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材分析: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的制度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本课是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课。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灿烂时期。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自豪的时代。
教学目标:
1.隋朝的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科举制度的创立、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及其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影响。
【教学难点】
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图片,这一建筑是什么建筑?
学生:(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多媒体展示)
教师:图片展示的是京杭大运河的景象,京杭大运河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隋朝大运河为隋朝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隋朝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设计意图)以同学们熟悉的京杭大运河,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追根溯源,进而导入本节课。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还记得朝代更替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学生:尝试填写(师生互动)
教师:那么,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建立者又是谁呢?请他同学们阅读书本,找出答案。
时间:581年
(2)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3)朝代:隋朝
(4)都城:长安
展示图片《隋文帝》
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2.开皇之治
教师:为了巩固统一,隋文帝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政权,我们称这一系列的措施为开皇之治。
展示图片《开皇之治》《隋朝五铢钱》《大索阅貌》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书本知识和相关图片,展示开皇之治的措施。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总结表现,完成表格。
展示图片《含嘉仓示意图》
教师总结: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展示图片《隋朝三省六部制》
教师总结: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教师:三省六部制中三省各部分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同时相互制约,有利于加强集权。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数据及图片让学生总结开皇之治的相关举措,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论从史出的能力。
过渡:开皇之治下统一的隋朝经济实力雄厚、政局稳定,也有了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修建大型工程,那就是大运河。
二、开通大运河
1.大运河修建的目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修建大运河的目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大运河的修建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控制。
展示图片《今天的大运河》
2.大运河的概况
(1)修建者:隋炀帝
(2)开始修建时间:从605年起
展示图片《大运河示意图》
巧记口诀: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想一想】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展示图片《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大运河漕运》
教师总结:(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2)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大运河修建的意义: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两篇材料,归纳总结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意义呢?
展示材料: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教师总结:
(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体现了隋炀帝的暴政。
4.大运河的地位作用:
教师:图片展示大运河的风光,说说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
(1)大运河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大运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设计意图)展示运河风光,让学生体会运河历史的悠久和古人的智慧,理解历史的传承,同时培养读图能力。
过渡:隋朝不仅仅开通了大运河,在官员的选拔上进行了一大创新。颁布了科举制,一直沿用到1905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隋朝的科举制。
三、开创科举制
1.科举制的背景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魏晋时都是如何选官的?
展示材料:
材料一: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权被上层权贵垄断,只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
过渡:在这样的背景下,隋朝在官员选拔上作了哪些新的突破呢?
2.科举制的诞生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书本知识,找出科举制创立的过程。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展示图片《看榜》《状元榜》,得出结论:科举考试是一场才学考试。
【想一想】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有哪些区别呢?
展示表格:
学生回答略。
教师:九品中正制重门第,科举制种才能。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表格的形式,将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进行对比,从选官依据、用管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归纳科举制的特点。锻炼同学们总结归纳、总结分析的能力。
3.科举制的影响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魏晋与隋朝选官制度,说说科举制度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制度一大变革;
(2)加强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官吏选官范围,有才学的人参政;
(4)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5)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过渡:隋炀帝当政时期修建了大运河,创建了科举制,却也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继续来学习。
四、隋朝的灭亡
1.隋朝灭亡的概况:
教师:隋朝与秦朝一样是个短命的王朝历二世而亡,说说隋朝灭亡的概况。
学生:略
展示表格《隋末农民大起义》和图片《隋炀帝墓》
教师: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频发。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2.隋朝灭亡的原因:
教师:根据材料和相关图片,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
展示材料:
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展示古诗《隋宫》:
隋宫
唐·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
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根本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隋末农民起义与隋朝的灭亡”视频,直观了解隋末农民起义与隋朝的灭亡知识点。
3.隋朝灭亡的启示
教师:反思在隋朝的统治中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
得民心者得天下→施仁政
成由勤俭败由奢→持勤俭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正式吸收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那么,我们同学们更应该以史为鉴,将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运用到生活中。
课件26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导入新课注:上图为视频“【课程引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情境导入”截图,如需使用,请插入视频。 教师也可使用“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一、导入新课南 朝:二、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南北朝北 朝: 东魏隋
的
统
一1.隋朝的建立东魏宋齐梁东魏北魏西魏北 齐北 周陈(1)时间:581年
(2)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3)朝代:隋朝
(4)都城:长安二、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二、隋的统一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二、隋的统一2.开皇之治二、隋朝统一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总结表现,完成表格。2.开皇之治时间二、隋朝统一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2.开皇之治三、开通大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控制。1.大运河修建的目的三、开通大运河(1)修建者:隋炀帝
(2)开始修建时间:从605年起 2.大运河的概况巧记口诀: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三、开通大运河原因:
(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想一想】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三、开通大运河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2)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体现了隋炀帝的暴政3.大运河修建的意义三、开通大运河(1)大运河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2)大运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4.大运河的地位作用四、开创科举制 材料一: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权被上层权贵垄断,只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 思考:魏晋时都是如何选官的?1.科举制的背景四、开创科举制2.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考试是一场才学考试四、开创科举制【想一想】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有哪些区别呢?九品中正制重门第,科举制种才能。四、开创科举制3.科举制的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制度一大变革;
(2)加强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官吏选官范围,有才学的人参政;
(4)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5)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1.隋朝灭亡的概况五、隋朝的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五、隋朝的灭亡2.隋朝灭亡的原因材料:
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1)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五、隋朝的灭亡2.隋朝灭亡的原因 (2)根本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隋宫
唐·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
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注:上图为视频“【知识解析】隋末农民起义与隋朝的灭亡”截图,如需使用,请插入视频。观看视频“【知识解析】隋末农民起义与隋朝的灭亡”五、隋朝的灭亡五、隋朝灭亡
得民心者得天下
施仁政成由勤俭败由奢
持勤俭3.隋朝灭亡的启示课堂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课堂小结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