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课堂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及科目
初中七年级下·语文
授课教师
时间
课题及课时
《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学校名称
授课地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
1.这篇文章是第五单元第一篇教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借景或借物来表达情志。本篇则是借藤萝花来表达生命的饱满与美好。
2.这是一篇经典的抒情散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是核心;单元导语要求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并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加深理解。
3.《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生自读课文后能说出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作家宗璞是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文化造诣高,文中对藤萝花的描写可见其语言运用能力的不平凡,值得学生学习。
学习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词句,学习作者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
2.找文中的行踪词,划分文章层次,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3.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感悟文章哲理。
学情现状
1.对于深圳学生而言,并未见过藤萝花;
2.七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托物言志的文章,如《爱莲说》、《荷叶·母亲》,学生了解能用景物寄托情感;但很难具体分析作者如何用语言表达情感,在仔细观察事物,体会事物内在美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词句,学习作者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
2.找文中的行踪词,划分文章层次,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过程方法
学习使用批注、合作探究、分享、比较、拓展等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
1.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感悟文章哲理。
2.热爱生命,满怀希望,享受生命的美好。
教学策略
重点难点
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感悟文章哲理。
方式方法
品读法、比较法、视频跟读法、批注法、思维导图法、讨论法。
媒体技术
教学PPT等。
教学流程结构
一、走近作者,正音释义
二、初读文章,理清思路
三、藤萝赞歌,体悟花语
四、深入探究,感悟生命
评价方案设计
1.课前检测
测评内容
1.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录制音频;
2.课文预习批注(不同角度批注,至少3处,多多益善);
3.在预习过程中,按照之前学过的提问角度提出至少五个问题;
4.完成课后生字词的注音及疑难词语的释义。
评价方式
1.学生上传音频在班级QQ群上,由6个大组长选出优秀的6份作品;
2.课前组长检查批注及注音情况,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
2.课堂随测
练习内容
1.假设藤萝花能说话,猜测花会对作者说什么?作者又会对花说什么?
2.如何理解“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并用通感的手法造句;
评价方式
1.自评,生生互评,六个大组组长终评;
2.教师点拨;
3.课后测评
测评内容
1.选取一种花进行细致描写,并赋予这种花花语;
2.总结学过的修辞手法,每一种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评价方式
自评,家长评,组内评,教师终评。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1.一枝一叶总关情,让我们一起发现宗璞笔下紫藤萝的花语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语,如康乃馨是热情,魅力,使人柔弱的爱;慈祥,宽容,真挚,不求代价的爱。玫瑰是生命的过程是法西斯的,但她的目的却是柔情的。向日葵是信念、光辉、高傲;沉默的爱,没有说出口的爱。太阳花是乐观勇敢,自强不息,欣欣向荣。还有我们刚学过的莲花花语是清白、坚贞纯洁、信仰、忠贞。同学们,你们知道紫藤萝花的花语吗?我们先来欣赏一组藤萝花的图片,猜猜它的花语。
设计意图
所谓“物有所承,情有所寄”指的是人们所赋予事物和景物的特殊内涵,紫藤萝是一种花,花就是人们赋予它的特殊内涵,通过这种转换让学生明白托物言志的手法。观赏藤萝花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幻梦般的藤萝世界。
学与教的活动
一、走近作者,正音释义
二、初读文章,理清思路
1.用横线勾画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词语,从而文章可以分为几层;
2.用波浪线勾画“我”每一步行踪的所做或所想的句子。
3.这一路走来,作者的感情出现了很多波折。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三角号标注表示感情的词句。
三、藤萝赞歌,体悟花语
1.多角度朗读课文,感知藤萝
要求分别用抒情缓慢的语气读出壮观,用活泼轻快的语气读出生机,用欢快赞叹的语气读出想象。
紫藤萝美在那一条 ,不信,你看
紫藤萝美在那一串 ,不信,你瞧
紫藤萝美在那一朵 ,不信,你想
2.分享展示,揣摩语言。
选择你喜欢的一句反复诵读。
我想分享( ),我读到了(色彩之美/用词之美/动态之美/修辞之美),美在( )。
(朗读的魅力:节奏、停顿、重音、语调)
四、深入探究,感悟生命
1.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
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
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
2.假如藤萝能开口说话,猜想藤萝花会对“我”说什么呢?“我”又会如何回应藤萝花。
3.引入文章的写作背景。整合名人对关于生命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
设计意图
一、1.七嘴八舌话作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累文学常识;
2.七年级学生在字词方面积累不够,所以还是要重视学生对生字词音义的掌握。
二、情感是散文的核心,学习散文要让学生注意作者情感的变化线索,通过递抓手,即行踪词,和勾画作者情绪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三、品析词句含义对于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余老师曾强调教学时可提供学生事例,这一个环节,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藤萝花,通过自己先写一个例子,学生再模仿,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学生迅速掌握。
四、整合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理解。
课堂小结
