。
2. 写一个故事运用悬念和误会。
评价方式
1.批改。五分制。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1.刚上完体育课,学生又累又口渴,我顺势导入:大家如果在大山中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希望什么?
设计意图
1.附合学情,学生很容易进入文本。

学与教的活动
感知全文,说说小茅屋的主人。
精读文章,找出悬念和误会
细读选段,说说梨花的含义

设计意图
训练略读,理解文章的构思精巧,理解双关和象征
课堂小结
人生自有诗意,而这些诗意的背后需要他人的付出,为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充满诗意。
自我反思
1.学生在整体感知时,用的时间太多。
2.问题设计还可以更优化,更精准,引导学生还可以更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