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关雎》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关雎》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1 22:1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感受东方文明 传承国学经典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传承文明经典美文诵读”活动近年来在各地展开。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古诗文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
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们铭记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应该是有有哲理的文字可以传承历史文明,经典的事物可以丰富你的人生阅历。我国有比较系统的文字记载的文化,首推《诗经》。这是我们的国学经典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关雎》就选自其中。教学目的: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它朴素优美、
韵律和谐的语言特点。
3、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雅”:
“颂”:
2、三大表现手法:
“赋”:
“比”:
“兴”: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歌谣。
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
鲁国人申公,齐国人辕固,燕国人韩婴。另外一家就是毛诗。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
前三家诗在汉武帝时代被立为官家正统,但是毛诗通过民间讲学逐渐占据了上风,使得三家从西晋到宋先后失传。
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
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古人做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 所以《毛诗》就是《诗经》的《毛传chuan》。 《诗经》以四言为主,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周南》所收为今 陕西 、 河南 、 湖北 之交的民歌,颂扬 周 德化及南方。 汉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
? 关雎? 葛覃? 卷耳? 樛[jiū]木? 螽[zhōng]斯? 桃夭
? 兔罝? 芣苢fú yǐ? 汉广? 汝坟? 麟之趾《周南·关雎》就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请看视频诵读注意:音频播放需要先结束幻灯放映,然后双击看提示,再击“是”打开即可播放!(腾讯视频)朗读诗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鸟鸣声
配偶(与“逑”字面完全不同)
寻求(与下文“采”“芼”有动作上的先后)
时时刻刻都在追求
思念(今指衣服或“吃”)
弹琴鼓瑟,亲近(名词作动词用)
拔取
敲钟击鼓,使…快乐(使动用法)突破字词难点:
注意下列句中不同颜色词:关雎鸟关关和唱, 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 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 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 追求她直到梦里追求她成了空想, 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 尽翻身直到天光。
长和短水边荇菜, 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 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 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 娶她来钟鼓喧喧诗文直译各章的大意:
第一章:写诗人看到洲上一对雎鸠,而想到那
美丽善良的姑娘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第二章:姑娘劳动的优美身姿,让诗人日夜追求。
第三章:诗人追求失败后忧思想念的情况。
第四章: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心爱
的姑娘欢聚。
第五章: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美丽
善良的姑娘成亲。

赋第一节:关关雎鸠 (情意真挚,互相和唱)君子、淑女和乐恭敬相处联 想兴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流 之 。 窈 窕 淑 女 , 寤 寐 求 之 。 求 之 不 得 , 寤寐 思 服 。 悠 哉 悠 哉 , 辗 转 反 侧 。 第二节:参差荇菜难求窈窕淑女君子思服兴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采 之 . 窈 窕 淑 女 , 琴 瑟 友 之 。
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芼 之 。 窈 窕 淑 女 , 钟 鼓 乐 之 。第三节:君子因思成梦友、乐 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渴望与追求忧思与烦恼
欢聚和成亲受挫
幻想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讨论思考 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注意起兴)2、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感知主人公的形象 情真意切、敢于真实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合作探究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 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仍而生。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 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者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 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流”、 “采”等词描述小伙子的心里变化的过程。“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关 雎、参差荇菜这些州上之物即景生情,从“求“这个全篇的中心到“友““乐“二字的逐渐加深,表现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梦中求得的喜悦。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二、韵律和谐:
1、 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写作特色:音乐美这首情诗的特点:
一、在语言运用上: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和谐;
二、在追求的方式上:
三、在追求的对象上:
古朴美弹琴鼓瑟,敲锣打鼓;是劳动中的女子。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凄凄,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他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他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踪迹,却见仿佛依稀,他在水中伫立。含蓄美思维拓展1、运用《关雎》写实的手法刻画一下你对某个异性最纯朴的喜爱之情。思维拓展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拓展思维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 我们诵读经典、书写经典,是为了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提升语言文化水平和公民素质,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雅言传承文明,用经典浸润人生,加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培养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是我们学习这两首诗的目的。
希望同学们在感受人间爱情的美好时,能够明白,我们要有意识的预防早恋,杜绝早恋,远离早恋,把精力集中投入到学习中。用更多的时间去感知古今中外的文化魅力,汲取更多的精神养料,为你们成熟时能够有美好的真情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未来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