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紫藤萝的花语:顽强、执着、热爱生命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领会作者情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我认为基本完成目标。语文能力归根结底是听说读写能力,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环节和写作环节,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授课前展示大量的藤萝花的图片,要求学生分享感受,这种直观教学法有利于从未见过藤萝花的孩子感知景物特点,更好地品析二三四五六段对藤萝的具体描写。巧设情境,假设藤萝花能说话,藤萝花会对作者说什么,这个环节有利于学生读懂“物有所承,情有所寄”的含义。通过引入名人对生命的体会,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本节课还需再接再厉的地方:1.在教给学生如何抓住如何借物抒情方面还是缺乏课堂训练;2.“要教给学生不会的东西”,在这堂课中学生缺乏生成,这是一个遗憾。
课件22张PPT。紫藤萝瀑布一枝一叶总关情,让我们一起发现宗璞笔下紫藤萝的花语。花语康乃馨:热情,魅力,使人柔弱的爱;慈祥,宽容,真挚,不求代价的爱。
玫瑰:生命的过程是法西斯的,但她的目的却是柔情的。
向日葵:信念、光辉、高傲;沉默的爱,没有说出口的爱。
太阳花:乐观勇敢,自强不息,欣欣向荣。
`莲花:清白、坚贞纯洁、信仰、忠贞。花语是在看植物时感受到的它的独特的生命和心灵。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品味描写紫藤萝瀑布的语言并概括紫藤萝瀑布的形象特点和品质。
2、划出传达作者情感的语段,梳理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
3、探究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理解托物言志手法及感悟作者寄托的情感的态度。作者·简介积累下列词语中的字音:宗璞:
迸溅:
繁密:伫立:
凝望: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峰围蝶阵:
盘虬卧龙:bèngjiànfǎnmìlíngdīngníngjīnqióngqiúp?zhùdié字·词·音积累下列词语:终极:
迸溅:
繁密:伫立:
凝望:
伶仃:
稀零: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峰围蝶阵:
盘虬卧龙:向周围溅出或喷射。多而密。稀少,零星,形容稀疏的样子 。 孤独,没有依靠。集中注意力一动不动地向远处看忍不住笑。形容鲜美的酒。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最后的终点。长时间地站着形容蜜蜂蝴蝶非常多。字·词·音1、用横线勾画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词语;
2、用波浪线勾画“我”每一步行踪的所做或所想的句子。 一、理清文章思路3、这一路走来,作者的感情出现了很多波折。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三角号标注表示感情的词句。紫藤萝瀑布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
第一段(1--6)
写作者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
第二段(7--9)
写作者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段(10--11)
写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恒。看 花忆 花悟 花1、多角度朗读课文,感知藤萝
要求分别用抒情缓慢的语气读出壮观,用活泼轻快的语气读出生机,用欢快赞叹的语气读出想象。
紫藤萝美在那一条 ,不信,你看
紫藤萝美在那一串 ,不信,你瞧
紫藤萝美在那一朵 ,不信,你想
二、赏花语,听藤萝赞歌花瀑花穗花苞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
那深深浅浅的紫
仿佛在流动
在欢笑
在不停地生长
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
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紫色的大条幅上
泛着点点银光
就像迸溅的水花
而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
从空中垂下
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
从空中垂下
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
仿佛在流动
在欢笑
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
泛着点点银光
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
在和阳光互相挑逗2、分享展示,揣摩语言。
选择你喜欢的一句反复诵读。
我想分享( ),我读到了(色彩之美/用词之美/动态之美/修辞之美),美在( )。
(朗读的魅力:节奏、停顿、重音、语调)我想分享(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我读到了(色彩之美、用词之美、动态之美、修辞之美),美在(“辉煌”二字写出了紫藤萝绚丽的色彩,把藤萝比作瀑布,让我们感受到了藤萝的茂盛、壮观,感受到了它的动态美)。
(朗读的魅力:节奏、停顿、重音、语调)举个“栗”子
看花花瀑
花穗
花朵整体
局部繁花似锦 忆花劫难(花衰)生机(花开)对 比思绪万千——生命永恒 思花 ——振奋精神 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 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三、深入探究,感悟生命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6日,作为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的宗璞,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家人深受迫害。他的弟弟冯钟越是中国飞机结构强度专家,对于飞机结构强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正好迎来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也正是他精力充沛、大有作为的时候,但是,刚刚50出头的冯钟越却突然被查出身患绝症(1982年10月逝世),作为亲如手足的姐姐宗璞十分悲痛,“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一直压在她的心上。作者徘徊在院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从花儿的由衰到盛,感悟到了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了这篇散文。写作背景壹贰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花朝节的纪念》 我活着,随即得了一场重病。偏偏没有死。许多许多人去世了,我还活着。记下了1966年夏秋之交的这一天。
——《1966年夏秋之交的第一天》叁肆 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gěng],纸上一片模糊。
(小弟逝于1982年10月28日)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哭小弟》节选自冰心《谈生命》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节选自蒙恬《热爱生命》 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为生之艰辛与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紫藤萝瀑布总结 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紫藤萝的花语:顽强、执着、热爱生命作业布置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为它写花语,并阐释花语的由来。(A组)
2、完成《知能训练》课内部分。(B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