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素质评价练习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素质评价练习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12 23:0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章 初识酸和碱
单元素质评价练习题(解析版)
1.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A.硫酸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的pH B.读出液体的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移走蒸发皿
3.运送汽油的罐车上,应该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4.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aO是氧化物 B.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C.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 D.与水反应是吸热反应
5.下列变化过程中有“白烟”产生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 B.硫在空气中燃烧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稀盐酸除铁锈 B.浓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
C.氢氧化钠可以用于化工原料 D.氢氧化钙固体用作干燥剂
7.关于配制50g 8%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C.把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量筒中溶解
D.配制好的溶液存放在带玻璃塞的广口瓶中
8.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氢气 C.氯化氢 D.氨气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药品 B.测定溶液的pH
C.过滤 D.仪器的连接
10.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的是( )
A.CO2 B.HCl C.NaCI D.Ca(OH)2
11.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A.Mg B.H2O C.NaOH D.CaCO3
12.从微观构成方面来看,稀盐酸、稀硫酸中因为含有相同的某种微粒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变化不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
B.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13.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都无关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14.下列各组物质能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是水,把水滴入瓶中,U 型管中的液面发生了明显变化。若 a 处液面上升,则符合此现象的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食盐
15.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即骨癌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A.氯化钾 B.氢氧化钠 C.熟石灰 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
16.某同学进行如图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
(3)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序号是_____;
(4)写出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7.A~G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E为黑色固体。下图为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______,G______。
(2)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可用Cu、O2和H2SO4作原料制得Cu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18.工业上以粗盐(含少量、杂质)为原料,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其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2)步骤③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
(3)验证步骤②中已完全转化为的方法是_____。
19.如图是某工厂生产烧碱的主要流程.
(1)X的化学式为_____.
(2)该厂生产过程中煅烧了含碳酸钙75%的石灰石12t,理论上可制得氧化钙_____t.
(3)足量的A与纯碱在反应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经测定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9.2%,还含的少量的杂质,杂质是_____,原因是_____.
(5)滤液2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你的建议是_____.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的pH=7
(猜想与假设)
猜想I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未见变红
猜想Ⅲ错误
②再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Zn
_____
猜想Ⅱ正确
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反思拓展)若要验证猜想Ⅱ正确,在实验②中还可以用以下_____代替Zn。
A Na2CO3溶液 B Cu C BaCl2溶液
(交流提升)在探究该中和反应的产物组成时,只需一步就可达到目的: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观察现象即可。
21.在实验室中,小明发现了一瓶氢氧化钙粉末试剂瓶盖有破损,取部分粉末作为样品对其变质情况进行分析,实验室温度20℃查阅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并进行如下实验。
氢氧化钙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0.185
0.176
0.165
0.153
0.141
0.138
0.116
0.106
(1)取1g样品溶于100g水中,出现浑浊现象。小明认为该固体己经变质。你觉得这种说法是否正确?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2)小明另取2g样品于大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配制成1850g溶液,并通入CO2.溶液的质量与反应的CO2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该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3)配制的氢氧化钙溶液浓度为______。
22.监测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5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OA段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2)该废水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硫酸洒在实验台上,用大量的水冲洗,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烧碱水冲洗,故A不正确;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B正确;
C、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因此选项C正确;
D、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因此选项D正确.
2.C
【解析】
A、测溶液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而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pH试纸上,显色后与比色卡对照,错误,
B、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正确,
D、移走蒸发皿应用坩埚钳,错误,故选C
3.A
【解析】
汽油是易燃液体,为防止引燃汽油发生爆炸,故应该张贴的图标是易燃液体。
故选:A。
4.D
【解析】
A、CaO中只含有氧、钙两种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的反应原理为: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能做干燥剂;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5.D
【解析】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有HCl的小液滴形成的白雾,选项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无白烟,选项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产生大量白烟,选项正确。
6.D
【解析】
A、盐酸可以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可用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正确;
B、浓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等,正确;
C、氢氧化钠可以用于化工原料,可用于制肥皂和造纸业等,正确;
D、氢氧化钙没有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错误。故选D。
7.B
【解析】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 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8%=4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4g=46g(合46mL),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把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溶解,不能在量筒内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配制好的溶液存放在细口瓶中,且不能用玻璃塞,故选项说法错误。
8.B
【解析】
A、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既不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既可以用浓H2SO4干燥,又可以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9.C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不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B不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D不正确。故选C。
10.D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A、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小于7,故选项错误;B、HCl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故选项错误;C、NaCl溶于水形成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等小于7,故选项错误;D、Ca(OH)2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等大小于7,故选项正确,故选D。
11.C
【解析】
A、镁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镁溶液呈中性,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酸性不断减弱,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反应后溶液的性质不可能呈碱性(pH>7),故错误;B、水能稀释盐酸使其酸性不断减弱,但溶液不可能变为中性,更不可能变为碱性,故错误;C、氢氧化钠能中和盐酸使其酸性减弱,直至盐酸全部消耗溶液呈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因氢氧化钠的存在而显碱性,故C正确;D、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得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酸性不断减弱,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反应后溶液的性质不可能呈碱性(pH>7),故错误。故选C。
12.A
【解析】
A、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稀盐酸等不能,不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稀硫酸等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稀盐酸也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稀硫酸也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13.D
【解析】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与胃酸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错误;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中的残留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错误;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是蚊虫分泌的蚁酸与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错误;D、 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正确。故选D。
14.C
【解析】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压增大,a处液面降低,故错误。
B、蔗糖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保持不变,a处液面没有变化,故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a处液面上升,故正确;
D、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保持不变,a处液面没有变化,故错误;
15.C
【解析】
由图像可知:酸性条件下,水稻对铬的吸收率比较高,为了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可以加入碱性物质,降低土壤酸性;
A、氯化钾先中性,不能降低降低土壤酸性,不能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显碱性,属于强碱,对植物生产不利,故选项错误。
C、熟石灰显碱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能有效的改良酸性土壤,能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故选项正确。
D、硫酸亚铁的水溶液显酸性,不能降低降低土壤酸性,不能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故选项错误。故选项错误。
16.BD 溶液颜色由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A
【解析】
解:镁条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碳酸钠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产生气泡的是BD;
石灰水显碱性,滴有酚酞溶液的石灰水显红色,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至完全反应,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颜色由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稀盐酸反应;
中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7.CuO CuSO4 Ca(OH)2+Na2CO3=CaCO3↓+2NaOH 2Cu+O22CuO CuO+H2SO4═CuSO4+H2O
【解析】
以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而猜测物质G为硫酸铜、物质F为氢氧化钠作为推断的突破口,根据转化关系图进行逆推,完成所涉及物质及反应的判断: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C为二氧化碳,D为氢氧化钙,E为氧化铜,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由分析可知(1)若物质G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的硫酸铜,而物质E既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又能与一氧化碳反应,可判断E物质为黑色的氧化铜;
(2)根据分析D为氢氧化钙,F为氢氧化钠,故D→F反应,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用Cu、O2和H2SO4作原料制得CuSO4,首先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18.复分解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 取反应后的滤液,加入碳酸钠,没有明显现象
【解析】
(1)步骤①中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滤液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
(3)验证步骤②中已完全转化为,只要验证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取少量溶液,继续滴加Na2CO3溶液,若不再产生沉淀,则已氯化钙已完全转化。
19.(1) H2O (2) 5.04t
(3)Ca(OH)2+ Na2CO3= CaCO3↓+ 2NaOH
(4)Na2CO3NaOH溶液在过滤、蒸发、结晶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CO2气体
(5)Ca(OH)2将滤液Ca(OH)2重新注入到反应池中循环利用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H2O;(2)发生的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100:56=25:14,则有理论上可制得氧化钙;(3)A为氢氧化钙,和纯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方程式为;(4)含有的杂质是碳酸钠,因为NaOH溶液在过滤、蒸发、结晶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CO2气体;(5)滤渣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洗涤过滤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污染环境,应将氢氧化钙回收循环利用。
20.Na2SO4和NaOH 有气泡产生 Zn+H2SO4=ZnSO4+H2↑ A 紫色石蕊
【解析】
[想与假设]液中的溶质分为三种情况: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碱过量或者酸过量,所以猜想Ⅲ是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故填:Na2SO4和NaOH; [进行实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Zn,猜想Ⅱ正确,则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是Zn和H2SO4反应生成了氢气,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故填:有气泡产生;Zn+H2SO4=ZnSO4+H2↑; [反思拓展]若要验证猜想Ⅱ正确,就是证明有H2SO4存在,
A、碳酸钠和H2SO4反应有气泡产生,所以在实验②中还可以用碳酸钠代替锌,正确;
B、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代替锌,故错误;
C、氯化钡能与稀硫酸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验证硫酸是否过量,故错误;
故填:A; [交流提升]在探究该中和反应的产物组成时,只需一步就可达到目的可以选一种和酸碱都反应的指示剂,即可以选紫色石蕊溶液;故填:紫色石蕊。
21.不正确 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导致不能完全溶液而浑浊 92.5% 0.1%
【解析】
(1)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1g,所以取1g样品溶于100g水中,出现浑浊现象,不能视为固体已经变质,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导致不能完全溶液而浑浊。
(2)设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x=1.85g
则该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2.5%。
配制的氢氧化钙溶液浓度为×100%=0.1%。
答:该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1.85g,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92.5%;配制的氢氧化钙溶液浓度为0.1%。
22.2NaOH+H2SO4=Na2SO4+2H2O 6.4%
【解析】
(1)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进行反应,待硫酸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钠继续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所以OA段是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故答案为:H2SO4+2NaOH=Na2SO4+2H2O;
(2)解:设500g废水中CuSO4的质量为x,

x=32g ∴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00%=6.4% 答:500g该废水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6.4%.